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场论
icon
搜索文档
张朝阳与David Tong谈物理学习:科学教育必须注入严谨的数学思维
央广网· 2025-08-19 09:34
经典物理是人类理性认识自然的第一次系统性突破与技术革命的基石。两人对话从经典物理切入,汤大卫教授提到,他在剑桥的办公室就能够看到牛顿 当年工作的办公室,"而牛顿的家门口,那棵400年的苹果树还在结果"。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个小屋里,牛顿差点错失了经典力学创立者的身份。 17世纪,在伦敦一所咖啡厅里,胡克(Hooke)、雷恩(Wren)和哈雷(Halley)三位天才已经得到了引力的平方反比律(1/r2),却始终无法解释行 星轨道为何是椭圆的。彼时,牛顿早已完成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却决定将成果尘封,二十年未对外透露,直到哈雷登门拜访,椭圆轨道与引力 定律的证明才得以面世,带来了物理学史上首次理论统一。"牛顿第二定理是关键",张朝阳补充,牛顿定律不仅整合了开普勒定律,更通过方程两边质量相 消揭示了引力的普适性。 流体力学揭示了飞机起飞的奥秘,这已是当今的常识。然而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成功前,"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曾让我们误以为飞机不能飞。"汤大卫教 授解释,忽略方程中的粘性项后,理论上飞机既无升力也无阻力,完全无法解释莱特兄弟的成功。直到1905年,普朗特终于发现关键。那个看似微小的粘性 项其实并不可忽略 ...
张朝阳对话理论物理学家汤大卫:我们来自量子涨落,也都是恒星的尘埃
量子位· 2025-07-31 14:51
物理学发展历程 - 牛顿力学起源于开普勒三定律与牛顿的平方反比引力定律推导,关键突破在于利用平方反比律证明行星椭圆轨道[2][3] - 分析力学(拉格朗日/哈密顿体系)比牛顿力学更强大,能统一处理对称性问题并为量子力学算符理论奠定基础[5][6][7] - 量子力学诞生于1925年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其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世界的离散性本质而非哲学讨论[25][26][29][30] - 量子场论经过1925-1950年发展成型,标准模型精度达到电子磁矩13位小数吻合,成为描述宇宙的基础框架[33][34] 前沿物理研究 - 流体力学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研究中展现价值,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可描述这种新物质形态[8][9] - 引力波观测推动黑洞研究,近期发现300-400太阳质量黑洞碰撞事件挑战现有认知[22] - 宇宙结构源于138亿年前量子涨落,暴胀机制仍待研究,地外生命存在概率存在学科争议[22][24] 科学传播方法论 - 科普应避免过度简化类比(如薛定谔的猫),需保留数学严谨性以传达物理本质[30][38][41] - 互联网时代科学家可通过自媒体直接参与公众教育,但需平衡研究时间与传播投入[35][36][37] - AI辅助科研呈现两重性:能高效处理脚本等基础工作,但尚无法替代理论构建与创造性证明[10][11][37]
回溯物理学统一之路,张朝阳对话物理学家徐一鸿
经济网· 2025-07-21 15:01
物理学发展历程 - 2025年是多个重要物理理论的纪念节点,包括狭义相对论120周年、广义相对论110周年、海森堡矩阵力学100周年,这些理论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理解的重大革新 [3] - 牛顿最早统一了天体与地面的力学规律,麦克斯韦完成了电与磁的经典统一,但电磁学与牛顿时空观存在冲突 [3] - 爱因斯坦通过狭义相对论解决了电磁学与牛顿时空观的矛盾,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与引力的联系,量子力学领域则由薛定谔和海森堡的理论共同构成主流框架 [3] - 量子场论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物理理论,能够高精度计算电子磁矩,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进一步统一了电磁、强、弱相互作用 [4] 物理学理论发展的偶然性 - 重要理论的发展契机可能早已蕴含在既有理论中,但未被及时重视,例如麦克斯韦方程组暗示了洛伦兹对称性,规范对称性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历程 [6] - 赫维赛德曾认为电标势和磁矢势是"数学垃圾",但后来这些概念成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的基础 [8] -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幸运的巧合,1911年预言光线弯曲时计算有误,1915年修正后得到正确结果,并由爱丁顿团队证实 [8] 物理学研究与AI的关系 - 当前AI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快速访问数据库,但无法像人类一样探索物理,前沿物理研究仍依赖人类思维的直觉和创造力 [9] - 徐一鸿教授认为AI可能在牛顿力学基础上增加变量或参数,但这并非真正的物理探索方式 [9]
从物理前沿到AI本质,张朝阳对话诺贝尔奖得主戴维·格罗斯
经济网· 2025-07-14 16:28
核心观点 - 张朝阳与戴维·格罗斯围绕物理学前沿理论展开对谈 涵盖渐近自由发现历程、时空本质、质量起源及AI科学属性等议题 [1][3][5][7][8] 渐近自由理论发现 - 20世纪60年代末加速器每周发现新粒子但本质未被理解 1968年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意外证实质子内部存在自由运动的夸克 [3] - 格罗斯教授29岁时开启五年研究 原试图证明量子场论无法解释夸克自由运动现象 但1973年与研究生计算发现非阿贝尔规范理论具有反直觉特性:夸克靠近时强相互作用力减弱 [3] 时空本质探讨 - 爱因斯坦打破绝对时空观 揭示时空是动态实体且时空几何效应即引力 [5] - 现代物理学发现时空模型在黑洞奇点或宇宙起源等极端条件下存在局限 格罗斯教授提出时空可能非宇宙基本属性而是源自物质的"涌现现象" 并援引弦论对偶性说明空间可不存在于某些等效理论中 [5] 质量起源机制 - 夸克质量仅几MeV而质子质量约900MeV 希格斯机制并非质子质量主要来源 [7] - 质子质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夸克近光速运动的动能和强相互作用能 质能方程起核心作用 体重增加实质是被禁锢能量的增加 [7] AI科学与工具属性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霍普菲尔德 其工作属于物理学方法拓展至神经科学领域 构建的Hopfield模型揭示大脑神经元网络存储记忆机制 非AI领域 [7][8] - 格罗斯教授明确划分AI仅为工具而非科学 当前AI大模型被严重高估 核心能力是模仿人类 缺乏验证对错能力与真正创造力 仅能取代"说漂亮话的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