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

搜索文档
突破125年世纪难题!北大校友联手科大少年班才子破解希尔伯特第六问题
量子位· 2025-06-14 16:33
闻乐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1900年,数学大师希尔伯特提出23个数学难题,其中第六个问题——"物理学的公理化",被称为数学物理的终极挑战。 125年后,北大校友邓煜、中科大少年班马骁与陶哲轩高徒扎赫尔・哈尼终于在这一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在20世纪,关于第六问题,希尔伯特追问: 能否像欧几里得几何一样,为物理学构建严格的数学基础? 因涉及从微观粒子动力学到宏观连续介质的多尺度关联,这个问题证明起来非常困难。 在微观层面,气体由无数粒子组成,单个粒子运动服从牛顿力学 (时间可逆) 。 在宏观层面,气体的统计行为由玻尔兹曼方程描述 (时间不可逆,趋向熵增) 。 该问题的核心目标是从弹性碰撞的硬球粒子系统出发,严格推导出流体力学的基本偏微分方程,完成希尔伯特第六问题中从原子论到连续介质 运动定律的推导程序。 解决该问题要分两步走,先通过 "动力学极限" 从牛顿定律推导出玻尔兹曼方程,再通过 "流体动力学极限" 从玻尔兹曼方程推导出流体方程。 如何从可逆的微观规律,演化出不可逆的宏观行为? 125年来,无数数学家在此领域折戟沉沙。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数学框架虽部分实现了公理化 ...
通讯:清华博士在鄂尔多斯“象牙塔”育人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5-22 18:28
"没课的情况下,我会一直在这里搞学术研究,乐在其中。"5月22日,在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 大飞机学院办公室,夏前锦对记者说道。 毕业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流体力学专业的夏前锦,在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后,于2019年和爱人一起 来到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参与内蒙古大飞机学院的筹建工作。目前他是该学院的航空系教授、机械 工程专业(机务方向)专业带头人。 "我喜欢学校里相对简单和自由的工作环境,所以毕业后,从一个'象牙塔'来到另一个'象牙塔'。这份工 作让我有机会感受年轻学子们的思想活力,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成长,让我很有成就感。"夏前锦告诉 记者。 得益于鄂尔多斯市的人才政策,以及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对高层次引进人才的重视,夏前锦几乎没有 太多的"水土不服",很快便进入工作状态。 从事流体力学及航空发动机研发相关工作的他,目前,已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公开发明专利2项,授 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中新网鄂尔多斯5月22日电 题:清华博士在鄂尔多斯"象牙塔"育人记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夏前锦的一天工作是从进入办公室开始的。他惯常的动作是开启电脑、打开网页,翻阅办公桌右侧的一 本物理书。他的杯子虽灌有热水,可一旦进入工 ...
经典教材《泛函分析》作者逝世,享年99岁:首位获阿贝尔奖的应用数学家
量子位· 2025-05-18 13:20
数学成就与贡献 - 首位获得阿贝尔奖的应用数学家,享年99岁[1][36] - 经典教材《泛函分析》《微积分及其应用》《线性代数及其应用》作者,教材风格兼具学术性与科普性[2][6][7][8] - 理论数学与应用数学交叉领域的巨匠,提出Lax等价定理、Lax-Milgram引理等基础理论,开发Lax-Friedrichs、Lax-Wendroff等核心算法[33][34] - 最早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数学分析的先驱之一,参与曼哈顿计划并深刻理解计算在科学中的核心作用[4][24][26] 学术生涯与影响 - 12岁展现数学天赋,师从递归理论奠基人罗莎·彼得,13岁完成匈牙利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试题[17][18] - 18岁加入曼哈顿计划,战后三年内完成纽约大学本科与博士学业,终身效力于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23][28][30] - 培养55位博士生,教育理念强调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统一[46] - 2005年阿贝尔奖颁奖词评价其为"那一代最多才多艺的数学家"[37] 个人生活与多元兴趣 - 精通英语与匈牙利语诗歌,曾用俳句概括微分方程研究[40] - 经历两次婚姻,首任妻子为数学家,第二任妻子为音乐家[41][42] - 1978年长子因酒驾事故离世,对其产生深刻影响[45] - 晚年仍活跃于学术领域,99岁生日获阿贝尔奖官方祝贺[9] 历史地位与遗产 - 《纽约时报》评价其"重新定义了数学在计算机时代的角色",学生称其"弥合纯粹与应用数学的鸿沟"[14] - 学术遗产涵盖超级计算机算法、孤子理论、跨学科研究范式及"数学统一"哲学观[49] - 名言揭示数学本质:"看似迥异的领域终将揭示深层联系"[50][51]
五年内,AI能证明人类没有证明的猜想吗?张亚勤和丘成桐打了个赌
第一财经· 2025-05-17 21:05
AI在科研与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 微软软件工程师已有90%代码由AI生成,显示AI在编程领域的高渗透率 [1] - AI当前在结构化任务(如棋类、编码、语言处理)表现超越人类,但在模糊概念理解(如量子力学)仍存短板 [2] - 猎豹移动认为AI在语言认知推理层面无显著短板,但物理层面的真正理解需更长时间突破 [2] AI的科学发展潜力与挑战 - 张亚勤预测AI五年内将证明人类未解数学猜想(如黎曼猜想),十年内可能发明新公式 [1] - 清华大学教授提出AI需在零人类知识积累下实现从0到1创新,才是真正智能诞生的标志 [2] - 当前大模型参数规模与人类大脑(860亿神经元/百万亿突触)仍差100倍,能效比显著落后(20瓦 vs 超高算力需求) [3] AGI发展时间表 - 信息智能(语言/视频处理)预计五年内达到人类水平,实现通用AGI [4] - 物理智能(无人驾驶/人形机器人)需至少十年发展周期 [4] - 生物智能(脑机接口)是最难突破领域,预计需15-20年实现人机生命体融合 [4] 技术路径差异 - 人类大脑具备高效记忆系统(海马体短期/皮层长期记忆),AI记忆机制仍逊色 [3] - AI优势在于智能可复制迭代(如自动驾驶),人类教育过程则需长期投入 [3] - 通用人工智能需满足三大标准:泛化能力、持续进化能力、超越多数人类任务表现,预计需15-20年达成 [3]
35岁北大校友突破125年数学难题,网友:华人数学奇迹年
虎嗅APP· 2025-03-05 21:1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量子位 ,作者:克雷西、金磊,题图来自:AI生成 时隔125年,著名的希尔伯特第六问题,终于被华人解决了! 这项研究共有三位作者,包括: 邓煜,芝加哥大学教授,北大(07级)/MIT校友 马骁,密歇根大学助理教授,本科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 Zaher Hani:密歇根大学教授,师从陶哲轩 可以说是对数学界和物理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小红书网友"数学五人组" (五位在德国、法国读纯数学博士生们的账号) 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是华人数学奇迹年。 为狭义希尔伯特第六问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若论文) 正确的话,那绝对是 (菲尔兹奖) 候选人之一。 不仅如此,网友们结合之前北大校友王虹 (1991年生,16岁考入北大,07级) 破解了挂谷猜想,直呼"北大数学系不愧中华第一系"、"07级真的太牛 了"。 那么希尔伯特第六问题,到底是如何解的?我们一起来看下论文。 希尔伯特第六问题,是David Hilbert在1900年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之一,要求通过公理化方法推导物理定律。 具体而言,就需要作者们从微观的牛顿力学出发,通过玻尔兹曼 (Boltzmann) 动力学理论,推导出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方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