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搜索文档
假期守一线 只为“世界第一跨”大桥
苏州日报· 2025-10-08 08:30
项目概况 - 张靖皋长江大桥为在建世界最大跨度桥梁 是中国首座跨径突破2000米的桥梁 连接张家港 靖江和如皋三市 计划于2028年通车 [1] - 大桥配套工程张皋路高架建设需进行220千伏线路迁改 涉及新建铁塔36基 拆除旧塔32基 迁改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完成 [1] 工程执行细节 - 线路迁改需对220千伏万扬线双回等共7回线路实施大范围停电 停电周期为9月29日至11月5日 [2] - 国庆假期期间率先对220千伏阳万线停电 完成10基铁塔组立和放线工作 [2] - 为降低停电影响 供电公司提前协调东华能源 梅塞尔气体等重点企业同步安排设备检修 并制定35千伏转供电临时方案确保供电服务零中断 [2] 施工进展 - 假日期间150余名电力建设者加班作业 进行组立新塔 放线紧线等工作 [1][3] - 10月1日B6号铁塔完成组立 塔顶部分重约3吨 施工较原计划提前半天完成 [3] - 高空作业人员每日在50多米高塔上工作8小时以上 携带工具包重达十多斤 [3]
双线掘进!海太长江隧道左线今天盾构机始发
央视新闻· 2025-08-11 17:08
项目工程进展 - 海太长江隧道进入双线掘进阶段 左线"沧渊号"盾构机正式始发[2] - 右线隧道已于2023年4月9日启动穿江作业 当前掘进长度达1300米[4] - 左线盾构隧道段全长9327米 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2] 技术装备参数 - "沧渊号"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6.66米 为我国自主研制直径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4] - 设备整机总长176米 总重量超过5650吨[4] - 工程线路全长39.07公里 横跨长江入海口咽喉要道[2][4] 战略定位与影响 - 项目隶属《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建设项目[4] - 被列为江苏省"十四五"重点推进的过江通道项目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4] - 项目建成后将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实施[4]
记者手记:一座长江大桥的拔节“生长”
新华社· 2025-07-03 16:26
工程建设进展 - 张靖皋长江大桥是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建设的过江通道项目 全长约29 85公里 预计2028年年底建成 [1] - 2022年6月28日举行奠基仪式 同年10月主体工程全面动工 目前总体进展顺利 南北主塔建设快速推进 [1] - 施工现场南锚碇区浇筑作业如火如荼 塔吊林立 机械轰鸣 工人忙碌 大桥"游龙过江"态势初具雏形 [1]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大桥主跨2300米悬索桥为世界首创 设计方案论证耗时3年 [2] - 包含6项"世界之最":最大跨度悬索桥 最高悬索桥索塔 最长高强度主缆 最大地连墙锚碇基础 最大连续长度钢箱梁 最大位移量伸缩装置 [2] - 采用6项"世界首创"技术:悬索桥主缆缆力自平衡结构体系 超高钢箱-钢管约束混凝土组合索塔 超大规模刚性接头地连墙锚碇基础等 [2] - 主缆缆力自平衡体系技术节省混凝土15 7万立方米 钢筋12560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万吨以上 [2] 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 - 布设传感器实时采集风速 温度 湿度等环境数据及主缆索力 索塔倾斜等结构响应数据 为运营管养提供决策依据 [3] - 研发"数字大桥"技术 通过数字孪生体和智能仿真算法实现对物理桥梁性态的全面感知 支撑智慧运维 [4] - 未来将融合更多智能化检测设备和算法 实现实体桥梁"会说话 能对话" 提升安全性和耐久性 [4] 战略意义与定位 - 大桥连接苏州张家港市 泰州靖江市和南通如皋市 是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 [5] - 目标打造为交通强国建设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 中国桥梁科技创新引领代表性工程 世界特大跨悬索桥建设里程碑工程 [5] - 建成后将助力区域发展 成为"长江上的明珠"和区域经济新引擎 [5]
“那条清清的太浦河又回来了”(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6-11 09:03
