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明

搜索文档
数字文明的文化重构 从生命认知到信任经济的范式转型
金融时报· 2025-06-20 14:12
数字技术浪潮正在重塑全球文明肌理,这场革命不仅关乎生产效率的跃迁,更引发我们对生命本质的叩 问:在虚实共生的数字时代,如何锚定生命价值坐标?又该以何种智慧在信息洪流与技术伦理的张力中 实现自洽?这些命题既关乎个体生存哲学,更指向文明存续的深层逻辑。 生命认知的范式革命:从物质永恒到数字永生的文明跃迁 当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生命意义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在数字时代,如何管理自己的生 活,避免被信息洪流淹没,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数字时代的我们每天都在被海量的信息包围。手机里不断弹出的消息、电脑里堆积如山的文件、微信通 讯录里不断增加的人脉……这些看似有用的信息和资源,挤压我们有限的思考空间与内心的宁静。面对 这样一种"信息过载"和"被琐碎信息绑架"的现象,古老的"断舍离"智慧升华为认知排毒的生存哲学,其 核心可拆解为三重实践:一是构建信息防火墙。对"信息垃圾"坚决说"不",对煽动性的标题党果断标 记"不感兴趣",将重复的碎片化资讯无情"舍弃",为充斥情绪宣泄的社交内容设定必要的"静音时段"。 二是聚焦于高维价值,将80%的认知资源投向专业领域前沿研究、跨学科知识融合与深度高效阅读,剩 余20%用于经 ...
AI新文明“敦煌式”觉醒
环球网资讯· 2025-06-05 10:32
李可表示,作为民间力量,我们愿意通过,加强与全球 AI同行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与全球青 年共建AI时代的新丝路,以数据、算法、算力等协作共享,一起超互联,促进AI时代丝路文明的重生 与数字文明新生,推动智能生态向"万物并荣"的理想状态跃迁,共同为世界走向更加包容、可持续的未 来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甘肃网 5月30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本次对话会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甘肃省 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多国的政党政要、专家学者、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负责人以及中方相关部门 代表约400人与会。中关村超互联新基建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李可参加开幕式并在平行论坛发表演讲。 5月31日,在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人工智能时代的文明重构与新生"平行论坛上,来自中国、埃 及、赞比亚、吉尔吉斯斯坦、伊朗等国家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谈人工智能对于现代人类文明发展所 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关村超互联联盟秘书长李可发表了"从DeepSeek横空出世谈东方式AI与AI新文 明"的演讲。 李可演讲中指出,人类敦煌,是一部跨越时空的立体"文明互鉴史诗"。在AI时代,"万物通,超互联", 敦煌艺术不再仅是文化遗产 ...
汤俏:解码“典孝急”背后的网络交流新生态
环球网资讯· 2025-05-30 06:58
事实上,仅用"进步或退步"的二元维度来对它进行判定并不科学。真正值得思考的,是这一生动的语言 现象,如何映射出数字文明下语言生态的深刻变迁。这场符号革命,可以从语言演化的动力学、传播生 态的范式革命、交流文明的圈层重构三个维度来解码。 语言的演化通常遵循非线性、自组织的规律,而创新和变异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语言系统天然追求规 范、稳定的低熵状态,随着社会发展,科技、文化类信息不断涌入,让语言系统愈发复杂。而汉字凭借 独特的构形系统与语义聚合特性,具备强大的信息压缩能力。在此背景下,"典""孝""蚌"等网络用语通 过谐音、缩写等方式,重构了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系,以创新变异释放"能量",让系统重回稳定平 衡,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形式,有强烈的时代感。 来源:环球时报 新的环境创造了语言演化的需求。长久以来,语言始终在动态中发展,在与时代媒介的共振中重塑己 身。语言的进化史,本质是一部工具属性与文化属性交织的交响曲。当信息传播从印刷时代跃入数字时 代,当人们的注意力被段子、短视频切割,"更具张力的表达载体"可以说是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语言 发展提出的要求。"典孝急"等网络用语的兴起与持续迭代,正是语言不断适应 ...
张礼立:谁来为“沉默”的算力买单?绿色安全背后的系统风险
经济观察报· 2025-05-28 21:09
(原标题:张礼立:谁来为"沉默"的算力买单?绿色安全背后的系统风险)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4 年发布的《能源与人工智能》报告,当 GPT-4 训练消耗的 42.4 吉瓦时电 力足以支撑万户家庭全年用能,当中国数据中心年耗电量突破 1500 亿千瓦时,算力产业已从技术基础 设施异化为高耗能体系的关键变量。在数字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织的当代,"安全" 与 "环保" 正通过算力 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实现跨界融合,催生出 "绿色安全" 这一革命性治理命题。本文将从技术效能与安全 风险的双重维度,剖析算力浪费的系统性影响,构建兼顾能源效率与安全防护的协同治理框架,为数字 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一、范式重构:算力作为安全与环保的交汇点 在传统认知中,网络安全与环境保护分属技术防御与生态治理的独立范畴。前者以防火墙、加密算法等 构建数字系统的逻辑屏障,后者通过能耗管控、绿色能源等维系自然生态平衡。然而,人工智能、 AIGC 等技术的指数级渗透,正使算力成为打破二者边界的关键枢纽 —— 这一被称为 "数字电力" 的新 型基础设施,既是 AI 模型训练推理的运算载体,亦是能源消耗的实体单元。 算力系统的双重 ...
