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补充资本

搜索文档
银行“二永债”发行升温,年内破万亿
环球网· 2025-08-08 10:35
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 - 截至8月7日银行二永债发行总额突破1万亿元 仅7月单月发行规模激增超2000亿元 [1][3] - 二季度发行加速 前两季度分别发行9只(1738.6亿元)和43只(6387亿元) 7月新增15只(2294亿元) [3] - 2023至2024年发行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 [3] 发行加速动因 - 二永债是银行外部补充资本的核心工具 二级资本债补充二级资本(有固定期限) 永续债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无固定期限) [3] - 发行加速源于银行补充资本金需求增大 需满足监管资本充足率要求且信贷投放加速消耗资本金 [3] - 存贷息差收窄导致内源性收入补充资本金困难 推动外源性补充工具需求上升 [3] 银行发行结构分化 - 国有银行发行规模达5950亿元 股份行发行2670亿元 [3] - 地方银行及民营银行发行数量最多(46只)但总额度最低(1844.6亿元) [3]
大股东“出手”了,注资超86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5-30 16:14
兴业银行获大股东注资 - 福建省财政厅通过可转债转股方式向兴业银行注资86 33亿元 转股价为22 25元/股 涉及转股数量分别为2 37亿股和1 51亿股 [2][5][6] - 本次转股后 福建省财政厅及其一致行动人福建金投合计持股比例从19 09%增至20 57% 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4][5][6] - 兴业银行成为4月初国有大行获财政部注资后 首家通过可转债转股方式增加资本金的股份行 [2][8] 股东结构变化 - 权益变动前 福建省财政厅持股2 18%(4 53亿股) 福建金投持股16 91%(35 12亿股) 合计持股19 09% [4] - 权益变动后 福建省财政厅持股增至3 98%(8 42亿股) 福建金投持股微降至16 59%(35 12亿股) 合计持股20 57% [5][6] 行业背景与动态 - 国有大行近期通过定向增发补充资本 四家银行合计募集不超过5200亿元用于核心一级资本 [8] - 中型银行普遍采用可转债转股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 以增强放贷能力支持经济发展 [8] - 兴业银行获批筹建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成为首家获得AIC牌照的股份制银行 [7][8]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122 26亿元 同比增长0 66% 归母净利润772 05亿元 同比增长0 12% 业绩增幅均由负转正 [8] - 公司计划通过新设AIC在科技金融领域形成新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