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赋值论
icon
搜索文档
辜卢密观点:赋值论、通证经济与价值互联网的不可能三角重构数字文明底层经济逻辑
搜狐财经· 2025-10-27 03:26
核心观点 - 赋值论、通证经济与价值互联网三者协同,正从价值创造、流通和分配三个维度系统性重构数字文明的底层经济逻辑 [1][6][29] - 三者形成“理论-载体-基础设施”的协同体系,推动经济逻辑从“中心化中介主导”转向“分布式主体参与的价值共创共分” [6][29] - 协同效应能破解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痛点,推动数字文明向“开放、平等、协作、共赢”的高阶形态演进 [3][4][35] 核心概念内涵 **赋值论** - 强调价值源于多元主体的赋值行为,是动态结果而非固有属性,突破传统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局限 [7][16] - 核心特征包括赋值主体的多元性、赋值行为的动态性以及赋值维度的丰富性 [7][17] - 为数字时代价值来源提供合理解释,并为价值的量化与分配奠定理论基础 [7][8] **通证经济** - 以通证为载体,将价值与权益进行数字化封装,实现价值的高效流转与精准分配 [10][18] - 关键优势包括去中心化信任机制、权益的精细化拆分以及价值分配的可编程性 [10][18][19] - 作为“价值的数字化操作系统”,架起赋值论与价值互联网之间的桥梁 [11][19] **价值互联网** - 核心是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价值的直接互联与高效流转”,构建无需中介的价值传输协议 [13][22] - 核心技术特征包括分布式架构、不可篡改的账本以及跨域互联能力 [13][22][23] - 作为技术底座,为赋值论的落地与通证经济的运行提供必要支撑 [14][23] 经济逻辑重构路径 **价值创造:从单一主导到分布式共创** - 赋值主体泛化拓展价值创造边界,从传统生产者扩展到用户、开发者、投资者等所有参与者 [25] - 价值互联网降低共创参与门槛,使中小主体无需依赖大型平台即可参与价值创造 [25] - 案例:DAO组织中多元主体通过技术赋值、需求赋值、资本赋值等共同推动项目价值增长 [25] **价值流通:从依赖中介到去中心化高效流转** - 通证化将动态价值封装为标准化数字资产,解决价值流通标准化问题 [26] - 价值互联网实现价值在无需中介情况下的“点对点”直接流转 [26] - 智能合约预设流转规则,推动流通自动化,如供应链金融中实现“货-权-钱”实时流转 [26][27] **价值分配:从中心化掌控到按贡献分润** - 通证将用户的赋值行为转化为可量化权益,明确价值分配依据 [27] - 智能合约根据主体贡献实时调整分配比例,实现动态公平分配,确保“多劳多得” [27][28] - 案例:NFT支持“创作者版税”,Beeple通过版税收入超2亿美元,解决传统艺术交易一次性收益问题 [33] 实践案例效果 **DeFi(去中心化金融)** - 价值创造:用户质押资产、开发者优化协议、社区投票等多元赋值共同作用,2024年Uniswap日均交易额达150亿美元 [33] - 价值流通:用户通过智能合约直接交易,手续费仅0.3%,远低于传统交易所的0.5%-1% [33] - 价值分配:70%交易手续费分配给流动性提供者,2024年其平均年化收益达12%,远超传统理财产品 [33] **NFT(非同质化通证)** - 价值创造:艺术家创作、收藏者购买、社区传播等多元赋值行为共同推高价值,Beeple作品以6934万美元成交 [33] - 价值流通:通过区块链直接交易,无需中介,交易记录不可篡改 [33] - 价值分配:支持创作者版税,每次二手交易艺术家自动获得10%版税 [33] **工业互联网** - 价值创造:供应商提供数据、工程师优化流程、客户反馈需求等共同提升生产效率20% [36] - 价值流通:零部件数据通证化,供应链实时共享数据,降低质检成本30% [36] - 价值分配:数据提供者获得通证奖励,2024年供应商平均收益增长15% [36] 当前挑战 **技术瓶颈** - 区块链吞吐量不足,如比特币每秒仅处理7笔交易,跨链兼容性差制约大规模应用 [36] - 智能合约漏洞导致安全事件,2024年全球DeFi平台因漏洞损失超40亿美元 [36] **监管空白** - 通证法律定性不明确,部分地区过度监管,部分地区监管缺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36] **认知偏差** - 公众对赋值论、通证经济理解不足,将通证等同于投机工具,2024年全球加密货币投资者亏损比例超60% [36] 优化方向 **技术迭代** - 发展Layer2扩容方案提升吞吐量,研发跨链协议实现多链互通 [36] - 引入AI检测智能合约漏洞,降低安全风险 [36] **监管创新** - 建立全球统一的通证监管框架,明确不同通证类型的监管差异 [36] - 推行“沙盒监管”,在可控环境中测试创新应用 [36] **认知普及** - 将赋值论、通证经济纳入高校课程,企业开展用户教育,推动行业回归价值本质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