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贩零食模式
搜索文档
良品铺子:曾经的零食“大王”,被新势力打痛
36氪· 2025-11-05 17:38
公司市值与业绩表现 - 2020年A股上市后市值一度突破340亿元,被誉为“零食界的茅台”,但五年多后市值跌至约50亿元,蒸发数百亿 [1] - 2023年公司营收出现10年来首次下滑,降至80.46亿元,同比下降近15%,归母净利润几乎腰斩至1.8亿元 [6] - 2024年营收为71.59亿元,同比下降11%,并交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的年报,亏损额达4610万元 [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8.29亿元,同比下降27.21%,显示用户买单规模持续下降 [3] 公司战略演变与执行偏差 - 2006年以“性价比+供应链把控”策略打开市场,通过直采模式压缩成本,2012年门店数突破1000家 [4] - 2019年提出“高端零食”战略,每年推出新品多达400多种,试图进行产品重构 [6] - 2023年11月创始人卸任后,新管理层推出“降价不降质”策略,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达45%,客单价为55.83元 [10] - 2024年战略转向“自然健康零食”,但同年出现年度亏损 [10] - 公司曾错过量贩零食早期红利,该模式在2020年后崛起,主打“低价+高频+下沉市场” [1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零食行业经历从“单品类店时代”(2010-2020年)到“量贩零食模式”的转型 [11] - 新势力代表鸣鸣很忙2024年营收达393亿元,门店超1.4万家,净利润率2.1% [7] - 2023年量贩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超200%,形成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量贩业务营收317.9亿元)的双寡头格局 [13] - 新势力通过规模化采购、简化包装降低成本,将单价5元以下零食占比提升至60%以上,供应链环节压缩至3级以内 [11][13] 产品与品控挑战 - 公司产品创新被指不足,且“代工厂+贴牌”模式在产品竞争力上较弱 [15] - 2025年上半年消费保平台统计显示,公司以251件投诉量位居行业首位,质量问题投诉占比26.07%,主要集中在异物混入(38%)和发霉变质(29%)等品控问题 [15] - 新势力在SKU(库存单位)数量上占据优势,鸣鸣很忙SKU达3380个,万辰集团旗下“好想来”SKU超2000个 [13][15] 未来战略调整方向 - 公司试图通过签约8个优质产区,在原材料环节改善长期依赖代工模式的问题 [18] - 产品研发定位天然健康食材、减少添加剂,2024年打出“自然健康新零食”概念,全渠道销售额一周内破400万 [18] - 公司增设产品开发岗,要求关注健康零食、地域风味、跨界联名等趋势,以推动产品差异化升级 [19] - 公司布局礼品通路,华经情报网预计2025年中国礼品经济市场规模可达14498亿元,公司已增设相关岗位开拓此市场 [19] - 产业前景显示,2025年中国轻食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9.3%,为公司高端健康化战略提供赛道空间 [18]
营收突破300亿,万辰集团的量贩零食生意强在哪儿?
