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协同

搜索文档
权威解读丨财政金融齐发力,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激发消费潜能
新华网· 2025-08-22 16:29
政策内容 - 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财政和金融协同方式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贷款经办机构享受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额为30万元 [7] 金融机构覆盖范围 - 政策覆盖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银行、4家消费金融公司及1家民营银行 [7] - 农行、中行、建行等国有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贴息 招商、浙商、浦发、广发、兴业等股份制银行陆续发布贴息公告 [9] 政策影响机制 - 财政资金通过杠杆效应帮助服务业经营主体扩大规模并提升服务质量 [5] - 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提高居民运用金融杠杆扩大消费的意愿和能力 [5] - 降低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支持经营主体保持生产经营持续性 [5] 政策实施特点 - 贴息资金申请及审核工作由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完成 显著减轻借款人操作负担 [7] - 银行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9] - 政策可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工具形成协同叠加效应 [9]
中经评论:贷款贴息政策重在协同发力
经济日报· 2025-08-18 08:05
财政金融协同政策 - 中央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通过财政资金补贴降低特定群体融资成本 突出财政金融协同特点 [1] - 财政资金直接补贴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贷款 撬动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 帮助消费者和经营主体获得低成本资金 [1] - 此前设备更新贷款 创业担保贷款等贴息政策已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体现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1] 政策组合效应 - 贴息政策需与城乡居民增收 消费能力保障 服务消费提质等专项行动形成组合拳 发挥叠加效应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免费学前教育 育儿补贴等民生政策已有效减轻居民负担 增强消费能力 [2] - 金融领域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消费信贷供给 [2] 政策执行机制 - 需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 金融管理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严格审核贴息资金拨付与监管 [3] - 贷款经办机构需优化金融服务 加强授信审批和贷后管理 确保资金合规使用 [3] - 政策实施流程简洁高效 申请拨付集中在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 减少申请人程序负担 [3] 资金用途监管 - 贴息资金仅限真实消费行为或经营活动 禁止用于投资理财 炒股购房等违规用途 [3] - 服务业经营主体必须将贷款资金用于实际经营活动 否则无法获得贴息资格 [3]
贷款贴息政策重在协同发力
经济日报· 2025-08-18 05:54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两项贴息政策(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是提振消费政策组合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财政金融协同形成叠加效应 [1][3] - 政策核心目标是降低融资成本,精准撬动信贷资金流向消费领域,惠及居民和服务业经营主体 [2][4]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消费领域专项贴息政策,突出财政金融协同创新特点 [2] 政策机制与历史参照 - 财政资金直接补贴贷款利息,个人需有真实消费行为,服务业主体需将资金用于经营活动 [4] - 借鉴设备更新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历史贴息经验,通过财政"四两拨千斤"引导信贷资源 [2]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消费信贷供给 [3] 配套政策与实施效果 - 与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免费学前教育等民生政策形成组合拳 [3] - 政策实施流程简化,申请拨付环节集中在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降低受益主体操作成本 [4] - 前期政策已促进市场回暖,民生类政策有效减轻居民负担并增强消费意愿 [3] 执行要求与监管重点 - 需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金融管理部门协同机制,严格资金审核和贷后监管 [4] - 贷款经办机构需优化服务并强化主体责任,确保资金合规使用 [4] - 明确禁止资金违规流向投资理财、炒股购房等非指定领域 [4]
贴息政策惠民生促消费——财政金融协同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信贷成本
经济日报· 2025-08-14 09:05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推出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通过财政金融协同撬动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降低信贷成本以提振消费[1] - 两项政策从需求端(个人消费)和供给端(服务业经营)双向发力,预计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投入消费领域[3]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贴息比例1%(约为当前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期限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2] - 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贴息资金直接扣减贷款利息[2][4] - 借款人需授权贷款经办机构识别真实消费行为,非消费用途或套利行为不享受贴息[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针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消费服务领域,单户贴息贷款上限100万元,贴息上限1万元,期限为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2] - 贷款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禁止用于投资理财[5] - 贴息资金由银行一次性返还或直接扣减利息,无需经营主体额外申请[5] 政策执行机制 - 贷款经办机构自主决定授信条件,需设置合理额度、期限、利率,并识别合规消费信息[7] - 金融机构将配合政策加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优化审批流程和支付服务便利化[8] - 商务部将加强政策宣导,省级部门负责审核贷款合规性以确保政策精准落地[8]
财政金融协同发力 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
金融时报· 2025-08-14 09:00
8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 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制定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贴息政策,目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强化 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 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 "支持范围既包括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这符合我国居民目前消费的最新的多元化发展趋 势。"廖岷表示。 释放服务消费增长潜力 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 长点。2020年至2024年,我国服务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6.1%,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 63%。 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表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 ...
