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逆城市化
icon
搜索文档
撤并镇街,突然开始了
商业洞察· 2025-09-26 17:35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民经略 ,作者凯风 国民经略 . 在这里,读懂中国经济、城市和楼市 ---------------------------------- 日前,广东汕尾、揭阳、肇庆三地相继发布公告, 推进部分镇街合并,减少行政管理层级,节约行 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做强镇街经济 。 过去几年来,全国已有多地推进镇街合并,力度最大的当属东北,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的"撤区设 县"、"撤街设镇"。 从镇街合并到区县合并,还有多远? 01 经济第一大省,为何也要合并镇街? 过去 20 多年来,我国经历了多轮区划调整,从"撤镇设街"、"撤县建市"、"撤县设区"再到"省会 扩容",一直都是增量扩张思维。 如今,当人口格局发生变化,城市步入存量时代,区划调整的天平开始向另一端倾斜,"撤并镇 街"乃至区县调整陆续登场。 当所有人以为东北、中西部避无可避,没想到广东先行一步。 作者: 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 镇街合并,拉开大幕。 要知道, 广东是人口第一大省,也是人口净流入第一大省 ,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 图号 | 10377 | 2024年末 | 第七次人口普查 | 增量 | HE 22 | | --- | --- | --- ...
镇街合并,拉开大幕
虎嗅· 2025-09-22 13:25
镇街合并政策背景 - 广东汕尾、揭阳、肇庆三地推进镇街合并 旨在减少行政管理层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并做强镇街经济 [2] - 全国多地已推进镇街合并 东北地区力度最大 出现"撤区设县"、"撤街设镇"等逆城市化调整 [3] - 人口格局变化推动城市进入存量时代 区划调整从增量扩张转向"撤并镇街"及区县调整 [5] 广东省人口与经济背景 - 广东省为人口第一大省 2024年末总人口1.278亿 较上年增长178.7万人 增长率1.4% 显著高于全国-0.2%的负增长 [7][8] - 珠海人口增长率达3.2%居全省首位 深圳增长2.4% 佛山增长2.1% 而梅州人口减少3.2万人 河源出现负增长 [8] - 调整镇街多位于粤东西北或珠三角边缘 共同特征为街道面积小、户籍人口少且存在人户分离现象 [11] 镇街合并历史与成效 - 20多年前广东曾进行大范围镇街合并 近三分之一乡镇完成调整 催生一批千亿GDP强镇 [14][16] - 广东40镇入围全国百强镇 狮山镇、北滘镇、长安镇位列全国前四 东莞有15个镇上榜 [16][17][18] - 本轮调整目标与历史一致 在节省行政成本同时做大镇域经济 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18] 全国人口收缩趋势 - 2010-2020年间全国近1500个县区常住人口减少 其中1240个为县和县级市 [24] - 约1/6县域人口减少20%以上属严重流失 近三分之一流失10%-20%属明显流失 东北地区最为严重 [25][26] - 镇街人口变动幅度大于区县 多数县域仅城关镇保持扩张 其他乡镇普遍收缩 [27][28] 逆城市化案例与调整动因 - 黑龙江伊春市2019年撤销15个市辖区 设立4县4区 减少11个区 部分辖区改设为县 [32] - 黑龙江多地出现"撤街设镇" 因人口不足不符合街道设立标准 需降低行政成本与财政负担 [33][38] - 县城和乡镇拥有相对独立的财权与规划权 更利于人口收缩地区实现自主管理 [39] 政策导向与未来趋势 - 国家政策要求按常住人口变动趋势动态优化区划设置 推动中小城市稳慎调整行政区划 [22][23] - 未来调整范围将从镇街扩展至人口小县、收缩城区乃至地级市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将跟进 [20][21][31] - 城市发展需尊重规律 通过"瘦身强体"告别扩张思维 实现可持续发展 [41]
人民日报报道:余村潘家兄弟二十年
人民日报· 2025-08-14 15:40
行业转型与生态经济 - 余村从依赖矿山开采(年收入300万元)转向生态旅游,初期村集体收入骤降至20万元,但最终实现人均纯收入增长至5万元(2005年的5倍多)[3][5] - 关停3座矿山和1家水泥厂后,通过修复山体、拆除违章建筑、修整道路,将矿区转化为景区[4] - 生态旅游带动村民转型,如开办农家乐、漂流项目、文创产业等,形成"美丽经济"模式[5][8] 政策与战略推动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直接指导余村转型,2005年提出后成为发展核心[3][5] -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重访肯定绿色发展路径,强调生态效益向经济和社会效益转化[5] - 政府联动23个村共建"大余村",整合资源打造"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区域[8] 商业模式创新与区域协同 - 农家乐通过广告营销(如报纸"豆腐块"广告)快速吸引客源,2年还清60万元债务[4][5] - 索道建设缩短景区间交通时间(1小时降至6分钟),促进客源流动与共同富裕[8] - 吸引60多个新经济项目(如邻汇吧、云梯科技)入驻,1200多名青年创业,形成生态驱动的新业态[8]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村民收入结构从采矿转向多元经营,如潘文革从竹筷厂转向农家乐,生意火爆[5] - "大余村"模式通过资源共享提升整体竞争力,如云上草原景区辐射带动周边[8] - 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迁移总部,推动产业升级[8]
