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赌协议
搜索文档
溜溜梅,又双叒冲击IPO!
搜狐财经· 2025-11-01 16:12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21Style) 文丨刘婧汐 还记得那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没事,就吃溜溜梅"吗? 港交所10月28日披露,西梅零食龙头"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中信证券、国元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这是继其于2025年4月16日港股递表失效后的又一次申请。此前,公司曾两次推进上市流程。 早在2019年6月,溜溜果园就曾试图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却于当年12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2025年4月16日,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已 经于10月16日满6个月正式失效。 记者注意到,两次冲刺港股IPO背后,隐藏着一个进入倒数期的对赌协议。 招股书显示,溜溜果园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控股股东杨帆先生及配偶李慧敏女士及其控制的数家实体合计持股约87.77%。而据新投资方 在D轮融资中加入的对赌协议,若2025年年底前未能实现上市,实控人杨帆需要履行回购股权等协议,赎回价格包括本金加上每年6%的单 利。 目前看来,时间已经吃紧。 | [编纂]項下的[编纂]數目 : | [编纂]股H股(視乎[编纂]行使與否而定) | | --- | --- | | : : 【编纂】股H股(可予[编纂]) 编纂 數 ...
杨幂带火出圈,安徽夫妻卖梅子零食年入超10亿,再次冲刺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21:23
记者注意到,两次冲刺港股IPO背后,隐藏着一个进入倒数期的对赌协议。 还记得杨幂那句"你没事儿吧,没事儿就吃溜溜梅"的出圈广告语吗? 港交所10月28日披露,曾找杨幂代言的西梅零食龙头"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 市申请书,中信证券、国元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这是继其于2025年4月16日港股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此前,公司曾两次推进上市流程。 公开信息显示,溜溜果园前身为创始人杨帆于1999年创立的安徽溜溜果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 注于梅类产品的果类零食公司,目前公司已形成三大核心产品类别:梅干零食、西梅产品及梅冻,其中 梅干零食为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占当期收入的60.3%。 早在2019年6月,溜溜果园就曾试图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却于当年12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2025年4月 16日,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已经于10月16日满6个月正式失效。 | [编纂]項下的[编纂]數目 : [编纂]股H股(視乎 编纂]行使與否而定) | | --- | | [编纂]數目 .. [编纂]股H股(可予[编纂]) | | [编纂]數目 : [編纂]股H股(可于 編纂 及視乎 編纂 行使與否 | ...
杨幂带火出圈,安徽夫妻卖梅子零食年入超10亿,再次冲刺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21:17
上市申请与历程 - 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28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国元国际 [1] - 此次是公司继2025年4月16日港股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此前公司曾两次推进上市流程 [1] - 公司曾于2019年6月尝试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但于当年12月主动撤回申请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前身为创始人杨帆于1999年创立的安徽溜溜果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专注于梅类产品 [2] - 公司已形成三大核心产品类别:梅干零食、西梅产品及梅冻,其中梅干零食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占收入60.3% [2]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24年公司在中国果类零食行业零售额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9%;在中国天然果冻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5.7%;在中国梅产品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7.0% [8]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在青梅果类零食行业及西梅果类零食行业连续四年零售额排名第一 [8]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总收入从2022年的11.7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16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9.59亿元 [8] - 公司年内/期内利润从2022年的6843.2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48亿元,2025年上半年利润为1.06亿元 [9]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8437万元,同比减少4000余万元,而短期借款为3.12亿元,账面现金仅0.78亿元 [10] - 截至2025年2月底,公司计息银行借款高达3.1亿元,偿债压力巨大 [10] 收入结构与成本分析 - 公司收入结构单一,高度依赖青梅类产品,梅干零食在近三年贡献了超6成营收 [10] - 2024年梅干零食收入为9.74亿元,占比60.3%,毛利率32.1%;梅冻收入为4.1亿元,占比25.4%,毛利率47.8% [10] - 2022年至2024年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2.83亿元、3.09亿元、3.1亿元,三年合计高达9.02亿元,远超同期净利润 [12] - 同期广告开支分别为6666.4万元、7421.5万元、7902.2万元 [12] 研发投入与政府补助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2370万元、3360万元、1890万元,三年合计不足8000万元 [12] - 截至2024年末负责研发的员工仅有26人,占员工总数1.2% [12]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中包含3380万元政府补助,占比高达22.8% [12] 融资历史与对赌协议 - 公司控股股东杨帆先生及配偶李慧敏女士及其控制的实体合计持股约87.77% [6] - 2015年以来公司共经历四轮融资,包括A轮北京红杉投资1.35亿元,B轮李青投资1.03亿元等 [14][16] - 2024年12月公司获得D轮融资7500万元,其中华安基金投资4000万元,兴农基金投资3500万元 [15][16] - 根据D轮融资对赌协议,若未能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合格上市,投资者有权要求公司赎回股份,赎回价包括投资本金叠加每年6%的单利 [6][15]
马斯克史上最高“万亿薪酬”能否落地?答案一周后揭晓
搜狐财经· 2025-10-31 19:08
股东大会与薪酬方案投票 - 特斯拉股东大会将于11月6日举行,将对三项关键提案进行投票,包括CEO马斯克的薪酬方案、股权激励计划及董事选举 [1] - 投票结果被视为公司命运的分水岭,若薪酬方案获批,马斯克将获得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的股票奖励 [1] - 马斯克表示,如果薪酬方案被否决,其可能会离开特斯拉或辞去CEO职务 [1] - 特斯拉董事长警告,若薪酬方案未获批准,公司可能失去其首席执行官,进而失去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价值 [1] 薪酬方案的具体内容与目标 - 马斯克的薪酬计划是一份为期10年的激励方案,设定了12项分阶段目标,每完成一项可获得约占特斯拉市值1%的股票,全部达标将获得12%的股权,届时其持有的特斯拉股票市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 [4] - 方案中的运营目标涵盖四大核心领域:电动车年交付量需突破1200万辆;人工智能机器人销售量达100万台;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运营车辆突破100万辆;FSD订阅用户增至1000万 [4] - 特斯拉调整后EBITDA需从2024年的170亿美元跃升至4000亿美元,增幅超20倍 [4] - 公司董事会希望特斯拉未来市值能达到8.5万亿美元,但如果公司市值未能在10年内达到2万亿美元,马斯克将无法获得任何薪酬 [4] 支持与反对的观点 - 支持者认为该薪酬计划能绑定马斯克对关键技术的投入,确保公司在长期赛道保持领先 [1] - 反对者警告,健康的企业不应将未来绑定于单一负责人,过度依赖个人意志可能加剧战略风险 [1] - 机构投资者和股东顾问机构普遍质疑,1万亿美元的薪酬计划远超行业常规,可能稀释股东权益,并暴露出公司治理的深层矛盾,董事会与马斯克关系密切,独立性不足 [2] 薪酬方案的深层考量与行业对比 - 薪酬方案深层涉及技术路线的长期押注,公司战略重心已由汽车制造转向AI与自动驾驶,FSD订阅服务被视为继汽车硬件后的第二增长曲线 [6] - Robotaxi与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突破传统汽车边界的关键支点,董事会通过高难度目标迫使管理层加速技术迭代 [6] - 有观点认为,若特斯拉市值能突破8.5万亿美元,马斯克1万亿美元的薪酬是合理的,相比之下,英伟达CEO黄仁勋2025财年总薪酬为4990万美元,仅占公司市值的极小比例 [6] - 这种激励本质是公司对高管人才的竞争策略,通过深度股权绑定锁定核心战略决策权 [6] 薪酬方案的影响与历史背景 - 若方案通过且所有目标达成,马斯克在特斯拉的持股比例将从13%升至近25%,大幅增强对公司的控制权 [7] - 但获得的股票有7.5年的锁定期,且大额抛售需事先与董事会协商 [7] - 公司曾在2018年为马斯克设计类似激励机制,要求其在10年内将公司市值从约600亿美元提升至6500亿美元,马斯克已提前达成目标,但该计划去年初被法院否决,公司已提起上诉 [7] 公司近期表现与战略愿景 - 特斯拉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但盈利不及预期,利润下降归因于推出更低价车型以及运营成本增加 [5] - 马斯克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自动驾驶的大规模推进和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交通运输,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技术能帮助创造没有贫困的世界 [8] - 马斯克强调特斯拉具备现实世界人工智能所需的全部要素,包括人工智能能力、卓越的机电工程能力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公司在现实世界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8]
“梅”开三度,果类零食龙头溜溜果园再次递表港交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9:00
这是继其于2025年4月16日港股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请。此前,公司曾两次推进上市流程。 早在2019年6月,溜溜果园就曾试图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却于当年12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2025年4月 16日,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已经于10月16日满6个月正式失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刘婧汐 还记得那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没事,就吃溜溜梅"吗? 港交所10月28日披露,西梅零食龙头"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中信 证券、国元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记者注意到,两次冲刺港股IPO背后,隐藏着一个进入倒数期的对赌协议。 招股书显示,溜溜果园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控股股东杨帆先生及配偶李慧敏女士及其控制的数家实 体合计持股约87.77%。而据新投资方在D轮融资中加入的对赌协议,若2025年年底前未能实现上市,实 控人杨帆需要履行回购股权等协议,赎回价格包括本金加上每年6%的单利。 目前看来,时间已经吃紧。 坐稳"梅"界头把椅子,从纸面上看,公司连续多年实现业绩强劲增长。 据招股书,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溜溜果园的总收入分别 为11. ...
