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件定义网络(SDN)
icon
搜索文档
万物互联 深圳这家企业让机器与机器之间“沟通”更顺畅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16:27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1997年,2002年研发出业内首创的基于GPRS网络的无线DTU终端,奠定行业先行者地位 [4] - 从2G到5G时代,公司持续顺应网络技术演进迭代产品与技术,深入研究蜂窝通信网、新型低功耗广域网、专网通信等核心技术 [5] - 公司已开始6G产品研究,未来将进入6G时代 [6] 技术创新与产品应用 - 公司融合AI、大数据、云计算、模型、算法、工业协议等ICT新技术,开展自主创新,推出多个行业第一 [4] - 产品广泛应用到工业、电力、环保、气象、商业、金融、医疗、交通、农业、市政等领域,为全球30000+行业客户的百余种应用场景提供服务 [6] - 软件研发是公司投入最多、最核心的领域,新一代物联网系统通过"软件定义"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打造"增价值、少工程、免维护"的内生一体化物联网产品与系统 [8] 行业应用案例 - 公司提供智能快递柜无线联网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4G AI智能工业计算机和Wedora设备管理平台,实现刷脸取件、远程状态监控等功能 [9] - 目前市面上的快递柜大多采用公司的物联方案 [9] 研发与国际化战略 - 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16%,政策扶持加速5G与AI融合技术研发及产品迭代升级 [11] - 公司国内营收占总收入75%左右,正在积极出海,目标在近几年内将海外营收占比提升到50%,重点拓展欧洲和中东市场 [11] 人才与区域发展 - 公司新大楼位于深圳市重点发展区域,吸引南方科技大学半导体学院等科研院校及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助力公司招聘优秀人才 [11] - 龙岗区及平湖街道提供研发投入扶持、创新平台建设扶持等优惠政策,支持公司创新发展 [11]
一家芯片公司,猛攻英伟达护城河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9 09:51
核心观点 - 在AI数据中心快速发展的2024年,Arista Networks凭借其创新的以太网网络解决方案,成为英伟达在AI网络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2][25] - Arista从2004年创立之初就专注于为云计算打造简洁、软件驱动的网络系统,这一战略使其在数据中心市场获得成功 [5][6][12] - 随着AI工作负载对网络需求的激增,Arista通过推出高速交换机和优化网络架构,抓住了AI数据中心建设的机遇 [19][20][23] - 尽管面临英伟达等强大对手的竞争,Arista仍在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保持领先地位,2025年Q1市场份额达21.3% [26][27] 公司发展历程 - 2004年由Andy Bechtolsheim、David Cheriton和Kenneth Duda联合创立,最初名为Arastra,后更名为Arista Networks [5][12] - 2008年Jayshree Ullal加入并担任CEO,推动公司专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市场 [8][9][11] - 2014年成功IPO,首日股价上涨72%,市值达46亿美元 [15] - 2014-2020年收入从5.84亿美元增长至2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5% [16] 技术创新与产品 - 采用"白盒"交换机设计理念,将网络操作系统EOS与硬件分离,提供高度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13] - EOS操作系统基于Linux内核,支持网络虚拟化和丰富API接口,满足云服务商的定制需求 [13] - 针对AI工作负载推出Etherlink交换机系列,支持400Gbps和800Gbps高速网络,优化大型AI集群性能 [20] - 正在投资1.6T LPO技术以降低AI集群功耗,并探索DPU开发或收购以增强网络卸载能力 [24]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2025年Q1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机销售额达14.8亿美元,市场份额21.3%,同比增长26.4% [23][27] - 赢得Meta等超大规模客户的AI网络试点合同,预计2025年进入全面部署阶段 [21] - 英伟达凭借Spectrum-X解决方案快速崛起,2025年Q1市场份额达21.1%,销售额14.6亿美元 [26][28] - 思科在数据中心市场排名第三,2025年Q1收入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7% [28] 行业趋势与机遇 - AI训练和推理需求推动数据中心网络投入激增,2025年Q1数据中心以太网销售额69.2亿美元,占比59.1% [27] - 800Gb/s以太网设备首次被统计,2025年Q1销售额3.501亿美元,占市场5.1% [27] - 企业用户正从10G/40G升级至100G/200G/400G网络,推动园区交换机与服务业务增长 [23] - AI基础设施的网络竞争已从带宽与端口的比拼转向生态、战略与系统思维的全面碰撞 [29]
初创公司,要颠覆交换机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27 12:15
软件定义网络(SDN)发展 - 网络领域顶尖人才花费近20年时间将交换机和路由器控制平面从设备分离到外部控制器 形成软件定义网络(SDN) 提供网络整体视图并实现可编程控制平面 [1] - 类似"软件定义"趋势也发生在数据平面 涉及数据包处理引擎的可编程性增强 但网络ASIC与通用CPU/GPU存在本质差异 [1] - 2016年Barefoot Networks推出"Tofino"可编程交换机 采用P4编程语言 但2019年被英特尔以55亿美元收购后于2023年关闭业务 [1] 可编程网络芯片竞争格局 - Nvidia Spectrum系列和思科Silicon One ASIC实现数据平面级完全可编程 但部分产品未完全启用该功能 [2] - Pensando(AMD)和Fungible(Microsoft)拥有可编程DPU但未涉足交换机ASIC制造 [3] - Broadcom和Marvell的交换机ASIC可编程性低于Barefoot和Xsight Labs Broadcom 2023年推出的Trident 5-X12宣称可编程性超越Tofino [3] Xsight Labs技术创新 - 公司允许客户使用P4/Python/C++/Rust/Go等语言编程X1/X2 ASIC数据平面 实现完全软件定义的网络架构 [3][9] - 开放网络芯片指令集架构(ISA) 所有规范完全公开 不收取许可费 这在网络ASIC领域属首创 [4][6] - X2 ASIC采用台积电5nm工艺 总带宽12.8Tb/s 端口延迟450-700纳秒 功耗较X1降低40% [18] - 配套E1 DPU集成64个Arm Neoverse N2核心 支持400Gb/s端口 可运行主流Linux和SONiC系统 [24][26][31] 公司背景与融资 - 创始团队包括EZchip(Mellanox收购)前员工 拥有思科/Mellanox/Broadcom等公司专家 员工近200人 [8] - 创始投资人Avigdor Willenz曾成功创办多家半导体公司 包括被Marvell/亚马逊/英特尔收购的企业 [7] - 已完成四轮融资共2.81亿美元 投资者包括英特尔/AMD/微软等 D轮后估值达11亿美元 [8][9] 技术架构优势 - 采用无管道设计 所有资源完全共享弹性分配 支持自定义逻辑管道 避免传统ASIC的资源映射限制 [12] - 实现端到端软件定义网络功能 包括拥塞感知路由/数据包修剪/自适应喷洒等超级以太网联盟规范特性 [14][15] - 开发中的X2系列将覆盖6.4Tb/s至51.2Tb/s带宽 支持400Gb/s至1.04Tb/s端到端连接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