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蓝光

搜索文档
“防蓝光”手机膜真有效吗?记者调查揭开真相:个别的效果等于保鲜膜
央视新闻· 2025-09-01 10:46
在一些电商平台,大多数售卖手机膜的商家都声称自家的产品具备"防蓝光、护眼、抗疲劳"等功能,尤其 是"99%防蓝光"的宣传语常常吸引消费者购买。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线下商家也在大力推广带有"护眼"功能的手机膜。 记者从线上线下多个商家购买了9款宣称防蓝光的手机膜,价格从9.8元到140元不等,均宣称具有防蓝光功 能。 总台记者 郑雨龙:我手里的这两款防蓝光膜,样品一是单一涂层材质,样品二是多模涂层材质,价格差距 在60元左右。从外观上也可以看得到,样品二要比样品一它的色彩和亮度要更深一些。 央视新闻消息,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手机膜时都会选择"防蓝光"功能,商家也 常常宣传可以"隔绝99%有害蓝光"。这些防蓝光手机膜真如宣传所说的那样有效吗?近期,记者对手机膜 是否具有防蓝光功能进行了深入调查。 平台商家主推"防蓝光"手机膜产品 0:00 / 3:15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陈征:我现在把贴膜放到光谱仪前,可以看到蓝光的强度好像降低 了一点点。我们把这一小块膜放到光谱仪前,它对全光谱的抑制效果和刚才这张手机膜几乎是一样的。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陈征:我们手里这一 ...
央视曝光:部分商家将普通手机膜冒充为防蓝光膜销售,个别防蓝光手机膜效果等于保鲜膜
齐鲁晚报· 2025-09-01 10:31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不少消费者购买手机膜时会选"防蓝光"款,商家也常宣传其"隔绝99%有害蓝光"。那么,这些防蓝光手机膜是否真如宣传般有效?来 看记者调查↓↓↓ 个别"防蓝光"手机膜 效果和保鲜膜差不多 在一些电商平台,大多数售卖手机膜的商家都声称自家的产品具备"防蓝光、护眼、抗疲劳"等功能,尤其是"99%防蓝光"的宣传语常常吸引消费者购买。 有电商平台介绍产品时称,蓝光能直接透过视网膜,给眼睛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视觉疲劳、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更可怕的是会导致蓝光眼,并宣称防 蓝光护眼膜易贴、能减眩光、可远离"蓝光眼",透光率达99.8%。 那么,究竟如何判断这些手机膜的防护效果?专家指出,评估防蓝光效果不能只看阻隔率,需结合手机自身发光强度综合判断。若手机蓝光本就强,即便 阻隔50%,剩余蓝光仍可能超标,单独谈阻隔率无意义。 "防蓝光"效果达99%? 专家:多为营销噱头 针对部分商家宣称手机膜防蓝光效果达99%,甚至100%的说法,专家提示,蓝光是屏幕显色的关键色彩,如果真的阻隔掉蓝光,手机就会严重偏色,视 觉体验失真,追求"百分之百防蓝光"就是个伪命题。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线下商家也在大力推广带有"护眼"功 ...
2025年中国防蓝光眼镜行业概述、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防蓝光眼镜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31 09:12
行业概述 - 防蓝光眼镜通过镜片表面镀膜反射或基材加入防蓝光因子阻隔有害蓝光 保护眼睛 特别适用于电子屏幕使用场景[2] - 蓝光为自然可见光组成部分 其中波长415-455纳米的短波蓝光为有害蓝光 需重点防护 防蓝光眼镜因补色原理通常呈黄色[2] - 技术分类包括基材吸收型 膜层反射型 以及结合两种技术的基材吸收+膜层反射型双效防护方案[4] 市场规模与需求驱动 - 2024年中国防蓝光眼镜行业市场规模达1.97亿元 同比增长8.1%[1][12] -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企形成刚性需求 2024年总体近视率52.7% 其中小学生35.6% 初中生71.1% 高中生80.5%[1][12] - 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8.6% 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 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增加直接推动防蓝光需求增长[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涵盖树脂 玻璃 蓝光吸收剂等原材料及切割机 抛光机等生产设备[8] - 中游为防蓝光眼镜制造环节[8] - 下游销售渠道包括电子商务平台 眼科医院及眼镜零售店[8] - 眼科医院作为专业销售渠道数量显著增长 从2019年945家增至2024年1933家 其中民营医院从890家增至1865家[10] 竞争格局 - 国际品牌依视路 卡尔蔡司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重要地位[14] - 国内品牌万新光学 明月镜片等通过产品创新提升竞争力[14][15][17] - 万新光学推出清御蓝防蓝光镜片等多年龄段产品 覆盖全球40余国家[15] - 明月镜片为A股唯一光学树脂镜片上市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97亿元(+2.63%) 净利润0.47亿元(+11.70%)[17]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驱动产品智能化升级 集成健康监测 语音交互等功能[19] - 线上线下渠道融合 电商平台与线下专业验光服务协同发展[20] - 需求向个性化定制演进 根据用户视力状况与用眼习惯调整防蓝光程度[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