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

搜索文档
大学专业该如何选择?张朝阳建议综合考虑个人兴趣与就业前景
新浪财经· 2025-06-24 16:27
张朝阳解析高考物理压轴题 - 在直播中详细解析2025年高考物理湖南卷和新课标II卷的两道压轴大题 [2] - 将湖南卷"二体运动"问题分解为质心平动与小球绕质心圆周运动两个子问题 [2] - 讨论"细绳时刻紧绷"假设时赞赏中学生观点,指出需验证绷断条件和杆的状态 [2] - 将新课标II卷椭圆运动难题类比天体系统,运用开普勒第三定律简化计算 [2] - 与中学教师就题目解法展开热烈讨论 [2] 对高考物理难度的看法 - 认为两道压轴题难度很大,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极具挑战 [4] - 建议高考作为大学普适教育选拔,不宜设置过高难度门槛 [4] - 指出近年高考物理题常以暗物质、广义相对论等前沿物理为背景 [4] - 建议中学生可定性了解前沿知识,并在中学阶段学习微积分等基础工具 [4] - 认为将电磁感应中的相对论观念等内容下放至高中对大多数学生难度过大 [4] 对报考专业的建议 - 建议学生综合考虑个人兴趣与未来就业前景 [5] - 强调应与父母充分沟通达成共识 [5] - 指出大学是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 [5]
陶哲轩罕见长长长长长访谈:数学、AI和给年轻人的建议
量子位· 2025-06-21 11:57
数学与AI的协同关系 - AI正在重塑人类科学范式 在数学和物理的终极问题上 AI将成为人类探索的重要伙伴 但无法取代人类的直觉与创造力 [2] - 复数意义上的人类共同体将创造出最顶尖的超级智能体 比单个数学家更有可能实现数学领域的突破 [3] - 数学的关键在于从几十种可能方法中排除错误答案 而不仅是找到技术路径 [3] 数学研究方法论 - 解决困难问题需采用分阶段策略 类似香港动作片中逐个击破对手的方式 [3] - 数学研究需在结构与随机性之间寻找平衡 大多数生成对象是随机的 仅有少数存在固定模式 [38] - 数学家可通过"策略性作弊"简化问题 即暂时关闭部分困难因素 集中解决核心矛盾 [89] 前沿数学难题 - Kakeya猜想涉及在最小空间内实现物体方向调转 其解与波传播、流体动力学存在深刻联系 [5][6][7][8][9] - 纳维-斯托克斯正则性问题探讨流体运动是否会产生奇点 属于克莱基金会七大千禧年难题之一 [16][17][18] - 塞迈雷迪定理证明在足够大的数字集合中必然存在任意长度等差数列 [41] 数学与物理的差异 - 数学从公理出发关注模型构建 物理由结论驱动注重观测结果 [51] - 物理学依赖观察-理论-建模的互动循环 数学则更侧重理论推导 [52] - 数学允许自由改变规则 这是其他领域无法实现的独特优势 [3] 形式化证明与协作 - Lean编程语言能生成带证明的数学陈述 实现原子级别的协作验证 [94][95][96] - 形式化证明使常数优化效率提升10倍 能快速定位需修改的代码段 [101] - 方程理论项目通过众包完成2200万对代数法则关系验证 展示规模化数学实验潜力 [111][112][113] AI在数学中的应用 - AlphaProof系统通过强化学习解决IMO级别问题 但研究生级问题面临组合爆炸挑战 [121] - 大型语言模型可用于数学引理搜索 在代码补全场景准确率达25% [100] - AI驱动的实验数学可能成为未来研究方向 辅助处理传统暴力计算无法解决的问题 [55]
当AI讲解相对论比爱因斯坦还好使,还需要读书吗?
虎嗅· 2025-06-20 07:59
假如让AI来讲解相对论,它能讲得比爱因斯坦本人还清楚,你信吗? 这不是胡扯,而是一位叫尼特什的工程师亲身经历的一个周末。他对物理几乎一无所知,却决定用 ChatGPT来"从零学懂狭义相对论"。他没有查百科、没看视频,而是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连续发出了 超过100个语音提问——从"光速恒定为什么会导致时间膨胀",到"请让我感受到这个概念"。 结果出人意料。 因为AI不会厌烦,还能用一个又一个拟人化比喻、视觉化描述和互动演示,把那些被无数人视为"天 书"的物理概念,一步步拆解成可以理解、可以感知、甚至可以"体验"的直觉画面。尼特什甚至让AI构 造了一个"光速被调慢的宇宙",用来更直观地演示时间与空间的扭曲。 结果,他不仅搞懂了相对论,还用gpt生图功能制作出一套通俗连环漫画,成功让他的女友和弟弟都听 懂了。 于是,一个更大胆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当AI可以成为比教授更懂你的"私人导师",我们还需要读书 吗?还需要独自去啃那些晦涩、抽象的原始文本吗? 还是说,我们正站在一个"重新定义阅读"的临界点上? 一个周末,AI教会我相对论:一个工程师的"顿悟"时刻 让我们先来看这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软件工程师尼特什· ...