市值风云· 2025-10-21 18:07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消费支出8090.06亿元,显示强劲的假日消费动能[4] - 量贩零食模式凭借“硬折扣+好体验”成为快消品领域新趋势,受到消费者欢迎[7] - 中国量贩零食饮料零售市场过去五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77.9%,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6137亿元,2024-2029年预期年均复合增速为36.5%[30] - 二线及以下城市是量贩零食主战场,万辰集团约80%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下,60%位于三线及以下,大众市场增长空间广阔[33] 公司业务概览与战略转型 - 万辰集团原主营食用菌业务,2022年起发力量贩零食连锁,目前运营“好想来”(含好想来、来优品、吖嘀吖嘀、陆小馋)及“老婆大人”两大品牌[8] - 公司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实现快速扩张,整合多个区域性品牌后形成双品牌运营格局[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5365家门店,覆盖29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16] - 量贩零食业务已成为核心,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高达98.9%[13] 财务表现与增长 - 营收从2023年的92.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23.3亿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06.9%至225.8亿元[11] - 零食净利润(加回股份支付费用后)今年上半年同比暴增241%至9.56亿元,呈现逐季稳步上升态势[13] - 公司毛利率持续改善,零食业务毛利率从2024年的10.9%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1.5%,综合毛利率从10.7%提升至11.4%[25] - 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占收入比重下降,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3.1%、3.0%,同比减少1.4、0.5个百分点[26] - 经调整净利率2025年上半年为4.1%,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27] - 货币资金2025年上半年末达34.36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0.55亿元[28]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据灼识咨询,万辰集团是中国领先且增长最快的零食饮料零售企业,2023至2024年GMV增长282%[16] - “好想来”品牌2024年以零食饮料GMV计位列中国零食饮料零售品牌榜首,也是全国首个单品牌门店数量突破10000家的量贩零食饮料零售品牌[16] - 按2024年零食饮料GMV计算,“好想来”市占率高达28.2%,“老婆大人”以4.2%的市占率位列第五[16] - 区域布局深度渗透,“好想来”在长三角及山河四省市场份额分别达43.0%、60.2%,“老婆大人”在浙江省份额高达53.9%[17] 供应链与运营效率 - 公司采用直采模式,产品直采率高达95%,实现从采购到货架“一步到位”[21] - 拥有51个常温仓储设施(总面积96万平方米)及13个冷链仓库,可在24小时内配送至大部分门店[21] - 库存周转天数2025年上半年为17.15天,体现高效周转能力[19] - “好想来”品牌平均订单满足率超过99%,高于行业均值90%-95%[22] - 零售价较大卖场、超市及便利店同类产品平均低20%-30%,成本优势显著[22] 会员体系与消费者黏性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公司拥有超1.5亿名注册会员,2025年1-8月会员贡献约78%的GMV[34] - 月活跃会员人均购买频次从2023年8月的2.2次上升至2024年8月的2.4次,并进一步增至2025年8月的2.9次,显示黏性增强[34] - 通过专属优惠、线上互动、IP合作、社媒营销及限时促销等方式强化会员运营与创新营销[34] 自有品牌发展与差异化战略 - 公司推出“好想来超值”与“好想来甄选”两大自有品牌系列,聚焦质价比与差异化产品[38] - 例如千岛湖水源天然饮用水(每瓶0.6元)自2025年5月推出至8月,月均销量增长超过250%;青提茉莉风味啤酒销量同样表现强劲[38] - 自有品牌在定价灵活性、成本控制和产品设计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提升利润率和加盟商竞争力[37][38] - 行业从“跑马圈地”转向“精细化运营”,差异化成为竞争核心,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新品数量2022-2024年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37]
良品铺子控股权转让终止,武汉国资入主计划流产
搜狐财经· 2025-10-20 13:37
控制权变更终止 - 良品铺子向武汉国资转让控制权的计划因协议生效条件未能在最后终止日前全部达成而终止 [1][3] - 原计划交易包括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一致行动人以10.46亿元转让21%股权,以及第二大股东以4.45亿元转让8.99%股权,交易完成后武汉市国资委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5] - 与武汉国资股权转让协议终止的同时,宁波汉意转让部分股权给网谷创投(对价2.45亿元)以及其他相关转让协议也相应终止 [3] 诉讼纠纷背景 - 控制权变更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广州轻工对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冻结了其所持7976.40万股公司股份 [6] - 广州轻工起诉的原因为其与宁波汉意曾在5月签署投资协议,但宁波汉意后续未履约转而与武汉国资磋商,涉嫌"一股两卖" [6] - 尽管宁波汉意表示积极协调处理与广州轻工的纠纷,但最终未能达成一致,导致与武汉国资的交易条件无法满足 [7] 经营业绩恶化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94.40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80.46亿元,同比下降14.76% [16] - 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8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6.26%,扣非净利润降幅达68.82% [16] - 2024年业绩进一步恶化,营业收入71.59亿元(同比下降11.02%),归母净利润亏损4610万元(同比下降125.57%) [17]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继续下降27.21%,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9355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过亿 [18] 行业竞争与战略调整 - 中国休闲零食市场规模过万亿,但市场分散,同质化和低价竞争明显 [10] - 为应对消费降级和量贩零食模式的冲击,公司在2023年11月实施大规模降价,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达45% [12] - 公司曾通过投资布局量贩零食赛道,如投资"零食顽家"和赵一鸣(持股3%),但在赵一鸣与零食很忙合并前转让了股权 [12] 门店收缩与管理层变动 - 公司全国线下门店数量从2023年巅峰时期的3293家缩减至2024年6月末的2445家,关闭848家 [18] - 公司核心管理层频繁变动,2023年11月杨银芬当选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在2024年3月因个人原因辞职,由学者程虹接任董事长 [18] - 2024年4月,创始人杨红春重新出任公司总经理,此后控股股东有了让渡控制权的打算 [18]
卖身告吹,良品铺子如何破解逆风局?
