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期限错配

搜索文档
保险同行都“不放过”!险资频频举牌银行保险H股的“多重算盘”
经济观察报· 2025-08-21 18:12
海外保险资产配置策略借鉴 - 海外保险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采取四大调整策略:拉长债券久期、信用下沉、增配股票与增持另类资产 [1][3] - 境内保险行业借鉴海外经验,通过FVOCI账户增持红利资产(如高股息上市公司),以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现金流管理及平滑利润波动 [1][3] 险资举牌银行保险H股动态 - 8月险资密集举牌金融板块H股:平安资管8月8日买入中国太保H股110万股(均价32.28港元),持股比例达5%触发举牌;中国平安8月11日增持太保H股174万股(均价32.07港元),持股比例升至5.04% [2] - 民生保险8月11日增持浙商银行H股100万股(耗资277万港元),持股比例升至5%触发举牌 [2] - 2024年以来险资举牌超20次创5年新高,涉及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标的以银行保险H股为主,兼顾科技与绿色产业高股息公司 [6] 举牌H股的核心动因 - 财务优化:通过举牌将持股纳入FVOCI账户,规避股价波动对利润表的影响,平滑利润波动 [3] - 收益提升:银行保险H股股息率约4%-5%,高于险资平均收益率中枢(3%-4%),成为弥补非标资产收益率下滑(从2017年6%降至当前4.5%)的关键 [7][8][9] - AH股溢价套利:H股较A股普遍存在20%-30%折价,险资通过举牌H股降低持股成本获取同等分红;8月太保H股AH溢价率从45.16%收窄至20.83%,险资加速布局锁定成本 [11][12][13] 应对低利率与资产荒挑战 - 利差损风险对冲:非标资产到期高峰下,高股息H股可缓解投资收益中枢下移(从4%-5%降至3%-4%)带来的利差损风险 [15] - 期限错配缓解:高股息H股被视作长久期资产,帮助缩小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当前4-7年远高于海外1-2年) [16] - 大类资产配置转型:险资强化固收久期与信用策略,权益投资结合主动+被动方式,另类资产聚焦股权融资,以提升长期收益 [17] 行业配置能力瓶颈 - 风险管控不足:信用下沉、拉长久期等策略面临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挑战,行业经验尚浅 [18] - 新兴产业投研短板:对AI、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投研能力不足,可能错失收益增厚机会 [18] - 资产相关性管理:大类资产价格长尾效应导致分散投资阶段性失效,需提升子策略多元化能力 [18]
保险同行都“不放过”! 险资频频举牌银行保险H股的“多重算盘”
经济观察网· 2025-08-21 14:26
险资举牌金融板块H股的核心观点 - 8月以来险资举牌金融板块H股动作频繁 包括平安资管买入中国太保H股110万股 每股32.28港元 持股达1.38亿股占H股5% 中国平安买入174万股 每股32.07港元 持股1.4亿股占5.04% 民生保险增持浙商银行H股100万股 耗资277万港元 持股升至2.96亿股占5% [2] - 险资举牌旨在平滑利润波动 通过持股逾5%计入FVOCI账户 避免股价波动影响当期利润 并在低利率与资产荒环境下重构资产配置 增持高股息资产满足资产负债匹配与现金流管理需求 [3] - 险资举牌H股因股息率约4%超过行业平均收益率中枢3%-4% 可维系较高投资收益率 中国平安2024年综合投资收益率5.8%同比升2.2个百分点 太保总投资收益率5.6%同比升3.0个百分点 但非标资产收益率从2017年6%回落至4.5% 再配置压力显现 [6][7] - H股较A股存在折价 AH溢价率长期维持20%-30% 险资可降低持股成本获得同等股息 且港股波动平稳利于长期持有 但近期AH溢价率收窄至20%以下 如太保从45.16%收窄至20.83% 险资加快举牌以锁定低成本 [8][9][10] - 险资举牌隐含化解利差损与期限错配挑战 总投资收益中枢下移至3%-4%可能引发负反馈效应 通过高股息对冲非标到期风险 并将高股息资产作为长久期资产 压缩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当前缺口达4-7年) [11][12] - 险资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聚焦资产配置回报 固收资产丰富久期与信用策略 权益资产结合主动被动投资 另类资产锚定股权融资 但面临信用风险管控 新兴产业投研能力不足 资产价格相关性长尾效应等挑战 [13] 险资举牌的具体案例与数据 - 平安资管8月8日买入中国太保H股110万股 每股32.28港元 总持股1.38亿股占H股5% [2] - 中国平安8月11日买入中国太保H股174万股 每股32.07港元 总持股1.4亿股占H股5.04% [2] - 民生保险8月11日增持浙商银行H股100万股 耗资277万港元 持股升至2.96亿股占5% [2] - 平安资管1月举牌招商银行H股和邮储银行H股 2月举牌农业银行H股 均达H股股本5% [8] -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上市公司逾20次 创近5年最高值 参与方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泰康保险等 标的以银行保险H股为主 涵盖科技与绿色产业高股息公司 [5] 险资举牌的战略动因 - 应对低利率与资产荒环境 借鉴海外保险资产配置策略 拉长久期、信用下沉、增配股票与另类资产 通过FVOCI账户增持红利资产 [3] - 银行保险H股股息率4%-5%高于10年期国债 分红稳定 可提升整体投资收益 太保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约1200亿元 [7] - AH股溢价率收窄趋势加剧 金融板块如邮储银行、民生银行等溢价率一度小于20% 险资需提前锁定低成本持股 [9][10] - 化解利差损风险 非标资产到期收益率下降 总投资收益中枢从4%-5%回落至3%-4% 高股息资产可对冲再配置压力 [6][11] - 缓解资金期限错配 将高股息H股作为长久期资产 压缩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国内缺口4-7年 高于海外1-2年) [12] 行业配置与挑战 - 保险行业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固收资产通过国债期货等工具平衡风险 权益资产挖掘扩张性经济领域投资机会 另类资产盘活非标业务 [13] - 面临挑战包括信用下沉与久期策略中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管控 对AI、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投研能力不足 大类资产价格相关性长尾效应可能使分散投资失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