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合并
搜索文档
撤并镇街,经济第一大省,突然开始了
创业家· 2025-09-30 18:0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以广东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已率先启动镇街合并,标志着行政区划调整从过去的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 [4][10] - 此举旨在精简行政机构、节约行政成本、统筹区域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最终做强镇域经济 [4][15] - 随着全国人口格局见顶及区域人口流动加剧,未来镇街乃至区县层级的合并调整将不仅限于东北、中西部人口收缩地区,而可能成为普遍趋势 [22][23][34] 广东镇街合并的背景与特征 - 广东作为人口第一大省(2024年末常住人口1.278亿,较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增长178.7万,增长率1.4%),其总体人口增长与省内局部区域人口减少并存 [12][13] - 本次调整涉及汕尾、揭阳、肇庆等地的镇街,多位于粤东西北或珠三角边缘地带,共同特征是街道面积小、户籍人口少且存在“人户分离”现象 [14] - 此次调整是广东20多年前大范围镇街合并的延续,上一轮调整成功培育出一批千亿GDP强镇,全国百强镇中广东占40席,如佛山狮山镇(全国第2)、顺德北滘镇(全国第3)、东莞长安镇(全国第4)等 [15][16][17][18] 全国区划调整的潜在范围与驱动因素 - 人口变动是区划调整的核心驱动因素,2010-2020年间全国近1500个县区常住人口减少,其中约1240个为县和县级市,约六分之一县域人口减少超20%,近三分之一减少10%-20% [26][27] - 人口收缩区域集中于东北、西部和中部,镇街层面的人口变动幅度比区县更大,许多县域中仅城关镇保持人口扩张,多数乡镇处于收缩状态 [28][29][30] - 顶层政策已明确提出需结合常住人口变动趋势,“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供给,按程序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24] 逆城市化调整的案例与逻辑 - 黑龙江伊春市在2019年进行大规模区划调整,一次性撤销15个市辖区,新设4县4区,部分辖区“撤区设县”,同期还有“撤街设镇”案例,呈现出与常规城市化相悖的“逆城市化”迹象 [37][38] - 此类调整主要源于人口流失导致传统支柱产业优势不再,原有市辖区、街道面临行政成本过高、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而县城和乡镇相对独立的财权与规划权更利于人口收缩地区的自力更生 [38][39] - 调整的本质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为适应人口存量时代而进行的“瘦身强体”,旨在告别过去的扩张思维 [41]
镇街合并,拉开大幕
虎嗅· 2025-09-22 13:25
镇街合并政策背景 - 广东汕尾、揭阳、肇庆三地推进镇街合并 旨在减少行政管理层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并做强镇街经济 [2] - 全国多地已推进镇街合并 东北地区力度最大 出现"撤区设县"、"撤街设镇"等逆城市化调整 [3] - 人口格局变化推动城市进入存量时代 区划调整从增量扩张转向"撤并镇街"及区县调整 [5] 广东省人口与经济背景 - 广东省为人口第一大省 2024年末总人口1.278亿 较上年增长178.7万人 增长率1.4% 显著高于全国-0.2%的负增长 [7][8] - 珠海人口增长率达3.2%居全省首位 深圳增长2.4% 佛山增长2.1% 而梅州人口减少3.2万人 河源出现负增长 [8] - 调整镇街多位于粤东西北或珠三角边缘 共同特征为街道面积小、户籍人口少且存在人户分离现象 [11] 镇街合并历史与成效 - 20多年前广东曾进行大范围镇街合并 近三分之一乡镇完成调整 催生一批千亿GDP强镇 [14][16] - 广东40镇入围全国百强镇 狮山镇、北滘镇、长安镇位列全国前四 东莞有15个镇上榜 [16][17][18] - 本轮调整目标与历史一致 在节省行政成本同时做大镇域经济 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18] 全国人口收缩趋势 - 2010-2020年间全国近1500个县区常住人口减少 其中1240个为县和县级市 [24] - 约1/6县域人口减少20%以上属严重流失 近三分之一流失10%-20%属明显流失 东北地区最为严重 [25][26] - 镇街人口变动幅度大于区县 多数县域仅城关镇保持扩张 其他乡镇普遍收缩 [27][28] 逆城市化案例与调整动因 - 黑龙江伊春市2019年撤销15个市辖区 设立4县4区 减少11个区 部分辖区改设为县 [32] - 黑龙江多地出现"撤街设镇" 因人口不足不符合街道设立标准 需降低行政成本与财政负担 [33][38] - 县城和乡镇拥有相对独立的财权与规划权 更利于人口收缩地区实现自主管理 [39] 政策导向与未来趋势 - 国家政策要求按常住人口变动趋势动态优化区划设置 推动中小城市稳慎调整行政区划 [22][23] - 未来调整范围将从镇街扩展至人口小县、收缩城区乃至地级市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将跟进 [20][21][31] - 城市发展需尊重规律 通过"瘦身强体"告别扩张思维 实现可持续发展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