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工程

搜索文档
“感觉良好”背后,中国航天员的信心和底气来自哪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22:2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博 北京报道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不仅成为中国航天员的经典用语,更成为网络流行语。这句话背后,是航天员对 中国航天技术装备的信心,也是充分训练和准备带来的底气。 载人航天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高的大型系 统工程。这么庞大的一个系统工程,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局局长、研究员李英良表示,为了加强工程的管理,充分考虑中国的 国情和工程特点,一是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行政指挥系统和设计师系统两条线,从工程顶层总体工作 贯穿到每一个系统、分系统,乃至部件、单机的研制和生产组织中,实现了任务延伸到什么地方,管理 就到达什么地方,不留死角。 二是对总体技术、科研质量和条件建设进行统一管理和安排,克服传统模式三者结合不紧密甚至有时候 会脱节的现象。这种密切配合,保证了无论哪个环节出现任何问题,两条线都可以一竿子插到底,以最 快的速度及时协调解决这些问题。 三是贯彻落实"总体先行、各方参与、全局最优"的设计管理理念,将14个大系统、百余家参研参试单位 拧成一股绳、统成一盘棋。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从无到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中国载人 ...
“欢迎你们回家”——跟随空中分队执行神舟十九号返回舱搜救回收任务见闻
新华社· 2025-05-01 02:44
新华社酒泉4月30日电 题:"欢迎你们回家"——跟随空中分队执行神舟十九号返回舱搜救回收任务见闻 刘一诺、韩学扬、李朗 4月30日清晨,东风航天城外的某机场场站,5架直升机整齐待命,机组人员正在做最后检查。 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将迎来一项等待已久的任务——作为空中分队,迎接神十九航天员回家。 受天气影响,神舟十九号比预定时间推迟一天返回,返回舱着陆点也由东风着陆场西区变更至东区中 部。 东风着陆场东区中部以软戈壁地形为主,与西区相比,土质较为松软。"软戈壁地形,直升机降落时地 面扬沙更高,我们要根据返回舱位置,提前规划航线,选出土质较硬的降落点。"空中分队指挥机副驾 驶胡敏涛说。 过去的几个月,空中分队在东风着陆场及附近区域完成了近百次针对性飞行训练。 "我们将着陆场划分为小网格,哪里有丘陵起伏,哪里多植被覆盖,都要详细标注,确保不论返回舱的 落点在哪个位置,我们都能以最快速度抵达现场。"领航员桂保涛的电子地图上,标注着着陆场200多处 地形特征,这是机组一次次实飞实勘的结果。 针对这次任务,空中分队列出了包括天气、装备、人员、管理等在内的26类共62条应急预案与风险预 想。"风沙是我们最先预判到的问题,因此针 ...
新华全媒+|大漠长风起 神舟破云归——写在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天外凯旋之际
新华社· 2025-05-01 02:37
文章核心观点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航天员在太空取得多项成果,中国航天事业稳步推进并惠及国计民生 [1] 分组1:神舟十九号返回情况 - 4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3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且健康状态良好,载人航天工程第14次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1] - 4月29日因大风扬沙天气返回任务推迟一天,30日凌晨航天员完成相关工作后撤离空间站组合体踏上回家之旅 [2] - 航天搜救队为返回做准备,返回舱着陆后各方力量开展检测、通信、开舱、医监医保、载荷回收等工作,还有民兵力量进行警戒安保和协助搜索 [3][5] 分组2:神舟十九号飞行成果 - 183天里航天员进行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创造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时长世界纪录,参与实施88个空间科学与技术实(试)验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第一次出舱打破时长世界纪录,宋令东成我国首位空间出舱的“90后”航天员;第二次出舱完成空间站相关任务;第三次出舱指令长蔡旭哲创造中国航天员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新纪录 [6] - 出舱任务体现中国空间站发展阶段推进,第二代“飞天”舱外服超出寿命设计指标性能仍稳定,后续将进行寿命评估 [7] 分组3:科研意义与展望 - 神十九返回舱带回中国空间站在轨繁育的首批果蝇,为太空生物研究和人类太空远航健康保障提供依据 [8] - 神十九乘组参与88个项目生成102个样品,有望在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空间站阶段已有多项科研成果涌现 [8] - 中国空间站将在轨稳定运行10年以上,为建成科技强国提供创新驱动力,空间科学研究成果惠及国计民生 [9] - 未来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队伍中有港澳航天员,预计最早2026年执行飞行任务,中国空间站可开展国际合作 [7]
“龙马乘组”天外归来 神舟飞船首次降落东风着陆场东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22:24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电 题:"龙马乘组"天外归来 神舟飞船首次降落东风着陆场东区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4月30日,神舟十九号乘组结束为期183天的"太空出差",从400公里天外平安归来。 该乘组由指令长蔡旭哲和两名"90后"航天员宋令东、王浩泽组成,被称为"龙马乘组"。东风着陆场是他 们返回地球的"第一站"。受着陆场大风天气影响,原计划4月29日实施的返回任务被推迟一天。 东风着陆场位于中国西北戈壁深处,植被少,沙石多,春季大风天气频发。经测定,原定返回时段返回 区实况风速和能见度存在超条件风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张芳指出,气象条件对航天员安全返回至关重 要,大风和扬沙会对飞船返回控制精准度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始终把确保航天员安全摆在首要位置。面对新情况新考验,工程迅速制定应对举措, 调整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窗口、区域,争取用最安全的方案尽早迎接航天员回家。 30日4时,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撤离空间站组合体,3名航天员踏上回家之旅。此时,东风着陆场气象条 件满足任务要求,参试相关系统也做好了各项准备迎接航天员回家。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回收试验队总体负责人介绍,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仍延续神舟十三 ...
东风着陆场做好各项搜救准备 迎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天外归来
新华社· 2025-04-29 20:20
此外,大风扬沙天气对搜救分队的正常搜救影响也比较大。毛永军说:"比如,搜救直升机起降是有风 速限制的,若风速过大,地面分队行进和现场的处置工作也会无法正常进行。" 据了解,飞船返回时间发生变化后,飞船返回舱的落点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不过,不管返回舱的落点在哪里,最终都是要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区。"毛永军说,此前,他们已经针对 返回搜救进行了多次空地协同和全系统的综合演练,"无论飞船返回舱落在哪里,我们都有信心也有能 力坚决完成好神舟十九号搜救回收任务。" 根据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将采用5圈快速返回方案,经历分离撤离、返回制动、自由滑行、再入 大气层、开伞着陆等阶段。目前,东风着陆场各系统已准备就绪,具备执行搜救任务的各项条件。 新华社酒泉4月29日电(记者李国利、刘艺)受大风扬沙天气影响,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推迟返回地 球。记者4月29日从东风着陆场了解到,着陆场目前各参试系统及人员装备均处于良好状态,针对各类 突发情况做了充足预案,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坚决完成好神舟十九号搜救回收任务。 东风着陆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地带,地域辽阔,受冷空气影响,目前正处于风沙期,而载人飞船 的返回着陆有严格的气象条件要求,必 ...
历史一刻!发射成功!
央视财经· 2025-04-24 18:04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 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目前,航天员 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 组进行在轨轮换。 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多 项实(试)验与应用,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 务。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5次发射任 务,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6名航天员、41人次进入太空执行飞行任务。此次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71次飞行、 神舟飞船的第20次飞行。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工作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你会关注 东部战区发声! "假消息"!事关中美,外交部辟谣→ 107次提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