溜溜梅上市终极冲刺:距离对赌死线仅剩一月,港交所二次递表
观察者网· 2025-10-30 09:46
上市进程与对赌协议 - 公司于10月28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距离4月16日的首次申请失效仅过去12天 [1] - 实际控制人杨帆需在2025年年底前成功上市,否则需履行回购股权等对赌协议 [1] - 港股平均上市周期约为393天,且不少企业需递表2-3次,公司剩余时间窗口极为狭窄 [1] - 2019年公司曾向深交所递交A股上市申请,但约半年后主动撤回 [2] - 2024年6月,重要股东北京红杉选择退出 [2] - 2024年12月引进华安基金和兴农基金,获得7500万元投资,并签订新对赌协议,需在2025年内完成上市,否则投资者可要求赎回投资本金及年息6%的利息 [6] 股权结构与融资历史 - 创始人杨帆和妻子李慧敏合计控制87.77%的股权,杨帆直接持股37.97%,李慧敏持股4.37%,聚润投资持股36.53% [9][10] - 2015-2025年间共经历四轮融资,包括北京红杉2015年以1.35亿元入股,李青2016年以1.026亿元入股,深圳君荣2020年以1.185亿元受让股份,以及2024年D轮融资 [2][3] - 北京红杉曾签订对赌协议,约定若公司未在2020年6月前提交上市申请有权要求回购,后延长至2023年12月 [4] - 2024年11月公司向北京红杉支付1.35亿元赎回股份,2025年1月结清1.26亿元利息 [5] 业务战略与财务表现 - 2019年公司进行战略升级,从传统蜜饯定位转向抢占"酸"心智品类,广告语改为"酸一点,吃溜溜梅",并舍弃双果、全面聚焦青梅主业 [12][14] - 战略升级携手君智咨询完成,后者通过深圳君荣入股公司 [16] - 当前前三大业务为梅干零食、西梅产品和梅冻,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分别为49.0%、20.3%和29.5%,梅干零食占比下降,西梅和梅冻呈上升势头 [18][19]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16.16亿元和9.59亿元人民币 [20] - 同期毛利分别为4.53亿元、5.30亿元和5.83亿元人民币 [20] 销售渠道演变 - 公司抓住超市及会员制商店、零食专卖店上升势头,2025年上半年通过该渠道销售额占比分别为25.0%和35.3%,较上年同期提升4.6和6.6个百分点 [20][21] - 经销渠道占比从2022年的74.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1.2%,零食专卖店占比从2022年的1.1%大幅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5.3% [21]
星瞰IPO | 冈田智能审核中止,上市为规避“对赌”?
搜狐财经· 2025-10-29 22:03
《星岛》见习记者 齐鑫 上海报道 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冈田智 能")的审核状态已由"已问询"变更为"中止",原因是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补充提交。 这一状态在IPO流程中本属常见情况,但此次因为一则悬在头上的"对赌"协议而让市场不禁关注起它的 紧迫性。 冈田智能今年6月底提交IPO申请获得受理,计划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拟募资9.85亿元。 尽管公司名称听起来好像日企,但它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地址位于江苏镇江丹阳。其主营业务为 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刀库、主轴、转台,产品主要应用于金属切 削类数控机床,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刀库厂商。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出具的证明文件,公司圆盘刀库、链式刀库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类产 品生产企业中位居第一。 除"对赌"悬剑外,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以及股权代持、"精准"分红等市场质疑也或将成为监管审核中高 度重视的风险问题。 应收账款增加,主要产品价格下降 从招股书上看,冈田智能业绩稳定,营收、净利润连年增长。 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67亿元、7.73亿元 ...
曾被董明珠看重的王自如,咋就和罗永浩掉进同一条河里?
