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
搜索文档
从“黑涌臭涌”到美丽河湖,广州东濠涌的变身带来哪些启示?
中国环境报· 2025-11-10 07:24
东濠涌,北起麓湖,南衔珠江,是明清时期广州古城的护城河,曾是广州重要的交通航道及城内的主要 排水渠道。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产业扩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州每日有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 废水直排入东濠涌。加之补水匮乏、河道淤积、管网不完善、雨污合流等因素,东濠涌水质严重恶化。 早些年,相关部门也开展了一系列整治工作,但治理效果一直不理想。 2008年,广州将121条河涌治理列为"民生一号工程",东濠涌因处于核心老城、污染和黑臭严重、桥隧 密布、拆迁量大、技术复杂,故而成为了检验城市治理能力与决心的关键战场。通过持续的综合整治和 生态修复,如今的东濠涌已经实现了从"掩鼻而过"到"亲水而居"的历史性跨越,呈现出"有河有水旱涝 两安、有鱼有草水清岸绿、人文和谐文脉赓续"的美丽图景。总结起来,东濠涌的整治建设成果重点体 现为"五个更"。 水安全更可靠。通过揭盖复涌、新建及加固堤岸、雨污分流与合流渠箱改造,在全国率先建设深层隧道 排水系统,推进"四洗(洗楼、洗管、洗井、洗河)五清(清除非法排污口、水面漂浮物、底泥污染 物、河道障碍物、涉河湖违章)"专项行动,有效构建长效防涝体系。 水环境更洁净。构建"珠江取水—地埋式净水 ...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边疆“绣”绿洲 文“润”细无声
央广网· 2025-11-06 19:44
央广网阿克苏11月6日消息 从戈壁荒滩到滨水绿廊,新疆阿克苏市用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回应城市更新命题。这 里没有大拆大建的粗放,只有精细入微的"绣花功夫",改的是环境,织的是人心,润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 往。 市民在湿地公园散步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以前我们这边风沙太大,空气质量也不是很好,湿地公园建成后,经常带着我的家人来到我们湿地公园走一 走、逛一逛。这里的树非常多,环境也特别好,有的时候还能看到好多的野生动物,出门在这边逛一逛,呼吸到 了新鲜空气,现在环境这么美,我们住得也很近,感觉自己也很幸福,也特别好。"阿克苏市民王琪笑着跟记者 分享。 湿地公园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区域气候,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亲近自然、享受生态福祉。昔日风沙之源,今日已 成为城市"绿肺"与居民休闲乐园,见证着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 "从前这里是水稻田、鱼塘与废弃垃圾场的杂乱组合,环境破败。如今经过精心建设,蜕变为景色宜人的湿地公 园,1200亩绿化的面积铺展生机。园区工作人员每日忙碌,修剪树木、打药除草、补植花卉,让生态持续向好。 白鹭、苍鹭、红腿娘子、天鹅等野生鸟类纷纷来此栖息,更吸引着市民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感受自然之 ...
鄢一龙:五年规划为世界提供了一份难得的“中国确定性”
搜狐财经· 2025-10-28 11:52
五年规划机制 - 五年规划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机制,使中国能够长远谋划并接续实现目标,是创造中国奇迹的重要手段 [1] - 中国创造了一种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新型规划,能同时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规划“有形之手”的作用,形成巨大效能 [1] -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环境中,五年规划提供了一份“中国确定性”,是中国战略方向保持稳定的关键 [2] 现代化产业体系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置于12项重点部署的首位,标志着中国走新型世界大国道路 [4]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制造业与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4] - 政策信号明确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7] - 产业部署包括通过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新兴产业集群优势、提早布局未来产业(如具身智能、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的三步棋 [7] 产业融合发展 -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特别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与数字化解决方案 [5] - 推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中国完整的实体经济体系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快速应用于工业场景的基础 [5] - 完整的产业链是创新的显著优势,能实现“创新—制造—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5] 科技创新驱动 - 科技层面表述从“科技自立自强”升级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10] - 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十五五”发展的主要动力,特别强调要筑牢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支柱 [10] - 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0] 市场机遇与开放 - 中国持续开放将为国际社会带来巨大市场机遇,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使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之一 [12] - 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经济的“训练场”,具有竞争强度高和迭代速度快的特点 [12] - 失去中国市场不仅意味着失去巨大市场,更可能错失参与全球最前沿产业发展的机会 [12][13] 全球产业链角色 - 中国是全球唯一兼具完整产业体系、强大制造能力、高性价比优势的国家,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稳定环节 [13] - 中国强大的绿色生产制造能力有效弥补了全球绿色产能缺口,为全球智能化、绿色化进程作出贡献 [13] - 中国创新技术、产品和发展模式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和拉美加速当地的现代化进程 [13] 对外投资与发展 - “十五五”时期将部署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14] - 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发展过程中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为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作出贡献 [14] - 海外资产的收益将直接贡献于国民总收入增长 [14]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丨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28 08:37
文章核心观点 -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根本价值立场、动力源泉和赢得历史主动的关键[4][5][6] - 党的自我革命通过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维护人民利益、集中人民智慧以及结合自我监督与人民监督等实践来体现[7][8][9][10][12][13][14][15][16] - 纪检监察机关需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工作全过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8][19][21] 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基础 - 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决定了其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是党拥有自我革命勇气和底气的根本[2][4] -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自我革命源于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4] - 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外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其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和底气所在[5] 坚持人民至上对自我革命的意义 -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推进自我革命必须秉持的根本价值立场和思想根基[4] -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动力源泉,为了人民利益,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是值得的[5] - 坚持人民至上方能以自我革命赢得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党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6] 新时代自我革命的实践体现 - 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和群众身边延伸,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7][10] - 把为民担当作为价值追求,通过系列主题教育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9] - 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重要任务,从“切实解决”到“坚决惩治”再到“常态化地抓”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0] - 集中人民智慧,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民呼我应、民呼我为的工作机制[12] 自我监督与人民监督的结合 - 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需以党内监督带动和促进其他监督,建立科学、严密、有效的监督体系[13][15][16] - 自我监督是根本保证,需完善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做实做强各类监督[16] - 人民监督是强大动力,需促进党内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14][16] 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 -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工作全过程,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8] -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需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18][19] - 要紧盯养老社保、惠农资金、教育医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监督下沉落地,精准回应群众期盼[21]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经济日报· 2025-10-28 08:08
