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九号货运飞船

搜索文档
神二十乘组携手新“助手”出舱 解锁“悟空AI”太空“出差”那些事儿……
央视网· 2025-08-16 11:36
神舟二十号乘组出舱任务 - 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完成第三次出舱任务,历时约6.5小时 [1] - 航天员陈冬第6次出舱,成为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1] - 航天员王杰首次出舱,成为第二位舱外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 [4] - 任务包括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 [7] 悟空AI大模型应用 - 我国空间站首次应用专业领域AI大模型"悟空AI",由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搭载上行 [7] - "悟空AI"基于国内开源模型开发,结合载人航天任务需求,采用预训练和指令微调技术 [9] - 构建专业领域大语言模型和航天飞行知识库,提供智能化、专业化支持 [9][13] - 航天员可通过"悟空AI"查询工作安排、操作指南等说明性知识 [9] - 天地协同智能问答系统包含地面和在轨两个模型,分别提供深度解析和重难点问题解决能力 [11] - "悟空AI"助力航天员复杂操作和故障处置,提高天地协同效率 [13] - 具备场景化数据处理功能,后续可拓展任务规划、数据分析、智能预测等功能 [15] - 在轨一个月运行状态稳定,航天员反馈良好,标志我国空间站在轨智能化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15] 舱外作业细节 - 航天员陈冬使用机械臂末端自动脚限位器,携带照相机和热成像仪对空间站外部巡检 [2] - 航天员王杰出舱后与陈冬协同作业,航天员陈中瑞在核心舱内提供支持 [4]
在轨90天!神二十乘组的工作清单→
央视新闻· 2025-07-24 10:22
神舟二十号任务进展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90天,任务进程过半,乘组包括陈冬、陈中瑞、王杰[1] - 2025年4月24日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5] - 神舟二十号乘组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7] 空间站科研工作 - 乘组在轨期间重点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实(试)验[9] - 完成交会对接、医疗救护、应急救生等专业训练及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11] - 常态化进行站内环境监测、设备维护、物资管理及医学检查等工作[13][14] 舱外活动成果 - 5月22日完成首次出舱,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并开展设备巡检[16] - 6月26日完成第二次出舱,历时6.5小时安装脚限适配器等设备[20] - 新安装设备预计可使后续出舱活动时间缩短40分钟[21] 货运飞船更替 - 7月8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撤离空间站[23] - 7月15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运送6.5吨物资[25][27] - 物资包含两套舱外航天服、核心肌肉锻炼装置及1.5吨190多种航天食品[27] 历史节点 - 问天实验舱发射三周年,指令长陈冬曾在轨见证[3] - 首次实现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关联耦合实施[18]
航天科技7月18日全情报分析报告:「天舟九号发射彰显航天科技进步」对股价有积极影响
36氪· 2025-07-18 20:41
航天科技股价表现 - 7月18日缩量上涨1.10%,收盘价12.91元,较昨日上涨0.14元 [4][5] - 当日开盘价12.60元,交易量51.85万手,换手率6.50%,成交额6.64亿元 [5] - 3日涨幅1.25%,5日涨幅5.22%,总市值103.05亿元 [5] - 较过去一年平均收盘价微涨0.16%,但日均交易量下降0.99% [5] 天舟九号发射事件舆情 - 事件全网舆情总量8088条,正面占比60.3%,负面仅1.0%,舆论倾向积极 [8] - 主要传播渠道为今日头条,传播篇次1395条,占比17.25% [10] - 天舟九号成功发射并精准对接空间站,展示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 [7] - 上半年中国完成35次航天发射,成功率100%,发射次数同比增长16.7% [7] 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 **技术进步**:测控通信、高精度发动机技术推动地面领域革新 [7][15] - **政策支持**:政府重视带来政策红利和资金支持预期 [15] - **国际地位**:发射次数全球第二,吸引国际合作与投资 [7][15] - **市场需求**:教育、通信等领域应用拓展商业机会 [15] - **媒体关注**:抖音、B站等平台内容提升公众认知度 [7][15] 专业机构观点分歧 - **看空观点**:部分公司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波动下滑,商业航天面临民企竞争 [19] - **看多观点**: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6800万至9500万元,同比增幅1628.83%-2315.27% [20] 其他舆情事件 - 7月10日SWES眠花糖与合肥太空科技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位列近期舆情TOP3 [17]
科游记丨在“追火箭”中感悟航天梦
新华网· 2025-07-17 10:29
