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非法买卖

搜索文档
高价收购银行卡:“洗钱”的隐秘角落
北京商报· 2025-08-19 23:35
银行卡非法交易模式 - 非法中介通过社交平台以高价回收或快速上岸等话术吸引持卡人出售或出租银行卡 交易方式包括买断和短期租用 买断价格可达6000元 租用1万元转账限额返现1500元 [3] - 中介对收购银行卡设定明确筛选标准 要求非柜面交易额度50万元以上 购汇功能正常 用户星级高且状态正常 优先选择入金不秒死的银行 [3][5][6] - 收购后的银行卡主要用于非法资金转移 包括洗钱 诈骗和跨境赌博等犯罪活动 中介通过组合不同功能卡片形成资金转移闭环 [1][4][6] 银行卡功能滥用机制 - 高非柜面交易额度便于通过网银 手机银行等渠道快速转移大额资金 一次性转移规模满足非法交易需求 [5][6][7] - 购汇功能允许用人民币购买外币 每年5万美元额度 通过多卡分散购汇累积大额外币 实现非法资金跨境流转 [5][6][7] - 卡片搭配运用中 高额度卡负责核心资金转移 其他卡用于资金中转分流 形成完整洗钱链条 [6][7] 监管与司法应对措施 - 2020年10月全国启动断卡行动 严厉打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 银行卡违法犯罪 公安机关查处大量案件并抓获涉案人员 [8] - 司法案例显示 个人出借银行卡收取犯罪资金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硕士学历毕业生张某被判刑6个月缓刑1年罚金3000元 [9] - 专家建议完善跨机构风险信息共享机制 社交平台需加强YHK 高价收等黑话巡查 银行引入大数据画像对高风险账户降额 [10] 行业影响与社会危害 - 银行卡非法买卖严重破坏金融秩序和社会治安 成为电信诈骗 跨境赌博等犯罪的重要供血渠道 [4][10] - 中介行为已形成组织化 职业化黑产链条 社会危害性极大 需依法严厉打击 [4][10] - 个人法律意识不足易受诱惑 为蝇头小利铤而走险 需加强普法宣传和入职教育 减少不知法犯法现象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