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经营对比
icon
搜索文档
长沙银行VS湖南银行:湖南两家城商行的对决
数说者· 2025-08-18 07:37
出身和级别对比 - 湖南银行前身为2010年重组合并湘潭、岳阳、株洲、衡阳4市商业银行及邵阳城市信用社成立的华融湘江银行,2022年股东变更后更名为湖南银行,属于省属城商行[3] - 长沙银行前身为1997年由长沙14家城市信用社组建的长沙城市合作银行,2008年更现名,为长沙市属城商行[5] - 湖南银行行政级别推测为正厅级,长沙银行为处级,湖南银行高出一个级别[4][6][7] 股东结构 - 湖南银行前两大股东为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20.53%)和中央汇金(20%),湖南省国企合计持股超45%[4] - 长沙银行第一大股东为长沙市财政局(16.82%),第二、四大股东为中国电信下属央企子公司,合计持股12.47%[6] 资本市场与经营区域 - 湖南银行未上市,长沙银行2018年在上交所上市(601577)[8][9] - 湖南银行在湖南省14个市州全覆盖,224个网点无省外机构[10] - 长沙银行在湖南省除湘西外全覆盖,省外仅在广州设分行,2024年省内收入占比99%(长沙市内占65.76%)[10][11] 财务指标对比(2024年) - 总资产:长沙银行11,467.48亿元是湖南银行5,653.38亿元的2.03倍[14] - 营收与利润:长沙银行营收259.36亿元、归母净利78.27亿元,均为湖南银行(114.02亿元/33.59亿元)的2.3倍左右[14] - 净息差:长沙银行2.11%显著高于湖南银行1.63%[14][16] - 资产质量:长沙银行不良率1.17%、拨备覆盖率312.8%,优于湖南银行(1.65%/176.19%)[14][16] 业务结构与历史表现 - 长沙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比稳定在80%左右,湖南银行从2017年前不足40%升至71.52%但仍较低[23][26] - 近十年长沙银行总资产增速持续领先,与湖南银行差距从1.35倍扩大至2.03倍[17] - 长沙银行营收和净利润连续十年正增长,湖南银行2019/2022年营收和2020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22] 员工与薪酬 - 长沙银行员工总数9,779人(含子公司),是湖南银行4,911人的1.96倍[13] - 2024年长沙银行人均薪酬44.25万元,高于湖南银行36.98万元[37] 综合评估 - 长沙银行作为上市城商行,在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区域覆盖上全面领先[39] - 湖南银行虽行政级别更高,但业务集中度高、资产质量压力较大,需提升经营效率[40]
中原银行VS郑州银行:河南两大城商行的PK
数说者· 2025-07-31 07:31
出身对比 - 中原银行由河南省内除郑州外16个地级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合并成立,属于省级城商行,行政级别为厅局级 [1] - 郑州银行前身为1996年组建的郑州合作银行,属于市级城商行,行政级别可能为处级 [1] 资本市场 - 郑州银行于2015年在香港上市(6196.HK),2018年在深交所上市(002936.SZ),实现"A+H"两地上市 [2] - 中原银行于2017年在香港上市(1216.HK),目前尚未在A股上市 [3] 区域分布 - 中原银行成立时即实现河南省内分支机构全覆盖 [4] - 郑州银行起家于郑州市,目前尚未覆盖三门峡和焦作两市 [4] 子公司情况 - 中原银行拥有2家金融租赁子公司和13家村镇银行,以及1家消费金融公司 [5][6] - 郑州银行拥有1家金融租赁子公司和7家村镇银行,无消费金融子公司 [5][6] 人员情况 - 2024年末中原银行员工总数20,987人,其中银行本部18,296人 [7] - 2024年末郑州银行员工总数6,180人,其中银行本部5,623人,硕士以上1,360人 [7] - 中原银行员工规模是郑州银行的3.4倍 [8] 主要财务指标(2024年) - 