调查研究

搜索文档
拒绝走马观花,坚持听真话、察实情——身入更心入的“调研”之变(在现场·作风建设新成效)
人民日报· 2025-08-17 15:35
"按说在第三年苹果就能进入丰产期。可这里的果树长势羸弱,迟迟不见效益。不少专家看完都说是因 为土地贫瘠,亩产2000斤是'天花板'。"初到阜平,周宗山就遇到了村干部的求助。 "技术模式没问题,为什么到了阜平就水土不服?"带着疑问,周宗山深入田间地头调研。 改进调查研究是中央八项规定的一项重要要求,调查研究怎么做,关系作风建设,涉及民生关切。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改进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入基层调研、了解 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本报记者深入一线,看调查研究如何身入更心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在实践中研究问题 河北保定阜平县阜平镇高阜口村的苹果林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周宗山正在忙碌 着。 自2021年起,周宗山一直在对阜平的林果产业进行技术指导帮扶。在他看来,调研就要到田间地头去。 为何有这样的心得? "走进林地里能看到细节,更能发现表象下的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周宗山说。 阜平县曾是深度贫困地区。为了脱贫致富,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引进成熟的苹果"矮化密植"栽 培模式。 自此,果园里多了周宗山的身影:春季,同果农一同浇水,方式是滴灌;夏季,果树生长关键期 ...
时政微观察丨读懂习近平要求干部做好这“三招”的重要启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8 09:05
基层调研方法论 - "认路"要求熟悉基层实际情况,通过跑遍、跑深、跑透掌握实情,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4]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需跑遍辖区所有基层单位(县委书记跑遍村、市委书记跑遍乡镇、省委书记跑遍县市区)[4] - 2018年提出通过深入调研解难题,以务实举措推动中央决策落地 [4] 产业发展实践 - 河南洛阳轴承集团获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道路 [6] - 云南被要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10] - 山西被指示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新兴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2] 乡村振兴举措 - 贵州黎平侗寨考察中强调保留特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9] - 乡村旅游被定位为重要产业,需在发展中彰显民族文化光彩 [9] - "十四五"规划强调民生政策要均衡可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9] 政企互动案例 - 湖北咸宁党群服务中心体现服务型政府转型,党员干部主动解决基层问题 [15] - 山西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展现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注 [12] - 反对"一县一业"形式主义,强调产业规划需结合实地调研 [10]
打好干事创业提前量(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20
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确保科学精准、能够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1] - 党员领导干部需主动谋划、未雨绸缪 掌握发展主动权 避免贻误良机和资源浪费 [1] 方法论与思维模式 - 打好干事创业提前量需运用全面、辩证、长远思维 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关系 增强高质量发展确定性 [1] - 干事创业需提前锚定航向 避免走一步看一步 否则将导致事倍功半 [1] 战略部署案例 - 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的重要战略部署 如正定"人才经"、福州"3820"战略工程、浙江"八八战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为当地长远发展预留空间和资源 [2] 党员干部工作方法 - 党员干部需看得远、想得深、谋得实 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 避免疲于应付和短视行为 [3] - 短视做法如政策朝令夕改、得过且过、功利心重 将透支发展潜力 埋下隐患 [3] 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 远见卓识需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获得 从一手材料中摸规律、找方向、谋出路 [4] - 毛泽东同志在寻乌的细致调查 为制定土地革命政策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科学依据 [4] - 需传承调查研究优良传统 运用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等方法 结合新技术手段进行动态分析监测 [4]
2024年度全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报告揭晓
陕西日报· 2025-07-10 07:58
调研报告评选 - 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政府研究室联合表彰2024年度全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报告共135篇,其中一等奖20篇、二等奖50篇、三等奖65篇 [1] - 获奖调研报告包括《关于做大做强光子产业促进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让"岐黄风景"演绎"诗和远方"——推动咸阳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报告》等 [1] - 评选工作从全省各级上报的490篇调研报告中筛选出获奖作品 [1] 调研工作背景 - 评选工作已持续开展22年,旨在推动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的领域开展调研 [2] - 调研工作聚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形成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2] - 优秀调研报告需符合发展规律、主旨鲜明、内容详实、政策含金量高等标准 [2]
两则新闻看调研(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 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和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但实际工作中存在走马观花或荒腔走板的问题 [1] - 问题出在作风不正和不得其法上,如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1] - 好的调研应追求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之道,而非走"经典路线"或看"样板工程" [1] 优秀调研案例 - 杭州滨江区长河街道基层干部体验60天外卖骑手生活,摸清需求并优化服务,效果立竿见影 [1] - 浙江嵊州的"民情日记"20多年常记常新,形成分级流转办结模式,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2] - 从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形成正向反馈,密切干群关系 [2] 不良调研案例 - 河南宁陵县干部为应付考核调研,花费不菲资金打造"经典观摩路线",对21个行政村40多万平方米墙体喷漆刷白 [1] - 此类形式主义做法浪费人力物力,消磨群众信任 [1] 调研方法论 - 调研应深入实践和群众,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去,敢听真话敢碰钉子 [2] - 调研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问题是否解决,不能只听意见反映而不思解题方案 [2] - 中央八项规定将"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反映其重要性 [3]