国家发展指导原则 - 将坚持人民至上纳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1] - 发展目标瞄准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 [1] -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立场 [1] 十四五时期民生成就 - 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巩固 [1] - 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 [1] - 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 [1] 十五五时期发展重点 - 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2] - 民生领域仍有痛点待解、难点待破,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 [2] - 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 [2] 高质量发展路径 -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必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实现 [2] - 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满足民生需求中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 [2]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是重要工作方向 [2] 现代化建设与治理 - 让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 - 探索与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相匹配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3] - 需要精准把握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结合、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改革与法治共进等关系 [3] 乡村振兴与区域发展 - 十五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结束后转向常态化帮扶的新阶段 [2] - 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2] - 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2]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新华网· 2025-10-27 14:32
经济社会发展根本目的 - 坚持人民至上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1] -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 - 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十四五”时期民生成就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1] -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1] - 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 [1] “十五五”时期民生工作重点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2]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2] - 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 人民主体地位与民主实践 - 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3] - 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累计收到有效建言311.3万余条 [3] - 《建议》征求意见稿共吸收修改意见452条吸收率达21.4% [3] 发展理念与力量源泉 -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 - 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激发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 - 坚持党的领导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3][4]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 2025-10-27 09:13
经济社会发展根本目的 - 坚持人民至上,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1] -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 - 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十四五”时期民生成果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1] -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1]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 [1] “十五五”时期民生工作重点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2]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 -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2]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 发展规划制定过程 - 规划起草过程收到有效建言311.3万余条 [3] - 规划建议稿共吸收修改意见452条,吸收率达21.4% [3] - 规划起草是发扬党内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3]
新华社评论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 2025-10-27 00:06
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原则 - 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人民至上,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1] -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 - 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民生保障成就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1] -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1]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 [1] 未来民生工作重点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2]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2] - 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 政策制定过程 - 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累计收到有效建言311.3万余条 [3] - 《建议》征求意见稿共吸收修改意见452条,吸收率达21.4% [3] - 政策起草过程彰显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立场 [3]
对话张占斌:如何理解“十五五”对“人”的强调
经济观察报· 2025-10-25 13:56
“十五五”时期的战略定位与历史功能 -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3] - 该时期同时承担着“国内转型换挡、改革任务收官、全球规则对接”三大历史功能 [2][3] - 作为连接“第一个百年”改革成果与“第二个百年”复兴宏图的不可替代枢纽工程,其地位由此确立 [2][3]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亮点 - 找准战略定位,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11] - 注重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11] - 突出新质生产力,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赋能作用 [11] 实体经济与制造业发展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6] - 制造业合理比重更侧重产业链价值概念,而非单纯的产能概念 [6]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5.7%,与2024年全年基本持平,仍处于全球主要经济体较高水平 [17] - 需推动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的投入机制,提高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17] “人”的关键性提升 - “十五五”时期把“人”置顶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质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升级为“人民至上”的治理信条 [8] - 将“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写入宏观经济总方针,使教育、医疗等成为与硬件同等地位的“核心基础设施” [18] - 三中全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中,有120余项直接对应“人的全生命周期”,形成可量化、可追责的改革闭环 [18] 中国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 - 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能够摊薄制造业成本并创造丰富应用场景 [14] - 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达28%,形成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成本优势 [14] - 研发人员总量已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建成460多万个5G基站,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60% [15] -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经济工作提供根本保证,战略规划与短期调控相结合 [14] 改革任务与全球规则对接 - “十五五”是300多项重大改革任务的“竣工节点”,规划执行过程就是改革验收过程 [9][10] - 2026-2030年是全球规则密集定型期,中国需在此窗口期内把国内制度型开放成果固化为法律法规 [10] - 直接决定中国在CPTPP、DEPA、CBAM等新一轮规则竞争中的地位 [10]
主播说联播丨关键时期怎么干?“十五五”蓝图绘就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4 09:48
核心观点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建议 为未来五年行业发展擘画蓝图 [1] 战略定位与原则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全面发力关键时期 具有承前启后重要地位 [3] -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明确原则和主要目标 并部署重点任务 [3] - 战略蓝图中创新和人民两个关键词十分突出 [8]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到二〇三五年实现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 国防实力 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6]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6] -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6]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6] -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6] 创新驱动发展 - 着力于新 包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8]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8] -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8] - 向新而行 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8] 民生福祉与内需 - 坚持人民至上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8] - 扩大内需要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 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8] -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