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兴业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保持正增长
中金在线· 2025-10-31 21:16
10月30日晚间,兴业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兴业银行继续锚定价值银行 建设目标,持续提升"战略执行、客户服务、投资交易、全面风控、管理推动"五大能力,经营业绩稳中 有进,彰显高质量发展韧性。 截至9月末,兴业银行总资产达10.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7%;实现营业收入1612.34亿元,降幅较 半年度收窄0.47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630.83亿元,同比增长0.12%;风险边际改善,不良贷款率 1.08%,与6月末持平,关注类贷款率1.67%,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7.81%,保持充 足水平。 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 营收降幅收窄、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前三季度,兴业银行坚持资产"优结构"、负债"降成本"导向,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存、贷款在总负 债、总资产中占比较年初分别提升2.17个百分点、1.53个百分点。 资产端,更加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挖掘并满足有效融资需求。截至三季度末,贷款余额5.99万亿 元,较上年末增长4.42%,重点投向金融"五篇大文章"、高端制造业领域,绿色贷款、科技贷款、制造 业中长期贷款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8.64%、17.70%、 ...
兴业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30.83亿元,同比增长0.12%
财经网· 2025-10-31 15:32
10月30日,兴业银行(601166)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 收入1612.34亿元,同比下降1.82%,降幅较半年度收窄0.47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30.83亿元,同比增长0.12%。其中,利息净收入1109.59亿元,同比下降0.56%,降幅较半年度收窄0.96 个百分点。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00.81亿元,同比增长3.79%,增幅较半年度扩大1.20个百分点。其他 非息净收入301.94亿元,受市场利率波动影响,同比下降9.28%。 截至三季度末,兴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0.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7%。客户贷款余额5.9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4.42%;绿色贷款、科技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8.64%、17.70%、 13.82%,均高于贷款整体增速。客户存款余额5.8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7%;存款付息率1.71%,同 比下降32个基点,较半年末下降5个基点。合理摆布同业负债规模与结构,同业存款付息率1.68%,同 比下降56个基点,较半年末下降8个基点。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三季度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 ...
上海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利润稳健“双增”
新华财经· 2025-10-31 09:21
财报还显示,2025年1至9月,上海银行汽车消费贷款投放同比增长40.16%;2025年9月末,汽车消费贷 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95%,其中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63.08%。2025年1至9月,住 房按揭贷款投放金额同比增长5.47%,其中上海地区投放金额同比增长6.65%;2025年9月末,住房按揭 贷款余额1621.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其中上海地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802.06亿元,较上年末增 长5.47%。 编辑:林郑宏 此外,三季报显示,上海银行第一大股东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实施增持,2025年9月末持股数为20.92 亿股,较2025年6月末增加697万股。 三季报显示,上海银行深入对接科创渠道,深耕重点产业链经营,深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提升专业 化服务能力,2025年1至9月,科技贷款投放金额1662.92亿元,同比增长33.83%;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融 资协调机制,不断丰富普惠金融线上场景,前三季度普惠贷款投放金额1393.16亿元,同比增长2.93%; 提升制造业服务水平,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制造业贷款投放金额865.07亿元,同比增长 8.89%。 上 ...
农业银行前三季度总资产超48万亿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30 21:11
农业银行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金融服务不断加力。报告期内,科技金融持续发力。靠前服务新 质生产力,科技贷款余额超4.7万亿元。绿色金融不断深化。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加大重点领域绿色 信贷投放,绿色贷款余额达5.8万亿元。民营普惠金融保持领先。普惠贷款余额4.33万亿元,新增7311亿 元;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客户数523万户,新增65万户,普惠贷款余额、增量以及普惠小微有贷客户 数、客户增量均居可比同业首位。养老金融加速完善。持续助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实 体社保卡客户数2.8亿户,居行业领先地位;加力支持银发经济,养老产业贷款新增117亿元。 与此同时,农业银行加力支持"两重""两新",电力热力、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管理等基础设施相关行业 贷款余额6.3万亿元,房地产和小微企业两项融资协调机制贷款投放持续走在同业前列。积极助力提振 消费,含信用卡在内的个人消费类贷款余额1.46万亿元,新增1,261亿元,增速9.4%,增量增速均居可 比同业首位。 (编辑 何帆) 本报讯 (记者向炎涛)10月30日晚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业银行")发布2025 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农业 ...
