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少年心理问题
icon
搜索文档
这一代青少年,真的是被手机毁了吗?
虎嗅· 2025-07-02 09:50
2021年,一位名叫Elaniv的女孩在16岁生日前因服药过量去世。她的父亲是一位医生,母亲是治疗师, 家庭看起来稳定而有爱。 最后,青春期被揭示为"进化设计中的冒险和多样化时期……多样性和探索对于在不可预测的世界中生 存至关重要。" 因此,青春期成为个人成长的关键时刻,却又拒绝或接受社会规范和成人的期望。 一、谁是毁掉青少年的"元凶"? 现在,每一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身份:幼儿、青少年、青春期少年、年轻人。每一代人都改写了成长的 代码:婴儿潮一代、千禧一代、X、Y、Z、Alpha。 为什么会这场悲剧?记者Matt Richtel采访了女孩的父亲,这段痛苦对话成为他书写《How We Grow Up》的起点。 这不是一场家庭悲剧的个案,而是一代青少年正在面对的困境,一个父亲、也是一位记者,想要追问的 核心问题是:这个时代的青少年为什么越来越不快乐? 在这种混合体中,"青春期"尤其是一个独特的类别——一个不受时间顺序限制、而是受感性限制的时 期。青少年是反叛者:不,我不会。青少年是质疑者:我是谁?青少年是责备者:这都是你的错。 我们看到拿破仑阅读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的片段,实际上,拿破仑是青少年发展停滞的典型 ...
是谁在批量制造「厌学小孩」?
36氪· 2025-06-26 21:34
凤凰网 . 关心生长的力量,凤凰网官方公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网 ,作者乔雨萌 面对林林总总的变化和压力,很多孩子 发出过求救的信号,厌学只是其中之一。 文 | 乔雨萌 编辑 | 王之言 来源| 凤凰网(ID:ifeng-news) 封面来源 | 《小舍得》剧照 不久前凤凰网发布了文章 《全国超25家休学中心,接不住2800万抑郁青少年》 ,记录了那些休学、厌学的青少年的故事。在文章的评论区,我们看到了 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种声音认为, "打一顿不能解决就多打几顿" ,"禁掉手机就好了","所谓的抑郁,绝大多数是想不劳而获,逃避困难,坐享其成"。 另一种认为, 厌学、休学的 孩子越来越多,这不该是孩子的错。 不同的观点让我们意识到, 对处于社会压力链条最末端的孩子,人们仍有太多误解和偏见。 厌学、抑郁的孩子究竟在承受着什么?为何情势愈演愈烈? 凤凰网找到曾在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中心工作过的心理咨询师李蔚,她有13年的从业经验,超过3000小时的个案辅导中,50%以上的来访者是青少 年及其家庭,基本都是因为学习困难——"不到休学不会来的,孩子不上学了家长才重视。" 李蔚不认为是孩子有病。在她看来,绝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