创业邦· 2025-10-20 11:38
文章核心观点 - 良品铺子向武汉国资转让控制权的计划因诉讼纠纷等条件未达成而终止 [4][6] - 公司面临消费降级和量贩零食冲击的双重压力 经营陷入困境 出现规模萎缩和业绩亏损 [4][11][15][16] - 管理层频繁变动 创始人再度出山但未能扭转局面 公司未来发展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18]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一致行动人与武汉国资长江国贸的股权转让协议终止 原计划转让29.99%股权 交易对价合计14.91亿元 [6][8] - 公司实际控制人未能按计划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8] - 股权转让终止的直接原因是宁波汉意涉及与广州轻工的诉讼纠纷 所持公司7976.40万股被冻结 [8][9]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国休闲零食市场规模过万亿 但市场分散 同质化和低价竞争明显 [11] - 量贩零食新模式以价格优势席卷全国 对原有市场格局带来巨大冲击 [11] - 公司为应对竞争于2023年11月实施大规模降价 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 最高降幅45% [11] 公司经营业绩 - 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76%至80.46亿元 归母净利润下降46.26%至1.80亿元 [15]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02%至71.59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4610万元 [16]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继续下降27.21% 归母净利润亏损9355万元 [16] - 线下门店数量从2023年巅峰时期的3293家缩减至2024年6月末的2445家 [16] 战略投资布局 - 公司曾通过投资布局量贩零食赛道 包括投资“零食顽家”和赵一鸣 [13] - 2023年4月出资4500万元获得赵一鸣3%股权 同年10月以1.05亿元转让 获得投资收益 [13] - 赵一鸣后续与零食很忙合并 门店规模达2万+并启动港股IPO 公司错失更大资本盛宴 [13] 管理层变动 - 2023年11月杨银芬当选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 2024年3月因个人原因辞职 [18] - 学者程虹接任董事长并代理总经理 2024年4月创始人杨红春重新出任总经理 [18] - 管理层变动频繁 反映出公司处于困难时期 [18]
万辰集团冲刺“A+H”:前任董事长风波后,如何重启门店扩张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9-28 13:53
公司IPO计划 - 好想来母公司万辰集团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 拟实现"A+H"两地上市 [1][2] - 港股IPO募集资金计划用于扩展门店网络 加强门店管理 丰富产品组合 提升数字化能力 加强品牌认知度和消费者运营能力 潜在业务投资或收购及营运资金 [7] 门店扩张与竞争格局 - 2025年6月末万辰集团门店数量达15,365家 较2024年末14,196家净增1,169家 扩张速度显著放缓 [5][6] - 2025年初万辰集团门店约1.4万家 与鸣鸣很忙1.5万家差距约1,000家 至9月鸣鸣很忙突破2万家 万辰集团仅15,365家 差距扩大至超4,600家 [2][15][16] - 门店结构中加盟店占比超99% 2025年6月末直营店仅90家占0.6% [6] - 2025年上半年关闭加盟店290家 超过2022-2024年三年总和286家 [8]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营收从2022年5.49亿元增长至2024年323.29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225.83亿元 同比增长106.9% [13][14] - 经调整净利润2022年3,930万元 2023年亏损2,810万元 2024年盈利8.23亿元 2025年上半年盈利9.22亿元 同比增长286.78% [13][14] - 毛利率持续提升 从2022年1.1%升至2024年10.7% 2025年上半年达11.4% 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15] - 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末24.38%升至2024年末79.85% [7] 