金融“活水”润京华 2025年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纪实
金融时报· 2025-10-28 08:37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金融街,鳞次栉比的写字楼里已涌动着服务实体经济的活力;当夜幕降临,金融机构 后台运营管理中心的屏幕上,仍闪烁着支撑城市高效运转的数据流。2025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 强领导下,首都金融系统紧扣"抓党建、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主线,用一串串扎实的数字、 一项项创新的举措,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量质齐升强支撑 这一年,金融业量质齐升。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金融业增加值6700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全 国4.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17.4%,拉动首都经济1.5个百分点。数字背后,是逆周期调节的精准滴 灌,更是千百万金融人夜以继日地奔跑。 如果说增长曲线是"面子",那么防风险、惠民生就是"里子"。2025年,"蜜蜂计划"飞进社区、校园、工 地,202期电视专题、1200条短视频、15亿次播放量,把晦涩的专业术语翻译成普通人也能听懂的"大白 话"。一位通州居民看完节目后立马退出"高息理财"群,笑称"蜜蜂一蜇,脑子就清醒"。防非宣传不 再"板着脸",而是用脱口秀、Rap、短剧的形式直抵人心,让"钱袋子"在欢笑中扎紧。 监管之网也在悄然织密 ...
精准把握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05:06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日前在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时提出,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 体系。专家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坚持支持性立场,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精准把握施策的力度、 时机和节奏,通过动态完善政策框架、加强执行传导释放效能,更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重处理好"三大关系"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专家表示,在后续货币政策调控中,央行 将更加注重处理好短期与长期、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业自身健康性、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从短期和长期角度看,货币政策既要为当下经济回升向好提供必要支撑,又要避免透支长期增长潜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预计,下一阶段,央行将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时保持政 策定力,稳定市场预期。 从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业自身健康性看,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保持金融业自身健 康性反映出央行对商业银行净息差以及由此产生的经营可持续性的关注。 ● 本报记者 彭扬 在价格方面,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货币政策或可更加注重政策利率的价格型调控作用, 持续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降,激发市场主体内生性融资需求。这是当前促消费、 ...
前三季度我省主要金融指标平稳较快增长
海南日报· 2025-10-26 08:24
贷款总体增长 - 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4106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 [1]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05亿元,同比增长12.4% [1] 存款总体增长 - 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384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2.0个百分点 [1] 科技金融 - 全省科技贷款余额1588亿元,同比增长12.7% [2] - 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3.5亿元全国农垦首单科创债 [2] 绿色金融 - 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668亿元,较年初增加274亿元 [2] 养老与消费金融 - 全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9.6% [2] - 全省养老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3.5% [2]
前三季度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8.2%
搜狐财经· 2025-10-25 07:07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2025年9月,深圳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75%,同比下降0.53个百分 点。信贷投向方面,贷款行业结构持续优化,截至9月末,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3.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业贷款同比增长15.9%。最新数据显示,科技贷款余额2.18万亿元,同比增长8.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7万 亿元,同比增长7.1%;绿色、养老、数字贷款同比增速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增速。金融支持消费方 面,截至9月末,深圳个人非住房消费贷款同比增长6.0%。 深圳机场为境外人士提供数字人民币绑卡、支付等问询服务。(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商报记者 邱清月 10月24日,记者从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25年9月 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36万亿元,同比增长5.6%,较年初增加7871.52亿元,同比多增超5000亿 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94万亿元,同比增长5.0%,较年初增加4574.11亿元,同比多增超2000亿元。其 中,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住户贷款、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均实现同比多增。 跨境金融释放政策红利 2024年 ...
