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中债券借贷
icon
搜索文档
78家机构入场,集中债券借贷业务破冰,首日融券池规模破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2:45
集中债券借贷业务推出概况 -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10月10日联合推出集中债券借贷业务 [1] - 业务本质是债券融通,但通过引入“中央交易撮合方”角色,大幅提高交易效率 [1] - 首批参与机构共计78家,覆盖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外资行、农商行、农信社、证券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多种类型 [1][2] 首批参与机构构成 - 包括5家国有大行、7家股份行、27家城商行、1家外资法人银行、15家农商行、1家农信社、21家证券公司和1家金融租赁公司 [2] - 富邦华一银行是唯一入选的外资行,黑龙江省联社是唯一入选的农信社,苏银金租是唯一入选的金融租赁公司 [2] - 业务上线首日,融券池债券规模突破1.3万亿元,涵盖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银行债等多种债券品种 [7] 业务模式与运作机制 - 集中债券借贷业务是中央结算公司与同业拆借中心共同提供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动融券服务 [9] - 融出方自愿设置参数和可融出债券构成融券池,融入方在结算日债券不足时可通过交易平台发起指令,由中央结算公司自动匹配 [9] - 该业务是对2006年推出的双边债券借贷业务模式的重要补充,通过自动化机制提升效率 [10] 业务影响与优势 - 提升市场运行效率,融出方通过融券池融出债券比寻找单一对手方更便捷,基于历史成交费率的定价机制提供透明统一的费率基准 [10][11] - 要求担保品担保价值100%覆盖风险敞口,有利于消除风险敞口、降低风险承担,防范结算失败风险 [11] - 规范性和统一性增强,配套文件明确操作细则,推动形成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操作流程 [11] 风险防控机制 - 引入中央对手方机制,将风险归拢至中央对手方集中管理,各主体只对中央对手方有风险敞口,有效降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13] - 该机制在防范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遏止系统性风险蔓延方面有重要作用,例如次贷危机中伦敦清算所处置雷曼兄弟头寸的案例 [13] - 业务是债券借贷交易结算出现问题时的应急融券渠道,可有效防范常规债券借贷业务的信用风险 [13] 参与资格与申请流程 - 参与者应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法人类金融机构或外国银行分行,资产管理产品管理人参与需履行受托管理职责 [14] - 原则上面向所有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需在同业拆借中心开立交易账户并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债券账户 [14] - 参与机构须与中央结算公司签署担保品管理服务协议并提交业务申请表,已具债券借贷交易权限的账户无需额外申请材料 [14]
债券借贷业务现状与展望
新华财经· 2025-08-14 02:21
债券借贷市场概述 - 债券借贷是指债券融入方提供履约保障品,从融出方借入标的债券并约定未来归还的行为 [1] - 我国债券借贷业务规模加速增长,银行间市场是主要交易场所 [1] - 研究重点包括国内外市场发展现状、经验启示及创新路径探索 [1] 国际市场发展现状 - 证券借贷业务起源于19世纪英美,20世纪70年代后快速发展,90年代向新兴市场扩张 [2] - 全球证券借贷存量规模达3.1万亿欧元,其中政府债券占比48%达1.5万亿欧元 [3] - 主要参与者为政府及主权机构(29%)、养老金(21%)和集合投资工具(18%) [4] - 担保品以股票(46%)和政府债券(39%)为主 [5] 国内市场发展现状 - 自2006年推出以来交易量持续增长,现有双边借贷和中央借贷两个品种 [8] - 2024年债券借贷年结算量达38.9万亿元,成为第三大交易类型 [9] - 参与主体从大型银行转向城商行、农商行和证券公司 [10] - 借贷标的以记账式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为主(合计98.2%),担保品以国债(39.8%)和地方债(26.9%)为主 [12] 国际业务模式比较 - 双边借贷:一对一询价,灵活性最大但搜寻成本高 [15][17] - 代理借贷:通过托管行中介服务,可预先限定范围 [15][17] - 集中借贷:中央托管机构管理"可借资产池",标准化程度高 [15][17] - 主要服务机构包括摩根大通、纽约梅隆(代理)和欧清银行、明讯银行(集中) [18] 市场发展启示 - 集中借贷具有风险防范和效率提升优势,适合国内市场推广 [20] - 需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发挥中央托管机构专业优势 [20] - 应发展多元化借贷品种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20] 未来发展建议 - 重点发展以利率债为标的的集中借贷业务,完善配套制度 [22] - 发挥中央托管机构在风险监测和担保品管理方面的专业作用 [23] - 探索标的债券和担保品个性化管理的创新品种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