行业发展与市场地位 - 中国量贩零食市场规模从2019年73亿元增长至2024年1,297亿元 预计2029年达6,13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6.5% [12] - 量贩零食模式通过提供与传统渠道相同品牌产品 价格较大型商超低20%-40% 较线上电商渠道便宜10%-20% [14] - 万辰集团通过收购陆小馋 好想来 来优品和吖嘀吖嘀等品牌切入赛道 2022年末门店232家 2023年末4,726家 2024年末14,196家 [4] 公司治理与管理层变动 - 前任董事长王健坤2025年3月被留置调查 5月解除留置 7月因个人精力分配辞去所有职务 [9][10] - 王健坤姐姐王丽卿接任董事长 其子王泽宁担任总经理 [11] - 2024年增发1,769.91万新股募资2亿元 用于加速量贩零售连锁业务布局 [7]
休闲零食两极分化加剧:量贩冲击传统巨头,即时零售入局增加变量
搜狐财经· 2025-09-13 21:45
行业格局变化 - 量贩零食店已成为中国零食渠道最大占比超过40% 超市占比24% 电商渠道占比20%且逐年下降 [5] - 量贩零食双雄万辰集团和鸣鸣很忙双双跨过万店门槛 行业两强格局渐明 [5] - 传统零食巨头业绩普遍承压 而量贩零食企业呈现高增长态势 [3] 头部企业业绩表现 - 万辰集团2024年营收323.3亿元同比增长247% 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453% 量贩业务收入317.9亿元增长262.94% 门店增至14196家净增9470家 [5] - 万辰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收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89% 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增长50358.80% 量贩业务收入223.45亿元增长109.33% [6] - 鸣鸣很忙2022-2024年收入从42.86亿元增至393.43亿元 三年复合增速203% 经调整净利润从0.82亿元增至9.13亿元 复合增速234.6% [6] 商业模式优势 - 量贩零食采用低价促销策略 同类产品平均价格比线下超市便宜约25% [9][10] - 毛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鸣鸣很忙毛利率稳定在7.5%-7.6% 万辰集团综合毛利率约11.41% [10] - 通过销售白牌产品减少品牌溢价 白牌商品数量占比77% 销售额贡献73% [11] - 高周转效率支撑低成本模式 鸣鸣很忙存货周转天数为11.6天 远高于行业水平 [12] 渠道创新与融合 - 即时零售平台成为新增长点 2025年前3季度休闲食品在美团闪购订单量同比翻倍 [13] - 万辰集团与美团闪购合作4个月 月度交易订单达200万单 [13] - 即时零售延伸门店经营半径 利用闲时效能 拓展新客群 [13] - 零食有鸣在618大促期间成交额增长5倍 [14] 市场规模与趋势 - 预计2027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2378亿元 [15] - 行业从快速增量市场转向微增市场 [15] - 量贩零食和即时零售以效率重构消费场景 重塑行业格局 [15]
溜溜果园冲刺港交所IPO 两大主要产品售价下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22:28
公司概况 - 溜溜果园主营果类零食,核心产品为梅干零食和梅冻,2024年在中国梅产品行业市场份额达7.0%排名第一 [1] - 2022~2024年公司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和16.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0.99亿元和1.48亿元 [2] - 公司曾于2019年尝试深交所IPO未果,2025年冲刺港交所上市 [4] 渠道转型 - 经销模式收入占比从90%以上降至2024年前三大连锁零食客户贡献28.8%收入,客户疑似为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 [2] - 量贩零食渠道推动销量增长但导致产品降价:梅冻销量从2023年12.1千吨增至2024年22千吨,单价从25.8元/千克降至18.6元/千克 [3] - 梅干零食2022~2024年单价持续下降,分别为39.4元/千克、38.7元/千克和35.2元/千克 [3] 财务表现 - 梅干零食毛利率从2022年39.6%降至2024年32.1%,综合毛利率从2023年40.1%降至2024年36.0% [3] - 原材料成本上涨:2020~2024年青梅价格涨8.33%,进口西梅涨27.78%,白糖涨18.18% [3] - 