纪念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公开首讲110周年活动在柏林举行
新华网· 2025-06-16 14:13
活动概述 - 柏林天文馆基金会在阿兴霍尔德天文台举办"宇宙夏日节·爱因斯坦特别篇"活动,纪念爱因斯坦首次向公众介绍广义相对论110周年 [1] - 活动时间为14日14时至次日1时,公众可免费参与主题讲座、天文观测、科学展示与沉浸式艺术装置等 [1] 历史背景 - 1915年6月2日,爱因斯坦在阿兴霍尔德天文台发表演讲,首次向公众介绍广义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 [1] 艺术创作 - 柏林工业大学学生为活动创作系列艺术作品,包括"爱因斯坦的房间",通过复刻写字台、信件、照片、打字机、烟斗等物品营造沉浸式氛围 [1] - 主创者莱娅·贝克表示,作品旨在让参观者感觉更接近爱因斯坦本人 [1] 活动细节 - "爱因斯坦的房间"布置了1915年6月月历,2日被特意圈出,并摆放当天《柏林日报》复制件 [1]
韦东奕论文登数学顶刊,将散焦方程的爆破性研究扩展至d≥4
量子位· 2025-06-13 15:05
论文核心观点 - 韦东奕与北大学者章志飞、邵锋合作的论文发表于数学顶刊《Forum of Mathematics, Pi》,研究超临界散焦非线性波动方程的爆破现象[1][2] - 研究填补了d≥4低维情形下超临界散焦方程爆破性研究的空白,并绕过传统奇点处理方法,理论可推广至其他非线性偏微分方程[3][23] - 核心结论:当d=4且p≥29,或d≥5且p≥17时,存在光滑复值解在有限时间内爆破,且爆破速度比临界范数增长更快[20]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背景 - 此前研究已解决亚临界、临界状态的全局正则性,但超临界散焦方程在d≥4低维情形的爆破性研究几乎空白[12] - 超临界状态(s_c>1)下波的能量更难控制,更易出现爆破现象(解在有限时间内无限大)[13][15] 技术路径 - 结合团队此前关于相对论欧拉方程自相似内爆解的研究成果,将其作为爆破解的"骨架"[16][22] - 论证过程分为五步:模相位分解、自相似解假设、构造近似解、反向时间求解精确解、验证爆破速度[24][25][26] 创新价值 - 方法突破传统奇点处理限制,为理解散焦方程动力学行为提供新视角[23] - 理论可推广至其他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爆破研究,如声波、光波等复杂波动方程[18][19] 作者背景 - 章志飞: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偏微分方程领域专家,发表150余篇顶刊论文,获国家"杰青"等荣誉[30][31] - 邵锋:北大基础数学博士生,章志飞与韦东奕的共同指导学生[33][34] - 韦东奕曾以唯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 China - Mathematics》发表流体流动相关论文[36] 学术影响 - 论文成果于2023年5月在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由韦东奕主讲报告[6] - 数学领域论文署名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列,不区分一作二作[39]
从“一锅基本粒子粥”到星辰大海
人民日报· 2025-06-13 06:10
《宇宙的故事:星辰大海的探索之旅》:冯磊著;人民 邮电出版社出版。 20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断言,物理学大厦已经落成,后世学者只需做一些简单的修补工作。但 彼时,物理学的天空被"两朵乌云"笼罩: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正是它们,引 发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两场革命:相对论与量子力学。 21世纪初,科学家同样做了回顾与展望,发现物理学的天空出现了更多的"乌云"。这些难解之谜,可以 归结为"两暗一黑三起源":"两暗"是指暗物质和暗能量,"一黑"是指黑洞,"三起源"分别是指宇宙起 源、天体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近年来,科学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突飞猛进,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从茫 然与猜测,来到了精确测量与严格求证的阶段。 《宇宙的故事:星辰大海的探索之旅》就是一本介绍宇宙学最新进展的科普书。我想层层递进地展示现 代宇宙学的波澜壮阔,使它宛若一场迷人的探险之旅。全书从"光"这个宇宙的信使出发,介绍人类如何 测量天体质量、洞察宇宙膨胀的历史,进而由测量结果与理论之间的矛盾,引出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两个 物理概念,探讨"两暗"如何对宇宙演化产生决定性影响。基于对宇宙膨胀历史的测量,科学家提出了大 爆炸宇宙学模型 ...
