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废料高效回收技术
搜索文档
钨价狂飙,产业链上演“三国杀”
经济观察报· 2025-09-25 18:26
钨价走势与市场动态 - 2025年以来钨价一路狂飙,国内主要钨产品年内均值较年初低点普遍上涨超过50%,部分产品年度累计涨幅近100% [5] - 8月21日钨粉价格一日暴涨17,000元/吨,创近三年新高,黑钨精矿价格站上21万元/吨关键点位 [5] - 9月24日欧洲APT价格飙升至580美元/吨度至645美元/吨度(鹿特丹到岸价),同比上涨超30% [6] - 截至9月23日,65%黑钨精矿价格超过27万元/吨高位,较年初暴涨92%;仲钨酸铵报价超过40万元/吨,同比翻倍 [12] - 9月23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报62万元/吨,单日重挫7500元,终结此前数月连续上涨行情 [36] 上游矿企策略与供需格局 - 上游矿企采取惜售策略,控制月度现货投放量在200吨以内,9月下半月黑钨精矿发货量比上月同期减少30% [3][13] - 矿山库存周转天数从15天延长至45天,现货库存仅剩15天用量,而去年同期为45天 [3][11] - 2025年首批钨精矿开采总量指标降至5.8万吨,同比缩减6.45% [8] - 上游矿企掌握话语权,国内冶炼厂负责人曾驻守矿区三天争取100吨钨精矿优先采购权 [7] - 供需天平倾斜,上游矿企的黄金时代源于供需基本面根本转变 [8][14] 中游冶炼企业困境 - 中游冶炼企业面临成本困局,2025年8月钨精矿采购成本同比飙涨60%,而产出的仲钨酸铵售价涨幅仅25% [8][23] - 实际利润率压缩至不足5%,部分企业APT生产线陷入亏损,靠深加工业务勉强维持 [23][25] - 应收账款周期拉长至120天,企业每月需维持5000万元现金流周转,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月均损失约20万元利息 [25] - 中游企业尝试组建采购联盟但迅速破裂,有企业暗中加价2%抢购上游现货 [25] - 国际竞争加剧,越南、德国等冶炼企业抢占海外市场,2025年1至7月中国钨品出口量同比下降17.85% [26] 下游硬质合金企业压力 - 下游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削减30%钨钢刀具订单转向韩国产品 [29] - 碳化钨粉采购价从年初380元/公斤飙升至610元/公斤,但硬质合金刀具售价仅上调15% [31] - 原料库存维持10天用量(安全线30天),高价囤货风险大,上月一批进货直接损失150万元 [31] - 下游客户账期从60天拉长至90天,垫付流动资金从2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 [32] - 钨的不可替代性被打破,客户测试碳化钛基材料寿命达钨基材料85%,成本低30% [33] 新兴需求与政策动向 - 光伏钨丝需求爆发式增长,渗透率从20%跃升至60%,每吉瓦硅片耗钨8吨,全球年需求超4500吨,同比激增198% [16] - 行业内龙头企业累计投入15亿元扩产,但受制于APT原料供应,实际产能利用率不足70% [16] - 相关部门研讨钨矿弹性开采指标可行性,考虑对采用绿色开采技术矿企给予5%配额上浮 [8][38] - 政策出台步伐放缓,因担忧可能减少资源税收入 [9][39] - 若钨价突破45万元/吨,下游60%的中小合金企业将停产 [39] 技术创新与行业应对 - 下游企业试点应用钨废料高效回收技术,将废硬质合金钨回收率提升至85%,加工成本有所下降 [41] - 中南大学研发技术能将硬质合金回收率从75%提至92%,若规模化应用可替代30%原生钨需求 [42] - 部分下游企业与上游冶炼厂达成利润分成协议,当钨价涨幅超20%时超额部分按比例分担 [35] - 制造业PMI持续处于荣枯线下方,新能源车、半导体等高端领域需求强劲但占比不高 [39]
钨价狂飙:上游“惜售”与下游“断炊”