从经典到未来,娱美德携传奇IP开启数字产业新纪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9 19:03
AI赋能与IP升级 - 公司围绕核心IP《传奇》开展AI技术驱动的体验变革与生态升级,突破传统AI应用范畴,将游戏视为AI落地最佳场景[1][2] - 公司与英伟达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在《MIR5》中引入NVIDIA ACE平台和NIM微服务技术,打造能学习玩家行为、动态调整策略的AI Boss"阿斯特里昂"[2][3] - 旗下FPS游戏《Black Vultures》和MMORPG《伊米尔传奇》将整合NVIDIA ACE及RTX光线追踪技术,探索AI对游戏体验的革命性影响[4][6] 中国市场战略布局 - 公司在中国大陆推进多款游戏发行计划,包括《传奇M:暮光双龙》《MIR4》《伊米尔传奇》等,并与亚拓士就《传奇2》《传奇3》达成5年授权协议,涉及金额5000亿韩元[7][8][9] - 通过游戏产业基金Fine Vision Fund向中国团队"究极火花工作室"投资数百万美元,支持其融合美式卡通与克苏鲁元素的SRPG项目《代号:M》[11][13] - 在海南设立区域研发中心,利用当地政策红利和人才优势开发《传奇》IP衍生作品,目标实现"中国创意反哺全球IP"[14] 全球化战略转型 - 公司发布"We Dare"企业哲学,目标从"《传奇》IP缔造者"转型为"数字文明开创者",将中国市场定位为全球战略核心支点[15][17] - 通过整合英伟达技术资源、投资中国本土团队、构建跨区域协同网络,系统性布局中国市场以驱动全球创新[17][18] - 借助中国市场的用户基数与技术接受度优势,验证AI等前沿技术应用,并将成功经验复制至东南亚及全球其他区域[14][18]
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 大湾区新增重要科普基地
新华社· 2025-05-02 00:20
记者在现场看到,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第一天人流如织、秩序井然。绝大部分项目可以互动体验,无论 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都沉浸于科技的魅力。深圳科学技术馆馆长郑永春说,馆内的陈设打破了传统 的学科边界和展台式布置,重点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这里不仅是知识展示中心,更是科学探索 中心和科学教育中心。" 5月1日,在深圳科学技术馆,观众参观"机械大脑"。新华社记者 陈宇轩 摄 深圳科学技术馆外表面带有深灰色金属光泽,场馆内部有38米的超高中庭。建筑整体呈"U"形,由9万 多块异形多曲面不锈钢面板和巨型拉索玻璃组成,像一艘大型飞船,象征着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开拓未来 的决心。 4月30日,深圳科学技术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 进技术研究院等1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将推动更多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优质科普教育内 容。 郑永春表示,深圳科学技术馆将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科技场馆的交流互动,展示前沿科技成 果、大国重器以及背后的科学精神,弘扬科技创新文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5月1日,在深圳科学技术馆,观众利用积木玩具设计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新华社记者 ...
这个即将开放的深圳新地标,本身竟是一个巨型科技展品!
南方都市报· 2025-04-29 16:21
事实上,这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展馆,建筑本身就有着满满的科技感。深圳市建筑工务署项目主任陈锋介 绍,深圳科学技术馆外观设计运用了前沿科技,在不同天气、不同时段,会呈现出"变装"的视觉幻象, 展现科技感的同时,亦使展馆自身成为一件具有教育意义的常设展品。"建筑外表皮由95888块不同形态 的不锈钢面板组成,包括平板、单曲面、双曲面等形式。项目围绕不锈钢着色工艺的色彩稳定性、色差 可控性等开展了长达三年的研究,实现了建筑外墙不锈钢面板从'星云蓝'到'幻影灰'渐变过渡,不同的 颜色纹理在阳光和空气的折射作用下,呈现出金属质感,践行了'建筑即展项'的建设理念。" 南都讯 记者黄璐 据深圳发布消息,承载数字文明与创新未来的深圳科学技术馆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 开馆,诚邀全国各地的观众参与这场充满惊喜的科技探索之旅。 南都记者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获悉,深圳科学技术馆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光辉大道8号,由深圳市建筑工 务署组织建设,建设用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83万平方米,拥有38米超高中庭,重构立 体空间叙事。整个建筑的概念设计灵感源于浩瀚的宇宙,其流线般的造型融合科技,彰显未来感,犹如 一艘驶向未来的旗舰。 ...
平台算法从“黑箱”走向透明
证券时报· 2025-04-29 06:28
算法破"茧"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渗透无处不在。它既可以引向高效率和美好愿景,也可能暗藏"毒流量"和 被制定者利用。 4月中旬,抖音算法首度公开,在业内掀起不小的波澜。长期跟踪TMT领域的投资经理杨勇对记者分 析,此前平台曾出现吴柳芳事件等多例争议事件,抖音方面虽然有所回应,但始终未正面披露其背后的 算法机制。这次公开,在所有互联网平台里都堪称"大尺度"。 从去年底至今,抖音、小红书、美团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推出了新一轮算法公开化举措,把驯服算 法的主动权交到用户手中。 近期,抖音首次公开推荐算法原理。 时报财经图库/供图 去年底至今,小红书等平台推出了新一轮算法公开化举措。 时报财经图库/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 从骑手运力的分配到酒店住宿的推荐,从网约车辆的调度到电商平台的供应链管理,算法已成为所有大 厂平台的底层工具,也是中国互联网世界的"隐形舵手"。 今年以来,算法一改"神秘科技"属性,透明化进程提速。根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除少数平台外,抖 音、美团、小红书等平台都已将算法"黑箱"越开越大。在此过程中,一些"反常识"认知的计算方式也陆 续出现。 主流判断认为,平台算法治理是互联网企业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