推动加强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建设 构建科技型企业全周期服务体系
金融时报· 2025-10-23 14:12
政策导向与总体成效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积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推动股权投资和并购贷款试点落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 - 2025年以来青岛地区科技贷款较年初增速达到11%,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18%,金融支持对科技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凸显 [2]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 指导银行保险机构通过设立科技专业支行、建立科技金融中心等形式,打造专业队伍并优化审批流程,针对性满足科技型企业需求 [2] - 加力研发数字化经营工具,运用多维数据建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提高科技金融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实施差异化不良容忍度制度 [2] - 研发丰富科技金融特色产品,不断完善与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相适应、覆盖科技创新全流程的产品体系 [2] 股权投资试点进展 - 自2024年9月试点政策发布以来,青岛推动建立四项机制,实现五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基金签约落地 [3] - 目前青岛共签约8只基金,意向总金额152.2亿元,其中农银投资、工银投资完成2只基金注册,注册规模共计12.2亿元 [3] - 农银投资完成省内首笔智驾芯片领域8000万元投资,实现“资金链”对接“创新链” [3] 并购贷款试点成果 - 自2025年3月试点政策发布以来,青岛金监局全面摸排近9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并购融资需求,一企一策进行政策适用研究 [4] - 试点政策发布一周内即推动首批两单试点业务落地,效率居全国第二 [4] - 截至9月末,青岛已授信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23笔,授信金额91.3亿元;放款20笔,金额合计67.59亿元 [4] 科技保险创新与银保联动 - 2025年2月青岛市落地全国首单专利密集型产品责任保险,针对专利侵权风险及产品缺陷提供全链条风险保障 [5] - 2025年8月落地全国首批专利产业化综合保险,提供专利实施失败损失、被侵权损失、侵权责任三大保障 [5] - 青岛市首单“科技研发贷款+研发转化保险”及首单“中试贷款+中试保险”保贷联动业务落地,银行融资与保险保障相结合 [5]
区域银行冲向科技金融
券商中国· 2025-10-09 19:16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金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顺应时代趋势主动拥抱的业务板块,被置于“五篇大文章”之首 [1] - 尽管面临资金、人才等限制,区域银行(城农商行)正积极探索发展科技金融,并非仅是口号 [2][5] - 区域银行通过机制建设、专营机构铺设和跨区域协作等方式发展科技金融,并已取得初步成效,贷款规模快速增长 [3][6][7][9][10] 区域银行科技金融探索实践 -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在嘉兴启动科技金融试点,至今年8月末,嘉兴地区农商银行科技企业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超过30%,服务覆盖科创企业7200户,覆盖面达70% [2] - 嘉兴辖内县域农商行探索出具体机制:禾城农商银行增设科技专营机构及专项专班;海盐农商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并推出“三定”服务模式;平湖农商银行构建“1+1+10”三级科技金融服务架构 [3] - 嘉善农商银行牵头联合上海、苏州农商银行,组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科技金融联合服务团队,实现“名单互认、服务联动”的跨区域协同 [3] - 某上市农商行早在2017年即考虑开展科创金融业务,并于2021年完成团队组建,将之形容为“驶向黑海”,表明探索的未知性与挑战性 [4][5] 上市区域银行科技贷款投放情况 - 长三角头部城商行科技贷款余额达千亿元规模,其中江苏银行科技贷款规模站上两千亿元 [6] - 截至2025年6月末,江苏银行科技贷款余额274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7.80%;上海银行科技贷款余额1835.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5%;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667.9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2.42%;杭州银行科技贷款余额1151.8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21.77% [7] - 沪农商行借助上海区域优势,截至6月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69.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2% [7] - 其他区域城商行科技贷款亦快速增长:齐鲁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08.12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7.60%;青岛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312.25亿元,较上年末增幅20.85%;厦门银行科技贷款余额214.87亿元,较上年末增幅达18.59% [7] - 部分银行披露科技企业客户数量:江苏银行合作科创企业客户数超1.3万家;上海银行科技贷款获贷企业数10646户;青岛银行二季度末科技金融客群2258户,较上年末增幅15.97% [8] - 常熟银行专注于服务初早期科创企业及科技人才,截至6月末服务科技型企业超2300户,贷款余额近150亿元 [8] 科技金融组织架构建设 - 发展科技金融业务需在组织架构上进行适应性建设,如总行设立相关部室,分支层面设立特色专营机构 [9] - 宁波银行上半年设立一级部门科技金融部,并联动其他部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重点区域设立科技金融专营团队 [10] - 青岛银行建立以总行直属一级部室为核心,以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为两翼的科技金融专营机制 [10] - 苏州银行在江苏省内构建“10+9+N”的科创金融组织架构,形成数百人的科创金融队伍 [10] - 齐鲁银行上半年新增科技支行1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1家;郑州银行上半年增设了4家科技特色支行 [10] - 厦门银行对科技特色支行或团队进行差异化考核和资源倾斜 [10] - 杭州银行已建成“一个总部、七个区域中心、N家特色机构”的“1+7+N”科创金融专营体系 [11] 中小银行发展科技金融的挑战与建议 - 西安银行董事长指出中小银行发展科技金融面临定制化产品服务创新力度不足、风险评估和精准定价能力有限、数据信息支撑不够、地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建设不完善等挑战 [11] - 中小银行资金、技术和人才有限,科技金融产品服务竞争力不够,且数据来源广泛,仅靠自身能力独立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 [11] - 建议中小银行立足当地科技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融入地方生态并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品牌,同时配套专业资源以提升自身专业发展能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