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供应链

搜索文档
亚马逊称“美国消费者需求没有减弱”,中国卖家近期忙接单
第一财经· 2025-05-22 23:59
消费者需求 - 美国消费者需求未因关税政策变动而减弱,亚马逊总裁表示未观察到需求减弱或商品平均售价显著上涨[1][7] - 上海威迩达遮阳设备公司美国客户在关税调整前持续下单,4月订单10万美元,近期追加20万美元[1][3] - 美国房车保有量约1000万台,相关消费人群稳定支撑长期需求[3] 供应链与产品优势 - 中国供应链具备不可替代性,美国客户计算显示中国产品含关税后价格仍为本土产品的三分之一[3] - 威迩达拥有15年行业经验及国内外专利,美国本土制造商依赖中国零件供应[3] - 阿里国际站调研显示美国中小企业短期内难以转移供应链,1-2个月内将出现采购增量[5] 订单与生产动态 - 义乌璟文进出口公司美国客户下单30万双袜子,需满负荷生产至6月底[5] - 深圳麦祺佳家居美国客户要求空运补货,订单量达3-4个月库存水平[5] - 东莞齐彩数码科技业务员全力处理美国发货,无暇盘点订单量[5] 物流与市场拓展 - 菜鸟国际快递数据显示5月第三周美国、巴西、墨西哥包裹量快速增长,4月巴西包裹量环比增超80%[6] - 菜鸟升级美洲四大分拨中心(洛杉矶、纽约、迈阿密、芝加哥)以提升履约效率[7] - 威迩达在欧洲和中东市场采取精细化策略,利润率高于美国市场[4] 价格与消费行为 - 敦煌网指出美国消费者可能选择加税后仍可负担的单品而非停止购买[4] - 耐克计划提高亚马逊部分产品售价,但亚马逊零售商品平均售价未明显上涨[7][8] - 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关税暂停后消费者信心略有回升[8]
亚马逊称“美国消费者需求没有减弱”,中国卖家近期忙接单
第一财经· 2025-05-22 18:58
同时,他表示,美国客户也很难找到替代方案。一是因为公司在行业深耕15年,在国内和海外都有很多 专利。二是美国本土制造商的大部分零件来源于中国供应商,丁林锋也有很多面向企业的客户。三是美 国的制造成本过高,客户计算过叠加高关税后,中国产品的价格仍仅为美国本土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一。 不少中国卖家有同感。"美国消费需求一直存在,很多跨境商家会针对美国市场开发产品,消费者对中 国产品和供应链的依赖也很强。"国内某智能设备品牌负责人Jimmy表示,关税下调后工厂正在努力生 产、接单、发货,一方面是消化过去一段时间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为年中大促以及之后的旺季做准 备。物流方面,公司通过跨境小包将新品、测试品以及零件、配件等送往海外消费者,成熟和销量稳定 的产品则备货海外仓,近期也通过空运、海运等形式积极发货和补货。 有卖家表示,部分着急的美国客户要求部分货物直接走空运。 "有个客户在4月12日下了10万美元的订单,近期他又追加了20万美元的订单。"上海威迩达遮阳设备有 限公司总经理丁林锋日前对第一财经表示,过去一个月美国关税政策虽然起伏较大,但市场整体需求一 直存在。4月至今,他的工厂持续生产商品,近期因为客户的追加订单更 ...
Temu美国全托管模式回归在望,跨境卖家迎来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5-19 11:00
中美贸易关系缓和 - 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总关税从145%降至30%,小额包裹从价关税从120%降至54%,实际默认为30% [2][6][10] - 中美达成90天贸易休战协议,为跨境电商平台提供政策窗口期 [2][10] - 通过美国邮政服务(USPS)运输且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包裹实际费率最低可达12.5% [6] Temu业务调整 - Temu或即将恢复面向美国市场的全托管模式,但需提供"非中国制造"原产地证明 [2][4] - 平台建议卖家将热销商品备货量增加30%-40%,以应对订单增长 [3] - Y2模式(半托管中国直发)成本大降,商家可重新上架因比价无优势而下架的商品 [4] - Temu此前因高关税停止中国直发业务,转向美国本土仓库和招募本地卖家 [6] 价格与供应链动态 - Temu中国直发商品价格较贸易休战前回落,如屏幕保护膜从15.30美元降至11.08美元(仍较原价上涨16%) [5] - 分析师预计未来几周将有更多中国直发产品上架 [5] - Shein采取多元化供应链布局,在土耳其、墨西哥、巴西等地建立制造业务以降低关税影响 [12] 行业影响与预测 - 供应链专家预计Temu和Shein将在90天窗口期内增加对美出货量并补充库存 [10][11] - 降低关税可能导致部分商品价格下降,提升平台竞争力和消费者购买意愿 [11] - 全托管2.0升级版本有望直发全球,承接流量红利 [4] 政策背景 - 美国此前废除小额豁免政策并提高关税,从价税率达120%,从量关税100美元(原计划6月1日涨至200美元) [7] - 5月12日美国行政命令将小额包裹关税降至54%,并取消从量关税上调计划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