太浦河治理背景与现状 - 太浦河全长57.6公里,连接太湖与黄浦江,流经江浙沪三地,承担下游浙江嘉兴和上海的重要供水任务 [1] - 20世纪50年代开凿,2006年竣工验收,曾是跨界水体治理难点,工业集聚导致水环境问题凸显 [2] - 2024年监测显示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多年均值达Ⅱ类以上,浮游植物种类达71种,较10年前增加13种 [9] 协同治理机制创新 -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浙沪建立"联合河长制",包含联合巡河、管护、监测、治理、执法五项机制 [7][8] - 三地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通共享,吴江区可实时获取上海金泽水文站和水库的监测数据 [9] - 吴江区投入超200亿元用于环保整治,包括搬迁1700家企业、取缔61个码头、拆除140万平米违建、恢复20公里岸线 [5] 综合治理措施与成效 - 立体化治理涵盖"源头、岸线、水面",安置1000余艘住家船,建设3万平米绿色堤防、10公里生态涵养林、3.5万平米湿地 [6] - 工业区转型案例:平望镇运浦湾从10余家污染企业聚集地变为文化生态走廊 [2] - 智慧化管理应用无人机巡查和"太浦河云管家"平台实现实时监控 [9] 社会经济效益 - 沿河居民直观感受水质改善,如78岁居民反映"清清的太浦河又回来了" [10] - 原住家船渔民转业为河道保洁员,参与水草打捞和垃圾清理 [6] - 工业遗迹改造为集文化展示、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2]
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刀盘下井,海太长江隧道建设加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4 17:10
项目工程进展 - 海太长江隧道左线盾构机"沧渊号"刀盘于5月11日吊装下井,重达482吨,标志着该重大部件基本组装完成并将进入整机调试阶段 [1] - 刀盘与机身精准对接是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一步 [1] - "沧渊号"由中交天和自主研制,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1] 项目规格与特点 - 海太长江隧道线路全长39.07公里,其中盾构隧道长9327米,是迄今为止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1] - 隧道最高水压达0.75兆帕,最大埋深约75米,具有"长、大、高、深"特点 [1] - 项目北起南通市海门区,南至苏州太仓市,位于江苏省长江入海口 [1] 核心技术优势 - "沧渊号"刀盘由1个中心块和6个边缘分块组成,共搭载365把刀具,包括45把可更换式先行刀和62把可更换式刮刀等 [1] - 刀盘设计兼顾复杂地质适应性和后期维护便捷性,为长距离高难度掘进提供保障 [1] - 通过常压换刀功能软土刀盘与梯度分布合金刀具结合,构成"超硬龙齿矩阵",能在石英砂含量约65%地层中实现长距离掘进 [2] - 该技术大大减少停机换刀时间,掘进效率大幅提升 [2] 战略意义与规划 - 海太长江隧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工程,也是江苏省"十四五"重点推进的过江通道项目 [2] - 项目计划于2028年基本建成,建成后可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流量 [2] - 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能优化过江通道布局并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 [2]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奋力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大责任”省市联动宣讲南通专场举行
新华日报· 2025-04-29 07:19
宣讲活动概况 - 活动通过江苏理论宣讲共建共享平台及64家县级融媒体中心直播 省内外在线收看人次达4565万 [1] - 采用"现场宣讲+视频连线+AI互动"创新形式 引入AI数字人宣讲员"小布""小谷"实现人机对话 [1] 宣讲核心内容 -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专题解读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1] - 上海交大盛鑫军教授介绍高校助力海安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1] 地方发展实践 - 南通市发改委及海安开发区管委会代表结合案例分享区域发展经验 [2] - 基层宣讲员通过支教等典型案例展示民生领域成果 [2] 政企联动方向 - 与会代表明确要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2] - 强调通过实际行动为国家战略实施贡献地方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