航天发射活动 - 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近2000名观众在文昌瑶光火箭观礼平台现场观看 [1] - 发射前安排航天员讲解任务细节及选拔训练知识,并设置黎锦编织航天星图、椰子叶制作纪念品等互动环节 [2] 航天旅游与研学 - 暑假期间文昌航天超算科技文化旅游区客流量达平时5-6倍,天舟九号发射期间接近1200人设计峰值 [5] - 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展示每秒10亿亿次运算能力,用于火箭轨迹模拟、卫星数据处理等尖端任务 [5] - 极星陨石博物馆通过陨石标本、全息投影和触摸体验打造沉浸式宇宙探索场景 [5][7] - 香港特区政府组织学生研学团,实地观察航天育种成果如超大南瓜和多色辣椒植株 [6][9] 文旅产业规划 - 文昌市推进"航天旅游之都"建设,聚焦科普研学、体验娱乐和工业旅游三大方向 [8] - 计划结合"村排"赛事设计航天主题村游路线,8月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预计吸引5000+参赛者 [8] - 航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文旅体验项目,如育种研发中心开放试验田参观 [6][8]
焦点访谈|6.5吨“快递”3小时送达,揭秘中国载人航天“天地货运”体系
央视网· 2025-07-16 21:10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任务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于7月15日发射,3小时后与中国空间站完成对接,这是4年多以来第8次为空间站送货 [1] - 飞船运送物资总重量达6.5吨,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新高,较天舟八号提升11% [6] - 货物种类包括固态、气态、液态货物,特别包含大件舱外航天服等特殊货物 [6] - 飞船具备22.5立方米货舱空间,最大载货能力7.4吨 [5] 货运系统技术突破 - 天舟系列已验证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快速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 [8] - 天舟九号首次具备3个月应急发射能力,实现"发一备一"模式 [8] - 搭载两项新型试验载荷:太空测距装置和新型推进试验装置 [18] - 火箭搭载智慧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飞行状态并进行故障调整 [18] 发射流程优化 - 长征七号火箭发射准备时间从38天缩减至25天 [12] - 临发射前核心任务准备时间从24小时缩短到8小时 [12] - "零窗口"发射时间从严格限制放宽至120秒可控延迟 [12] - 采用全数字化设计手段,实现设计、生产和组装全流程三维化 [10] 科学实验进展 - 首次将脑类器官芯片送入太空,研究空间环境对人脑影响 [14] - 新落成文昌基地实验室支持生命科学实验样本的发射前制备 [16] - 搭载骨骼肌前体细胞实验,研究太空微重力对肌肉萎缩影响 [16] - 生鲜特送包括航天员水果和需低温保存的科研样本 [14] 未来发展规划 - 小型货运工具轻舟货运飞船和昊龙货运航天飞机已进入实际验证阶段 [20] - 将构建更灵活、多元的天地物流系统 [20]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将支持更多航天器发射任务 [20]
军工早参|天舟九号开启太空征程,重要会议今日召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09:52
市场表现 - 7月15日三大指数涨跌分化 上证指数下跌0.42% 深证成指上涨0.56% 创业板指上涨1.73% [1] - 军工板块短期回调 国证航天指数下跌0.70% 成分股11涨39跌 [1] - 航空航天ETF(159227)跌幅0.82% 收盘价1.091元 成交额9983万元 规模5.70亿元居首 [1] 行业催化剂 - 第十二届航空动力和燃气轮机聚焦大会7月16-18日在沪举行 [2]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7月15日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完成对接 [2] -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7月23-26日举办 预计吸引超5万人次 参展商近300家含大疆 [2] - 乌兹别克斯坦拟采购JF-17"枭龙"战机 或成第四个出口客户 [2] - 上海航天主题公园签约 融合航天科技与文旅体验 [2] - 日本2025财年防卫预算增至9.9兆日元 强化西南诸岛防御 [3] 机构观点 - 中邮证券:2025年军工订单或迎拐点 新技术/新产品/军贸方向弹性更大 [4] - 东北证券:军工需求恢复性增长 2027年建设目标迫近 行业安全边际高且具长期确定性 [4] 产品聚焦 - 航空航天ETF(159227)跟踪国证航天指数 军工行业占比98.2% 航空航天装备权重66.5% [5] - 该ETF为目前跟踪国证航天指数规模最大的产品 定位"战斗机龙头股"投资工具 [5]
“宇宙级课堂”点燃学子航天梦爱国情
海南日报· 2025-07-16 09:39
航天发射活动 - 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于7月15日凌晨成功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3] - 发射地点位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工位6公里外设有瑶光火箭观礼平台[5] - 近2000名观众在现场观看发射,其中学生团占比超过半数[5][9] 航天科普教育 - 文昌瑶光火箭观礼平台组织"航天员面对面"航天科普讲座,由首批航天员陈全进行分享[9] - 香港管理专业协会罗桂祥中学组织航天太空研学团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操[6] - 云南研学团33名学生首次来海南观看火箭发射,参与火箭观礼夏令营活动[6] 青少年参与情况 - 16岁云南女孩闫梦馨表示观看发射让她为中国人身份感到骄傲[6] - 13岁北京中学生李语珊在生日当天观看发射,称这是"直击心灵的震撼"[7] - 11岁男孩陆翼闻通宵拼装长征七号火箭模型,并与发射场工位合影[9] - 香港学生团在现场领取航天纪念证书,安徽考察团首次来文昌"追火箭"[6] 现场氛围 - 观众在发射倒计时阶段整齐呼喊"5、4、3、2、1"[7] - 发射成功后人群齐唱《歌唱祖国》,现场充满爱国热情[9] - 摄影师提前数小时架设设备,游客纷纷以发射场为背景拍照留念[4][6]
