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借贷

搜索文档
债市机构行为周报(8月第2周):股份行机构行为触发做多信号-20250817
华安证券· 2025-08-17 11: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债市做多空间已打开,机构行为指标触发做多信号,阶段性采取股份行的交易跟随策略胜率可能较高;从技术面看,短期债市虽有利空扰动,但中长期趋势不变且做多空间已打开 [2][3][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机构行为点评 - 基于股份行交易行为挖掘的利率择时信号触发做多债市信号,近1年该信号5次大波段胜率100%,8月13日再次触发且持续3天 [2][3][12] - 大行成中短期限债券买入主力,基金与券商卖长端利率债,农商行等为承接方,债市资金面宽松,税期前大行资金融出量维持4.8万亿元,曲线利差走扩,部分债券借贷集中度处高分位点 [4][13] - 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整体上行,1Y、3Y、5Y、7Y、10Y、15Y、30Y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2bp、下行1bp、上行约4bp、上行5bp、上行6bp、上行约7bp、上行9bp;国开债对应期限收益率分别上行3bp、上行4bp、上行8bp、上行7bp、上行8bp、上行7bp、上行9bp [8][15] - 国债息差上升、利差整体走阔,国开债息差倒挂加深、利差短端走阔 [8][16] 债市杠杆与资金面 - 杠杆率降至107.22% [8][20] - 本周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额8.2万亿元,日均隔夜占比89.82% [8][26][30] - 银行融出先升后降,大行与政策行8月15日资金净融出4.83万亿元,股份行与城农商行日均净融入0.86万亿元、8月15日净融入1.16万亿元,银行系净融出3.67万亿元;主要融入方为基金,货基融出先降后升,8月15日基金净融入1.84万亿元,货基净融出1.61万亿元 [8][32] 中长期债券型基金久期 - 久期中位数维持在2.81年(去杠杆)、3.11年(含杠杆),8月15日久期中位数(去杠杆)较上周五变动不足0.01年,(含杠杆)较上周五降0.02年 [8][44] - 利率债基久期升至3.94年,信用债基久期降至2.86年(含杠杆);利率债基久期为3.43年,信用债基久期为2.63年(去杠杆) [8][47] 类属策略比价 - 中美利差普遍走阔,1Y、2Y、5Y、7Y、30Y分别走阔2bp、约1bp、约3bp、1bp、2bp,3Y收窄4bp,10Y变动不足1bp [8][52] - 隐含税率整体走阔,国开 - 国债利差1Y、3Y、5Y、7Y、10Y分别走阔约2bp、5bp、3bp、约3bp、2bp,15Y收窄1bp,30Y变动不足1bp [8][53] 债券借贷余额变化 - 8月15日,10Y国债活跃券、10Y国开债活跃券借贷集中度上升,10Y国债次活跃券、10Y国开债次活跃券、30Y国债活跃券借贷集中度下降;券商和其他机构上升,大行和中小行下降 [54]
债券借贷业务现状与展望
新华财经· 2025-08-14 02:21
债券借贷市场概述 - 债券借贷是指债券融入方提供履约保障品,从融出方借入标的债券并约定未来归还的行为 [1] - 我国债券借贷业务规模加速增长,银行间市场是主要交易场所 [1] - 研究重点包括国内外市场发展现状、经验启示及创新路径探索 [1] 国际市场发展现状 - 证券借贷业务起源于19世纪英美,20世纪70年代后快速发展,90年代向新兴市场扩张 [2] - 全球证券借贷存量规模达3.1万亿欧元,其中政府债券占比48%达1.5万亿欧元 [3] - 主要参与者为政府及主权机构(29%)、养老金(21%)和集合投资工具(18%) [4] - 担保品以股票(46%)和政府债券(39%)为主 [5] 国内市场发展现状 - 自2006年推出以来交易量持续增长,现有双边借贷和中央借贷两个品种 [8] - 2024年债券借贷年结算量达38.9万亿元,成为第三大交易类型 [9] - 参与主体从大型银行转向城商行、农商行和证券公司 [10] - 借贷标的以记账式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为主(合计98.2%),担保品以国债(39.8%)和地方债(26.9%)为主 [12] 国际业务模式比较 - 双边借贷:一对一询价,灵活性最大但搜寻成本高 [15][17] - 代理借贷:通过托管行中介服务,可预先限定范围 [15][17] - 集中借贷:中央托管机构管理"可借资产池",标准化程度高 [15][17] - 主要服务机构包括摩根大通、纽约梅隆(代理)和欧清银行、明讯银行(集中) [18] 市场发展启示 - 集中借贷具有风险防范和效率提升优势,适合国内市场推广 [20] - 需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发挥中央托管机构专业优势 [20] - 应发展多元化借贷品种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20] 未来发展建议 - 重点发展以利率债为标的的集中借贷业务,完善配套制度 [22] - 发挥中央托管机构在风险监测和担保品管理方面的专业作用 [23] - 探索标的债券和担保品个性化管理的创新品种 [24]
以高效的担保品管理赋能债券融通市场高质量发展(附英文版)
新浪财经· 2025-07-30 07:56
◇ 本文原载《债券》2025年7月刊 近年来,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金融体系日益复杂,有担保属性的债券融通业务对金融市场 稳定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作用逐渐增强。担保品管理作为债券融通业务的基础,市场对其精细 化、高效化的需求日益提升。深化担保品管理服务,赋能债券融通市场创新发展,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途径。 债券融通已成为国内外金融市场最重要的流动性管理工具。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市场的信用风 险和流动性风险愈发受到重视,货币市场融资渠道从同业拆借转向债券回购,资本市场中债券借贷的重 要性显著提升。债券融通市场规模迅速增长,美国回购市场流动性已远超联邦基金市场;产品类型逐渐 丰富,除了传统的双边回购和双边债券借贷业务外,三方回购和集中债券借贷等因其低成本、高效率等 优势发展成为主流交易品种。美联储通过债券回购市场传导货币政策,基于日交易量大、流动性高的回 购市场形成的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逐渐替代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成为市场基准利 率。国内来看,债券回购和债券借贷交易规模逐年攀升,交易制度和设施不断完善,产品和制度创新不 断涌现,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公开市场逆回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