中原银行总资产13,647.29亿元,是郑州银行(6,763.65亿元)的2倍 [10] - 中原银行营业收入260.19亿元,归母净利润34.46亿元,均为郑州银行的2倍左右 [10] - 郑州银行贷款总额占总资产比(57.32%)高于中原银行(52.35%) [10] - 郑州银行净息差1.72%高于中原银行的1.61% [10] - 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1.79%低于中原银行的2.02% [10][11] - 郑州银行拨备覆盖率182.99%高于中原银行的155.03% [10][11] 长周期规模指标 - 近十年中原银行总资产规模始终高于郑州银行,主要通过合并实现增长 [12] - 2022年中原银行合并3家银行后总资产达1.33万亿元,郑州银行同期为5,915.14亿元 [12] - 2023-2024年中原银行总资产增速(1.49%、1.39%)低于郑州银行(6.63%、7.24%) [12] 收入与利润 - 两家银行营业收入均高度依赖利息净收入,占比超过80% [18] - 近十年净息差持续下降,中原银行从2015年3.95%降至2024年1.61% [20] - 郑州银行2019年前净利润高于中原银行,2020年后被反超 [16] - 2022年后郑州银行连续三年净利润负增长,与中原银行差距扩大 [16] 资产质量 - 两家银行不良率均高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5%) [11] - 逾期贷款率显著高于不良率,2024年末中原银行4.09%、郑州银行5.04% [29] - 拨备覆盖率低于城商行平均水平(约190%) [25] - 郑州银行资产质量略优于中原银行 [11][26] 经营效率 - 中原银行人均效益不及郑州银行 [11] - 2024年中原银行业务及管理费99.10亿元,是郑州银行的2.66倍 [28] - 中原银行成本收入比大幅高于郑州银行 [31]
青岛银行 VS 齐鲁银行:山东两家头部城商行对决
数说者· 2025-07-10 06:27
济南与青岛城商行对比分析 核心观点 - 齐鲁银行与青岛银行作为山东省两大城商行龙头,在规模、区域布局、财务指标等方面竞争激烈,近年差距逐步缩小[2][11] - 青岛银行总资产(6899.63亿元)与营收(134.98亿元)略高于齐鲁银行(6895.39亿元/124.96亿元),但净利润(42.64亿元)低于后者(49.86亿元)[8][13] - 成本控制差异是利润分化的关键:青岛银行成本收入比34.95%显著高于齐鲁银行27.41%,职工薪酬多支出5.71亿元[24][26] 出身与股东结构 - 均成立于1996年,2008-2009年更名现用名[3] - 第一大股东均为外资银行:澳洲联邦银行持齐鲁银行15.43%,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持青岛银行17.50%[4] 资本市场与区域布局 - 青岛银行实现H+A两地上市(2015H股/2019A股),齐鲁银行仅A股上市(2021年)[5] - 青岛银行完成山东省内16市全覆盖,无省外分行;齐鲁银行未覆盖济宁/枣庄,但设天津分行及12家外省村镇银行[5] 子公司与人员结构 - 青岛银行拥有租赁和理财子公司,齐鲁银行控股12家村镇银行并参股济宁银行(11.36%)/德州银行(2.64%)[5] - 青岛银行员工5312人(硕士占比24.9%),齐鲁银行5675人(硕士占比15.8%)[6] 财务指标对比 资产与收入结构 - 贷款占比均低于50%(青岛49.38%/齐鲁48.89%),公司贷款占比均约71%[8][9] - 利息净收入占营收73%左右,手续费收入占11%左右[10] 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 - 不良率相近(青岛1.14%/齐鲁1.19%),但齐鲁拨备覆盖率(322.38%)显著高于青岛(241.32%)[8][21] - 青岛银行净息差1.73%高于齐鲁1.51%,但净利润仍落后[8][15] 长期趋势 - 总资产差距从2021年900亿缩至2024年4.24亿,营收差距从26亿缩至10亿[11][14] - 齐鲁银行自2017年起净利润持续领先,2024年超出青岛银行7.22亿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