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卡行动

搜索文档
高价收购银行卡:“洗钱”的隐秘角落
北京商报· 2025-08-19 23:35
银行卡非法交易模式 - 非法中介通过社交平台以高价回收或快速上岸等话术吸引持卡人出售或出租银行卡 交易方式包括买断和短期租用 买断价格可达6000元 租用1万元转账限额返现1500元 [3] - 中介对收购银行卡设定明确筛选标准 要求非柜面交易额度50万元以上 购汇功能正常 用户星级高且状态正常 优先选择入金不秒死的银行 [3][5][6] - 收购后的银行卡主要用于非法资金转移 包括洗钱 诈骗和跨境赌博等犯罪活动 中介通过组合不同功能卡片形成资金转移闭环 [1][4][6] 银行卡功能滥用机制 - 高非柜面交易额度便于通过网银 手机银行等渠道快速转移大额资金 一次性转移规模满足非法交易需求 [5][6][7] - 购汇功能允许用人民币购买外币 每年5万美元额度 通过多卡分散购汇累积大额外币 实现非法资金跨境流转 [5][6][7] - 卡片搭配运用中 高额度卡负责核心资金转移 其他卡用于资金中转分流 形成完整洗钱链条 [6][7] 监管与司法应对措施 - 2020年10月全国启动断卡行动 严厉打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 银行卡违法犯罪 公安机关查处大量案件并抓获涉案人员 [8] - 司法案例显示 个人出借银行卡收取犯罪资金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硕士学历毕业生张某被判刑6个月缓刑1年罚金3000元 [9] - 专家建议完善跨机构风险信息共享机制 社交平台需加强YHK 高价收等黑话巡查 银行引入大数据画像对高风险账户降额 [10] 行业影响与社会危害 - 银行卡非法买卖严重破坏金融秩序和社会治安 成为电信诈骗 跨境赌博等犯罪的重要供血渠道 [4][10] - 中介行为已形成组织化 职业化黑产链条 社会危害性极大 需依法严厉打击 [4][10] - 个人法律意识不足易受诱惑 为蝇头小利铤而走险 需加强普法宣传和入职教育 减少不知法犯法现象 [9][10]
帮信罪低龄化问题突出 最高法:对未成年人、在校生可依法从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7:09
帮信罪案件现状 - 近年来帮信罪案件数量显著上升,与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密切相关 [1] - 案件呈现低龄化特征,25岁以下被告人占比达三分之一,未成年人、学生涉案现象突出 [1][5] - 涉"两卡"(电话卡、银行卡)案件占全部帮信犯罪案件的80%左右 [2] 政策法规调整 - 最高人民法院等三部门联合发布《意见》,明确帮信罪主观明知认定规则 [1] - 《意见》统一了"情节严重"认定标准:出售出租3个以上银行账户或20张以上电话卡即构成 [3] - 调整了原有规定,不再区分他人与本人电话卡,统一适用20张标准 [3] - 强调避免客观归罪,需查证行为人是否达到入罪标准 [3] 行业犯罪特征 - "两卡"犯罪形成"卡农-卡商-卡头"组织模式,为境外团伙提供支持 [4] - 金融、电信、互联网等行业"内鬼"问题严重,社会危害性更大 [4] - 2023年公安部打掉5500余个非法开卡团伙,缴获17万余张非法"两卡",抓获23名行业"内鬼" [4] 司法处理原则 - 对犯罪组织者、策划者从严惩处,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从宽处理 [5] - 典型案例显示仅对组织者高某提起公诉,未起诉被裹挟学生 [5] - 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案件加强监督考察和家庭教育指导 [6]
中信银行包头凯旋支行成功堵截涉诈资金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30 18:24
电信诈骗手段更新 - 诈骗分子利用"乡村振兴、国家扶贫"名义诱骗老年人参与扶贫项目 成为诈骗工具人 [1] - 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伪造转账错误场景 试图转移涉案资金49万元 [1] 银行风险拦截机制 - 中信银行包头凯旋支行会计经理发现转账双方无交易往来 立即中止退款操作 [1] - 通过核查资金来源用途及聊天记录 识别出电信诈骗特征并报警 [1] - 成功拦截涉案资金 为公安机关追踪争取时间 保护收款人账户安全 [2] 机构反诈能力建设 - 中信银行员工展现敏锐洞察力 获反诈中心书面表扬 [2] - 该行将持续强化电诈识别能力 高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