每经专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巴里·巴里什:倾尽所能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品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1 04:36
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趋势 - 2020年世界格局因新冠疫情和科技革命经历深刻调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来新机遇 [3]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迭代,原始创新能力与"从0到1"的突破成为关键议题 [3] - 每日经济新闻推出"巅峰对话:瞰见2021"系列,首季聚焦诺贝尔奖得主对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前瞻性探讨 [3] 巴里·巴里什的科研理念 - 巴里什团队通过LIGO项目实现引力波探测,突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验证的技术限制 [5] - 强调科研需"全力以赴",认为失败是探索未知的基础,最大努力比结果更重要 [6][7][8] - 科研目标应聚焦结果导向,但需在资源约束下平衡"梦想与面包",重视环境支持与合理投入 [10] 跨学科与社会责任 - 巴里什获奖后拓展研究领域至气候变化、核扩散等社会问题,倡导国际科学合作 [6] - 鼓励年轻科研人员在不确定性中保持探索精神,将基础科学视为满足感的来源 [6][10] 媒体内容规划 - 每日经济新闻后续将推出第二季"全球顶尖商学院院长专访",聚焦商业教育变革与领导力培养 [11]
搜狐CEO张朝阳:AI发展进入“快车道”,科技进步带来惊喜和挑战,人类要时刻保持清醒
搜狐财经· 2025-05-17 20:10
论坛概况 - 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于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在北京开幕 线上线下结合举办 多位院士 科学家与产业界人士参与 [2][3][6] - 论坛已连续举办七年 本届主题涵盖AI 具身智能 脑机接口 空间技术 物理学等前沿科技领域 [6][8][10] - 公司通过搜狐视频关注流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专家讨论与知识分享 强化平台社交与直播属性 [7][12] AI技术进展 - 脑机接口技术已实现实际应用案例 如帮助失去双臂者通过电信号控制机械手完成复杂动作 [8] - 2024至2025年AI发展进入快车道 具身智能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快速迭代 [8] - 生成式AI带来信息生产效率革命 但伴随真实性甄别难题 数字人应用已渗透至银行客服等场景 [9] 社会影响与挑战 - AI双刃剑效应显著 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引发就业替代 教育模式变革 隐私侵犯及内容造假等社会议题 [9] - 技术滥用风险增加 如深度伪造可能导致名誉侵权与诈骗 需建立内容真实性验证机制 [9] 跨学科科技发展 - 中国在空间站 火箭发射 探月等航天领域取得突破 物理学基础研究如暗物质 宇宙形态等获公众关注 [10] - 医学与生物技术进展推动寿命延长研究 跨学科融合成为科技发展新特征 [10] 公司战略与产品 - 搜狐视频关注流定位为战略级产品 通过专家入驻构建持续知识讨论平台 突破算法推荐模式 [12] - 论坛内容通过PC端与WAP端专题多维度呈现 强化科技媒体平台属性 [12]
可视化新方法直观呈现“特勒尔效应”
科技日报· 2025-05-08 09:16
为攻克超高速观测面临的难题,研究团队另辟蹊径。他们利用飞秒激光脉冲照射立方体和球体模 型,同时配合超精密时间门控相机,巧妙地将光速"降档"至2米/秒——相当于普通人散步的速度。 利用这种"时空慢放"技术,研究团队捕捉到了球体和立方体的光学失真,将"特勒尔效应"直观呈 现:立方体在图像中逐渐呈旋转状态,前缘变得突出,后缘则如披风般向后舒展;而球体虽然由于对称 性外形不变,表面光斑却分布不均。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可视化让深奥的物理理论"大白于天下",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刻地理解难以捉摸 的相对论世界。这不仅是科学上的成功,也是艺术与科学之间碰撞出的火花。几年前,艺术家恩纳尔· 德·迪奥斯·罗德里格斯与该校科学家合作,探索了超快摄影的可能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慢光速"效应。 原标题:可视化新方法直观呈现"特勒尔效应"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与维也纳大学联合研究团队近日利用一种创新的 可视化方法,首次将狭义相对论中的"特勒尔效应"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1959年,两位科学家分别得 出结论:快速移动的物体看起来在旋转。这种奇特现象被称为"特勒尔效应"。历经60余年,研究人员终 于将这一效应可视化。相关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