三问“太空快递员”新差事
科技日报· 2025-07-16 09:20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任务概述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于2025年7月15日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对接[1] - 该飞船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组批生产的第4艘货运飞船[1] - 承担为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运送物资的任务[1] 运送物资详情 - 总物资重量达6.5吨,创空间站货运飞船上行物资装载重量新高[2] - 包括2套新型舱外航天服,在轨寿命提升至"4年20次"[2] - 新增30种航天食品,总数达190余种,飞行食谱周期延长至10天[2] - 运送新型在轨核心肌肉锻炼装置等乘员设备[2] - 空间应用系统上行物资总重776.5千克,涉及23项科学实验[2] 交会对接技术亮点 - 采用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成为货运飞船标准对接模式[3] - 该模式降低了对火箭入轨条件、测控精度等方面的要求[3] - 首次在新轨道高度和特定太阳高度角条件下实施交会对接[3] - 研制团队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仿真验证确保系统稳定[3] 未来发展前景 - 天舟货运飞船是国际货物运输能力最大的现役货运飞船之一[4] - 具备3个月应急发射能力,后续飞船已具备任务备份能力[5] - 轻舟货运飞船和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方案即将进入飞行验证阶段[5] - 多种运输方案将丰富天地货物运输体系并降低成本[5]
运送20多项实验物资,新增近30种航天菜肴,天舟九号对接空间站仅用3小时
环球网资讯· 2025-07-16 07:22
发射任务与火箭性能 - 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4吨,本次为长七火箭第10次飞行,长七系列火箭第20次飞行 [1][3] - 天舟九号上行物资装载重量创新高,达6.5吨,包括航天员系统乘员物资、空间站系统平台物资及多领域实验样品和设备设施 [3] - 天舟九号首次具备3个月应急发射能力,后续货船具备任务备份能力,提升空间站运营安全性和保障性 [3] 交会对接技术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仅耗时3小时完成与中国空间站的全自主交会对接,实现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常态化实施 [4] - 3小时交会对接模式降低对火箭入轨条件、测控精度、敏感器及导航精度等方面的要求,增强任务可靠性 [4] 科研实验内容 - 空间应用系统上行物资总重量约776.5公斤,包括23项科学实验,涵盖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 [5] - 生命科学实验包括骨骼肌前体细胞、肝细胞、脑类器官芯片等样品,研究空间微重力环境对人脑类器官结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5] - 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实验重点围绕多相流与相变传热、软物质与复杂流体、流体动力学等方面,揭示重力作用机制 [5] - 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包括超高温铌硅金属间化合物制备、材料使役行为和特性研究、水合盐相变材料凝固机理研究 [6] 航天员保障与设备 - 天舟九号携带2套新舱外服D、E,舱外服在轨寿命由"3年15次"提升为"4年20次" [7] - 上行新型在轨核心肌肉锻炼装置,针对核心肌群进行防护锻炼,提高航天员返回后对重力环境的再适应能力 [7][8] - 航天医学细胞学实验研究空间微重力环境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为空间骨丢失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8][9] 航天食品与生活保障 - 新增菜肴类航天食品近30种,航天食品总数达190余种,飞行食谱周期由7天延长至10天,提升食品口感 [9]
把6.5吨“宇宙物资”送上天 这个打包技巧大有学问
央视网· 2025-07-16 06:42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任务 核心观点 - 天舟九号成功完成6.5吨物资的太空运输任务 采用精细化打包管理技术确保物资安全高效送达[1] 物资分类管理 - 采用清单清点系统 重点保护大体积易损物品如舱外航天服 通过预包装和固定实现零磕碰[2] - 引入色卡管理系统 绿色标签为日常餐饮物资 蓝色标签为空间站备品备件 实现视觉化快速识别[5] 装载优化技术 - 动态调整装舱顺序 最后装载需低温保存的新鲜水果和活性实验样品 确保物资品质[6] - 非温控物资按使用频率摆放 餐巾纸等消耗品置于货舱最内侧 便于后续转为废弃物存储空间[8] 智能仓储系统 - 部署扫码定位技术 航天员可快速检索上百货包中的特定物品 如螺丝钉等小型零件[9] - 全流程设计贯彻"以人为本"原则 从分类到取用均优化航天员操作效率[9] 注:文档中未提及公司或行业具体财务数据 故未作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