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搜索文档
记者手记:一座长江大桥的拔节“生长”
新华社· 2025-07-03 16:26
工程建设进展 - 张靖皋长江大桥是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建设的过江通道项目 全长约29 85公里 预计2028年年底建成 [1] - 2022年6月28日举行奠基仪式 同年10月主体工程全面动工 目前总体进展顺利 南北主塔建设快速推进 [1] - 施工现场南锚碇区浇筑作业如火如荼 塔吊林立 机械轰鸣 工人忙碌 大桥"游龙过江"态势初具雏形 [1]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大桥主跨2300米悬索桥为世界首创 设计方案论证耗时3年 [2] - 包含6项"世界之最":最大跨度悬索桥 最高悬索桥索塔 最长高强度主缆 最大地连墙锚碇基础 最大连续长度钢箱梁 最大位移量伸缩装置 [2] - 采用6项"世界首创"技术:悬索桥主缆缆力自平衡结构体系 超高钢箱-钢管约束混凝土组合索塔 超大规模刚性接头地连墙锚碇基础等 [2] - 主缆缆力自平衡体系技术节省混凝土15 7万立方米 钢筋12560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万吨以上 [2] 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 - 布设传感器实时采集风速 温度 湿度等环境数据及主缆索力 索塔倾斜等结构响应数据 为运营管养提供决策依据 [3] - 研发"数字大桥"技术 通过数字孪生体和智能仿真算法实现对物理桥梁性态的全面感知 支撑智慧运维 [4] - 未来将融合更多智能化检测设备和算法 实现实体桥梁"会说话 能对话" 提升安全性和耐久性 [4] 战略意义与定位 - 大桥连接苏州张家港市 泰州靖江市和南通如皋市 是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 [5] - 目标打造为交通强国建设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 中国桥梁科技创新引领代表性工程 世界特大跨悬索桥建设里程碑工程 [5] - 建成后将助力区域发展 成为"长江上的明珠"和区域经济新引擎 [5]
“那条清清的太浦河又回来了”(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6-11 09:03
太浦河治理背景与现状 - 太浦河全长57.6公里,连接太湖与黄浦江,流经江浙沪三地,承担下游浙江嘉兴和上海的重要供水任务 [1] - 20世纪50年代开凿,2006年竣工验收,曾是跨界水体治理难点,工业集聚导致水环境问题凸显 [2] - 2024年监测显示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多年均值达Ⅱ类以上,浮游植物种类达71种,较10年前增加13种 [9] 协同治理机制创新 -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浙沪建立"联合河长制",包含联合巡河、管护、监测、治理、执法五项机制 [7][8] - 三地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通共享,吴江区可实时获取上海金泽水文站和水库的监测数据 [9] - 吴江区投入超200亿元用于环保整治,包括搬迁1700家企业、取缔61个码头、拆除140万平米违建、恢复20公里岸线 [5] 综合治理措施与成效 - 立体化治理涵盖"源头、岸线、水面",安置1000余艘住家船,建设3万平米绿色堤防、10公里生态涵养林、3.5万平米湿地 [6] - 工业区转型案例:平望镇运浦湾从10余家污染企业聚集地变为文化生态走廊 [2] - 智慧化管理应用无人机巡查和"太浦河云管家"平台实现实时监控 [9] 社会经济效益 - 沿河居民直观感受水质改善,如78岁居民反映"清清的太浦河又回来了" [10] - 原住家船渔民转业为河道保洁员,参与水草打捞和垃圾清理 [6] - 工业遗迹改造为集文化展示、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2]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奋力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大责任”省市联动宣讲南通专场举行
新华日报· 2025-04-29 07:19
宣讲活动概况 - 活动通过江苏理论宣讲共建共享平台及64家县级融媒体中心直播 省内外在线收看人次达4565万 [1] - 采用"现场宣讲+视频连线+AI互动"创新形式 引入AI数字人宣讲员"小布""小谷"实现人机对话 [1] 宣讲核心内容 -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专题解读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1] - 上海交大盛鑫军教授介绍高校助力海安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1] 地方发展实践 - 南通市发改委及海安开发区管委会代表结合案例分享区域发展经验 [2] - 基层宣讲员通过支教等典型案例展示民生领域成果 [2] 政企联动方向 - 与会代表明确要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2] - 强调通过实际行动为国家战略实施贡献地方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