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仅7804.7万元,但需支付北京红杉1.26亿元利息,2025年2月底现金余额进一步降至5103.9万元 [5][6] 资本运作 - 北京红杉2015年1.35亿元入股,2025年1月退出,公司需支付本金加10%年息合计2.61亿元 [5] - 2024年12月获D轮融资7500万元,投资方华安基金、兴农基金入股价格33.04元/股 [6] - 对赌协议要求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市,否则需按6%年息赎回投资 [6] 行业地位 - 量贩零食渠道推动销量增长但挤压利润空间,专家指出30%大客户占比可能使企业议价能力受限 [2] - 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公司面临渠道转型与资本压力的双重挑战 [1][5][6]
溜溜果园冲刺港股IPO:明星光环下的盈利挑战与资本对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22:48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主营梅干零食和梅冻产品 在中国梅产品行业市场份额达7% 排名第一[1] - 2022-2024年收入持续增长 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和16.16亿元 净利润从0.68亿元增至1.48亿元[2] - 明星营销曾推动品牌知名度 2013年杨幂代言广告使溜溜梅走红[1] 渠道转型与销售结构 - 经销模式收入占比从90%以上下降 2024年前三大客户均为连锁零食店 合计销售占比达28.8%[4] - 量贩零食渠道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 前两大客户疑似为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4] - 专家指出30%的大客户占比可能使企业被动 建议全渠道布局[4] 产品价格与成本压力 - 梅冻2024年销量同比提升81.8%至22千吨 但单价下降27.9%至18.6元/千克[5] - 梅干零食2022-2024年单价持续下滑 从39.4元/千克降至35.2元/千克 该产品贡献超60%收入[5] - 原材料成本显著上涨 2020-2024年青梅、西梅、白糖价格分别上涨8.33%、27.78%、18.18%[7] 财务表现与毛利率 - 梅干零食毛利率从2022年39.6%下滑至2024年32.1% 综合毛利率同期从38.6%降至36.0%[7] - 2023年因梅冻规模效应 综合毛利率短暂回升至40.1%[7] - 2024年末现金余额仅7804.7万元 但需支付北京红杉1.26亿元利息[11] 资本运作与上市压力 - 北京红杉2015年1.35亿元入股 2025年1月退出 公司需支付本金加10%年息合计2.61亿元[10][11] - 2024年12月获D轮融资7500万元 但对赌协议要求2025年底前上市 否则需按6%年息赎回[11] - 截至2025年2月底现金仅5103.9万元 银行借款达3.1亿元 资金缺口巨大[12] 历史上市尝试 - 2019年6月曾申请深交所IPO 半年后撤回 称系应对市场环境[9] - 2016年个人投资者李青1.03亿元入股 2019年12月以1.185亿元转让退出[10]
端午旺季前“翻车”!食安风波叠加业绩下滑,来伊份突围遇阻
华夏时报· 2025-05-12 21:39
食品安全事件 - 蜜枣粽产品出现异物 消费者发布两条视频投诉 [2] - 公司全面下架本批次产品 提供退换货及相同金额额外补偿 [2] - 启动全链路调查程序 加强供应商生产 产品运输 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3.7亿元 同比减少15.25% [5] - 2024年净利润亏损7526.76万元 同比大降231.94% [5] - 2023年营收39.77亿元 同比减少9.25% 净利润同比减少44.09% [5]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243.57万元 同比大降近八成 [5] 门店运营 - 2024年门店总数3085家 较2023年末减少600家 同比减少16.28% 为2017年以来首次下滑 [6] - 直营门店1485家 同比减少425家 占比48% [6] - 加盟门店1600家 同比减少175家 占比52% [6] - 直营门店销售20.27亿元 占总营收60% [6] - 2021-2023年直营门店持续减少(2194家→2128家→1910家)加盟门店持续增长(1294家→1494家→1775家) [6] 战略转型 - 2024年初战略合作量贩零食品牌养馋记(门店近300家) [7] - 4月1日向子公司浙江养馋记提供不超过5000万元财务资助 [7] - 持续推进万家灯火战略 加大全国加盟推广力度 [6] - 行业面临量贩零食折扣店(鸣鸣很忙集团 万辰集团)剧烈冲击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