搜狐财经· 2025-10-27 18:10
2015年,锤子科技融资时签订了"回购条款"。根据协议,若锤子科技未在5年内上市,罗永浩需以个人 名义回购股份。最终,锤子上市失败,罗永浩被迫个人承担巨额债务。 曾在优酷直播间激情PK的王自如和罗永浩,步入同一条河流。 近日,数码科技领域知名人物王自如公开自曝负债约1亿元,因被限制高消费只能乘坐绿皮火车出行。 2020年12月10日,罗永浩透露,自己同时有100多个官司在打,因为这次被下发限制消费令,提前预定 的从北京到上海的机票被迫取消,所以坐了17个小时的车来上海,自己当晚也会坐17个小时的车回去。 为何罗永浩和王自如均被限制高消费?除了公司经营不佳,另一大原因是对赌引发的连带赔偿责任。 王自如因对赌协议失败导致负债约1亿元,其中涉及股权回购义务及连带责任债务。截至2025年10月, 他仍被限制高消费,需偿还债务包括强制执行金额3629万元及未履行金额2878万余元。 对于罗永浩和王自如的遭遇,有市场人士向雷达财经表示,国外的融资,对创业者较为宽容,国内的融 资往往要求创业者个人承担连带担保责任,这是罗永浩和王自如被限消的主要原因。建议创业者仔细阅 读融资条款,避免万劫不复,也建议投资者对创业者多一些宽容 ...
罗永浩口中“被包养的男顶流”,与仓井空直播,如今负债1亿
搜狐财经· 2025-10-23 18:07
创业历程与融资 - 2010年发布第一条自购设备的开箱评测视频,并为此背负30万元贷款[2] - 2012年6月成立ZEALER,一个月后获得顺为资本200万元天使投资[4] - 后续获得金立、OPPO、步步高等手机厂商以及腾讯、君盛、徽瑾等资本投资,公司估值从百万元级别蹿升至2亿多元[4] 公司经营与债务危机 - 融资过程中包含对赌条款,核心为“几年内达到特定营收或估值,否则需回购股份”[5] - 2017年5月顺为资本退出,其股份由王自如接手回购[6] - 因未能履行与上海曙晖创投的股份回购协议,被判赔偿3384万元,其中2879万元未还导致被限制高消费[6] - 若需全部回购股份,总负债规模约为1亿元[7] 关键事件与品牌影响 - 2014年因评测锤子手机与罗永浩进行公开辩论,罗永浩在辩论中质疑其因接受手机厂商投资而缺乏独立性[8][9] - 该场辩论虽然对公司形象造成冲击,但也带来了巨大流量,使ZEALER更加出圈[11] - 公司后期转向追求流量,2017年曾与退役AV女优苍井空合作进行安全套测评直播,话题度极高[11] 职业转型与现状 - 2021年离开ZEALER,加入格力电器担任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职位相当于副总裁级别[13] - 在格力任职期间,据参考副总裁级别薪酬,年薪约在200万至400万元区间[15] - 在格力工作不到三年后离职,期间所得收入仍不足以偿还债务,其车辆已被抵押[15] - 2024年6月进行二次创业涉足AI领域,10月入职新公司[15]
溜溜梅H股上市再受阻,对赌失败几成定局
搜狐财经· 2025-10-22 20:01
作者|陈烨 冲刺港股IPO背后,是溜溜果园对赌倒计时:若2025年年底前未上市,实控人杨帆需要履行回购股权等 协议。这家零食品牌正面临较大压力。 01 "带病"闯关 溜溜果园主要从事以青梅产品为代表的特色果类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梅+」产品开发战 略的引领下,公司打造了多元化的梅产品矩阵,目前已推出三大主要产品类别:梅干零食、西梅产品及 梅冻以及其他梅产品(例如梅精软糖及梅茶茶汤)。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4年,溜溜果园在中国果类零食行业的零售额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 4.9%;在中国天然果冻行业(按零售额计)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45.7%;在中国梅产品行业(按零售 额计)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7.0%。 溜溜梅港股IPO进程按下暂停键。 青梅类品牌主体公司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溜溜果园")于2025年4月16日所递交的港 股招股书满6个月,于10月16日正式失效。 近年来,溜溜果园业绩实现了逆势增长,但因产品过于单一、重营销轻研发、食安问题频发等问题受到 市场关注,成为其上市路上的"拦路虎"。 02 2021年至2024年,按零售额计,溜溜果园在青梅果类零食行业及西梅果类零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