经济观察网· 2025-09-25 11:58
钨价走势 - 2025年以来钨价大幅飙升,国内主要钨产品年内均价较年初低点普遍上涨超过50%,部分产品年度累计涨幅近100% [4] - 8月21日钨粉价格单日暴涨17,000元/吨,黑钨精矿价格站上21万元/吨的关键点位 [4] - 截至9月23日,65%黑钨精矿价格超过27万元/吨,较年初暴涨92%;仲钨酸铵报价超过40万元/吨,同比翻倍 [11] - 欧洲APT价格在9月24日飙升至580-645美元/吨度(鹿特丹到岸价),同比上涨超30% [5] 上游矿企策略与状况 - 上游矿企采取“惜售挺价”策略,主动控制现货投放量,例如将月度现货投放量控制在200吨以内 [1][2][12] - 矿山库存周转天数从15天延长至45天,现货库存仅剩15天用量,而去年同期为45天 [2][9] - 上游企业掌握市场话语权,曾有国内冶炼厂负责人亲自驻守矿区三天以争取100吨钨精矿的优先采购权 [6] - 章源钨业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净利润为1.15亿元,矿山业务是最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15] 中游冶炼企业困境 - 中游冶炼企业面临成本压力,2025年8月一家冶炼厂钨精矿采购成本同比飙涨60%,而产出的仲钨酸铵售价涨幅仅为25% [7][19] - 实际利润率被压缩至不足5%,部分企业APT生产线已陷入亏损,只能依靠深加工业务维持 [20][21] - 应收账款周期拉长至120天,企业为维持现金流周转不得不进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月均损失约20万元利息 [21] - 中游企业尝试组建采购联盟但迅速破裂,有企业暗中加价2%抢购现货,难以形成统一阵线 [21] 下游加工企业危机 - 下游硬质合金企业面临订单减少,有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宣布将减少30%的钨钢刀具订单,转向韩国产品 [26] - 成本传导不畅,碳化钨粉采购价从年初380元/公斤飙升至610元/公斤,但硬质合金刀具售价仅上调15% [28] - 下游客户开始寻求材料替代,例如测试含钴高速钢(成本可节约40%)或增加钼铁采购量(同比增加60%) [28] - 原料库存仅维持10天用量(安全线为30天),高价囤货风险大,现金流危机加剧 [29][30] 供需基本面变化 - 供应端收紧,2025年首批钨精矿开采总量指标降至5.8万吨,同比缩减6.45% [7] - 光伏钨丝需求爆发式增长,其渗透率从20%跃升至60%,全球年需求超4500吨,同比激增198% [14] - 出口管制影响全球贸易格局,2025年1至7月中国钨品出口量同比下滑34.56%,进口量激增45.57% [13] - 国内APT社会库存已降至200吨以下(正常水平为600吨),硬质合金企业原料库存仅剩12天(安全线30天) [16] 政策与技术动态 - 相关部门正在研讨钨矿“弹性开采指标”可行性方案,考虑对采用绿色开采技术的矿企给予5%的配额上浮 [7][32] - 政策出台步伐因担忧减少资源税收入而放缓 [8][32] - 回收技术取得进展,“钨废料高效回收技术”可将硬质合金回收率从75%提升至92%,规模化应用可替代30%原生钨需求 [34] - 部分下游企业通过与上下游建立价格联动机制和利润分成协议来应对危机,稳定了约30%的核心客户 [31] 市场近期变化与风险 - 市场出现回调迹象,9月23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报62万元/吨,单日重挫7500元,终结数月连涨行情 [31] - 期货市场多头资金撤离,部分贸易商开始以低于市场价5000元/吨的价格甩货 [31] - 若钨价突破45万元/吨,预计下游60%的中小合金企业将停产 [33] - 制造业PMI持续处于荣枯线下方,高端领域需求占比不高,难以扭转整体疲软态势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