到“田野”里寻找好办法(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6-27 06:00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实践展开,不涉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分析。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公司或行业信息的新闻内容以便进行针对性分析。
传达学习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部署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
西安日报· 2025-06-12 11:29
农村基层治理与廉政建设 - 学习贯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推动学习全覆盖,引导农村干部学规、知规、守规 [2] - 压实责任,紧盯补贴资金发放和"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纪律保障 [2] - 深化减负赋能、优化制度机制、提升治理效能,让基层更多精力投入抓落实和抓发展 [2]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 - 严字当头、高质高效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边督边改、立行立改 [2] - 科学精准、标本兼治,防止"一刀切",确保整改成效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期盼 [2] - 用心用情办好信访事项,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2]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整治 - 聚焦重点领域,深挖问题线索、攻克重难点案件,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2] - 确保集中整治一贯到底,让群众可感可及 [2] 调查研究与作风建设 -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2] -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科学统筹,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提高调查研究实效 [2] - 巩固全市务实担当、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2] 唐诗文化传承与创新 - 深挖唐诗文化底蕴,注重科技赋能,深化文商旅融合 [3] - 以时代性、创造性表达展现西安唐诗文化独特魅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3]
调研要立足解决问题(金台潮声·作风建设系列谈⑩)
人民日报· 2025-06-03 05:43
党政机关调研工作规范 - 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禁止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1] - 规定旨在力戒形式主义 根治调研乱象 体现党中央坚定决心[1] 当前调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 存在走马观花式调研 如"坐在车里转 隔着玻璃看"的 superficial 观察[1] - 部分调研只关注表面现象 不深入探究实质问题[1] - 调研报告存在堆砌辞藻现象 但未能真正解决问题[1] 问题根源分析 - 政绩观错位导致调研偏离初衷 部分干部追求调研规模而非实效[1] - 为应付考核机械完成调研数量指标 使调研沦为形式[1] 高质量调研的要求 - 调研应聚焦实践中的新问题 做到摸清情况 找准症结 提实对策[1] - 需要深入基层 既关注发展亮点 也重视民生痛点[2] - 应建立"发现-分析-解决-反馈"的工作闭环机制[2] 调研成果转化机制 - 需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工具和治理方案[2] - 建议完善考核体系 纳入群众满意度和问题解决率等硬指标[2] 作风建设要求 - 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明确要求改进调查研究[2] - 强调以务实作风深入一线 用"解剖麻雀"方式研究问题[2]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丨求真求实做好调查研究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8 08:50
调查研究工作成效 - 党中央将改进调查研究作为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推动调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2][3] - 习近平总书记以上率下深入31个省区市考察调研,为全党树立标杆[4] - 调研方式从"预设路线"转变为"四不两直"走访,更多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5] -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调研效率和精准度,推动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等民生问题解决[5] 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调研准备阶段存在"避重就轻"现象,回避矛盾集中区域[8] - 调研过程中出现扎堆调研、短时间浅层调研、依赖二手材料等问题[8] - 成果转化存在"调而不研、研而不用"现象,重过程轻落实[8] - 部分干部违反纪律讲究排场,甚至借调研名义违规吃喝旅游[8] 问题产生原因 - 思想认识不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较重[9] - 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明确目标导向和问题指向[9] - 能力水平不高,调研方式单一信息渠道狭隘[10] - 刚性约束不足,缺乏科学评价标准和惩戒机制[11] 改进调查研究措施 - 从严查处扎堆调研、多头调研等加重基层负担问题[12] - 实行调查研究年度计划管理和备案审查制度[13] - 强化思想引领,将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纳入干部培训[14] - 建立联动监督机制,对调研全流程动态监测[15] - 完善"选题论证-成果转化-跟踪评估"闭环管理体系[15]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 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最需要破解的难题[16] - 突出求真务实,领导干部带头走进群众意见集中区域[17] - 灵活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18] - 强化成果转化,将调研思路转化为具体措施和制度[18] - 通过调研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密切党群联系[19][20]
习言道|编制这份发展战略,习近平要求登报发问卷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15:44
发展战略编制方法论 - 1990年习近平担任福州市委书记后,花费三分之二以上时间在基层调研(1990年4月至1992年5月)[4] - 牵头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3820"战略工程),规划3年、8年、20年发展蓝图[4] - 动员1627名干部完成581个课题调研,形成367篇报告,并组织跨城市考察[4] - 通过《福州晚报》发放问卷收集市民建议,半月内回收近3万份(占当时晚报发行量近一半)[5] 战略实施成效 - "3820"战略工程实施的20年成为福州综合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7] 新时代规划制定实践 - "十四五"规划编制期间,通过互联网征集民众意见超1018万条,习近平总书记主持7场专题座谈会[10] - "十五五"规划筹备阶段强调"问计于民",要求以多种方式听取社会各界意见[10] 决策方法论 - 科学决策体现"万人答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模式,战略文件十易其稿[6] - 坚持调查研究与问计于民相结合,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意见统一[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