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数字干线

搜索文档
同频共振 长三角合力“强引擎”——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综述(中)
新华日报· 2025-06-04 07:09
长三角经济创新与产业协作 - 长三角三省一市以不到4%国土面积创造全国近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区域科技支出总量突破2500亿元,占全国地方科技投入比重超1/4 [1] - 区域共建2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总数近1/3,形成跨省际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活跃生态 [1] - G60科创走廊研发投入强度均值达3.7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10.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14.29% [3] 创新廊道建设 - G60科创走廊串联长三角9城,形成1700家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覆盖苏州鹭翔航空、杭州西子联合等企业 [3] - 长三角数字干线串联上海东西两翼及41城,推动算法、算力、数据资源整合,强化集成电路产业协同(上海芯片设计、苏州制造封装、无锡材料设备) [4] - 长江下游"万亿城市绵延带"实现跨域产业互补,如南京-上海沿线城市在半导体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4] 飞地园区模式 - 南通市北高新区60%产业与上海形成产业链合作,70%企业与上海高校开展产创协同,形成"上海研发+南通制造"模式 [7] - 中新苏滁高新区引进长三角项目占比达80%,华睿生物建成国内最大β-丙氨酸生产基地 [9] -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落地正泰新能源(30亿元)、泓顺硅基半导体(7亿元)等重大项目 [9] 都市圈协同发展 - 海太长江隧道2028年通车后将缩短南通-上海通勤至10分钟,推动"1小时经济圈"形成 [11] - 南京都市圈日均跨省客流达1.2万人次,滁州经济总量跃居安徽第三,宁镇扬产业协同实现1+1+1>3效应 [11] - 上海大都市圈覆盖13城,南京-合肥、杭州-宁波都市圈通过产业分工强化区域联动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