财政金融协同发力 更好激发消费潜力
搜狐财经· 2025-08-14 07:14
政策发布 - 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两项贴息政策特点及效用由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1]
“双贴息”政策落地,消费“热起来”有底气
齐鲁晚报· 2025-08-14 06:50
符合条件的 个人消费贷款可享贴息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 1 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 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 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 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 交易信息的部分 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 bir 贴息范围包括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 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 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 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 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贴息标准方面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7 日前,财政部等部门对外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政策实施方案》。这两项贴息政策有何特点?将发挥何种效用?在8月1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 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享受贴息的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表示,两项贴息政策设计的侧重点都是广覆盖、低门槛,也没有设置复杂的申请程 序,尽量让大家做到"省钱又省心",只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条件,就可享受政策的支持,确 ...
详解金融国补:1元贴息带动百元促消费贷款
北京商报· 2025-08-14 00:24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联合多部门推出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通过财政金融协同撬动资金流向消费领域 个人最高可享3000元补贴 企业单户贴息上限1万元 [1] - 政策首次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 需求端降低居民信贷成本(贴息比例1%相当于减少1/3利息支出) 供给端提升服务业供给能力 形成"1+1>2"效应 [1][4][5] - 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显著 1元贴息可带动100元贷款投放 政策实施期限1年 覆盖商品与服务消费 [1][4][8] 个人消费贷款细则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以上汽车/教育/医疗等8大重点领域 多笔叠加后单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 [5][8] - 操作流程简化 借款人仅需授权贷款机构识别消费账户 贴息资金自动抵扣利息 无需额外操作 [7][8] - 以20万元装修贷款为例 3%年利率下贴息可减少2000元利息支出(降幅33%) [8] 服务业贷款政策 - 覆盖餐饮/养老/旅游等8大服务行业 单户贷款贴息上限100万元 财政补贴1%利息 最高1万元/户 [9] - 要求银行聚焦基层消费行业 优化审批流程 按月汇总贴息数据 动态监控资金用途 [9][10] - 政策到期后将评估效果 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10] 金融机构响应 - 中行/农行/建行等国有大行明确9月1日启动个人贷贴息 部分银行对服务业贷款追溯至2025年3月 [11][12] - 蚂蚁消金/招联消金等机构同步推进 重点优化场景渗透与风险管控 银行系消金公司具备双资质优势 [12][13] - 监管要求贷款机构差异化授信 严防资金挪用 将贴息执行纳入日常监管 [6][13] 市场数据支撑 - 截至6月末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不含房贷) 服务消费领域企业贷款余额2.8万亿元 [6] - 央行前期已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与贴息政策形成协同效应 [6][4]
新华全媒+|财政金融协同发力 更好激发消费潜力——四部门详解两项贴息政策
搜狐财经· 2025-08-13 17:30
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来了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这两项贴息政策,有人称之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是非常形象的。 廖岷称,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 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 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实施期为1年。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方面,廖岷称,政策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 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上述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 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是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为扩大政策覆盖面,两项贴息政策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普惠性,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满 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廖岷说。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题:财政金融协同发力 更好激发消费潜力——四部门详解两项贴息政策 新华社记者申铖、吴雨 日前,财政部等部门对外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政策实施方案》。 这两项贴息政策 ...
财政部:两项贴息政策将财政金融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新华财经· 2025-08-13 15:30
"这两项贴息政策是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提振消费的又一次创新探索,我们也将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地总结 经验、不断地完善流程,也期待这些政策能够精准、高效地支持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同时,这些政策 也可以和正在实施的消费者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形成'组合拳',让人民群众在消费过程中得到'国补'更 多实惠。"廖岷表示,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组织落实,在微观层面把政策用好,在宏观层面上发 挥应有的作用,也支持我们国内消费能够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一个最主要的动力。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这两年,我们不断加大财政和金融的配合,以放大公共资金的乘数效应,扩大政策覆盖面。这一次的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就是具体的措施之一。"廖岷说,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制 定这两项贴息政策,目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 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廖岷介绍说,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这是中央层面首次 实施,有媒体称之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其补贴方式更精准,支持消费的力度更大,惠及的 范围更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