余村潘家兄弟二十年:壮大“美丽经济”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4 10:57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 余村早年依赖炸山采石和水泥厂,村集体年收入达300万元,但导致生态破坏和矿难事故[4] - 2003-2005年关停3座矿山和1家水泥厂后,村集体年收入骤降至20万元[4] - 2005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始转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4] - 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5万元,是2005年的5倍多[7]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 潘春林创办"春林山庄"农家乐,初期负债60多万元,两年多还清欠款[5][7] - 村两委购买大巴招揽客源,潘春林通过广告营销吸引上海等地游客[7] - 村民转型从事漂流、观光车、文创等旅游相关产业[7] - 2020年总书记肯定绿色发展路径,提出要拓宽生态效益转化路径[7] 区域协同发展 - 余村联动23个村共建"大余村",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10] - 云上草原景区索道建成后,交通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6分钟,促进客源流动[10] - "大余村"吸引邻汇吧等60多个新经济项目入驻,聚集1200多名创业人才[10] -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催生数智化选址、乡野骑行等新业态[10]
余村潘家兄弟二十年
人民日报· 2025-08-14 05:50
日前拍摄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景色。 新华社记者 毛 竹摄 身处绿水青山、捧上金山银山,然而,潘文革、潘春林至今忘不掉,20年前呼吸里都是粉尘的味道。 潘氏堂兄弟所在的浙江安吉余村,早年间炸山采石、建水泥厂,全村280多户,一半左右在矿区务工。 "炮声震得地皮发颤,村子上空飞沙走石,常年不敢开窗。连生命力顽强的山笋,也长得一年比一年 小。"村民回忆,"短短几年,就有5名矿工遇难。" 堂哥潘文革,在余村当了22年村干部。2003年到2005年,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村里陆续关停了3座 矿山、1家水泥厂。没了"吃饭的家伙",村集体年收入从300万元直线下滑到20万元。 "有村民甚至拿着碗筷,到村委会门口敲得'咣当咣当'响。往后的路咋走?大家都很迷茫。"潘文革说。 潘文革爱记笔头账。日记本上,"2005年8月15日"那页,重重地写着一行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那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顶着烈日来调研,高度评价余村做法:"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 举。" "登一次'豆腐块',就能招来大半个月的客源,"精瘦干练的潘春林笑着说,"两年多,就把欠款基本还清 了。" "习书记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逆城市化会更加 ...
(走进中国乡村)从城市到田园 中国“西部菜都”年轻人回乡探寻更多可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20:38
农村电商发展 - 重庆潼南被称为"西部菜都",1992年出生的龚羿嘉返乡从事农村电商七年,旗下品牌"乡村学长"将生姜、贡米、腊肉等农副产品销往各大城市及出口 [1] - 龚羿嘉从大学做游戏主播开始接触互联网,后回乡发展直播带货、生鲜配送、农文旅融合等业务 [1] - "实体+互联网"在农村仍是风口 [1] 乡村直播团队 - "玉美人"村播团队主播多为"90后""00后"女性,已有10余人 [3] - 团队通过直播和视频展示农村生活,连接情感纽带,帮助游子重温"家乡味道" [3] - 直播内容涵盖种地、喂猪、采摘火龙果等,吸引年轻人关注乡村生活 [3] 返乡创业案例 - 文春来从经营装修公司(员工20余人)转为太平村党支部书记(负责2000余人),通过直播帮村民售卖农副产品 [3] - 文春来计划扩大销售渠道,发展农产品加工 [3] - 乡村题材短视频和直播增多,对创作要求提高 [4] 政府支持计划 - 重庆潼南发布"潼南村播"品牌计划,鼓励普通人成为当地山水人文"代言人" [5] - 计划旨在让田园风光、乡土特产、乡村文化通过互联网走向全国和世界 [5] 城乡融合趋势 - 中国出现"逆城市化"趋势,越来越多城市居民主动选择下乡 [5] - "潼南村播"计划为年轻人下乡创新创业搭建舞台 [5] 特色餐饮创新 - 李佑福从事餐饮20余年,创新推出蔬菜宴、柠檬宴、蛙宴、小龙虾宴及柠檬酥肉等特色小吃 [6] - 李佑福注册"潼南柠檬哥"账号,学习直播话术等,希望成为合格"潼南村播" [6] - 通过美食在东南亚、南亚等地结交朋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