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监管

搜索文档
消费时评丨“技术性断联”:精准打击违规者“命门”
消费日报网· 2025-07-16 10:35
北京市文旅局的此次处罚为旅游市场治理提供了有益示范,它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监管不再是"雨过 地皮湿"的走过场,而是通过技术手段、信用约束等创新方式,让违规者付出真实代价。期待更多地区 借鉴这一模式,推动旅游市场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放心游""舒心游"。 唯有如此,旅游业的复苏才能行稳致远,成为拉动消费、提振经济的重要引擎。 从消费者角度看,这一处罚的力度恰到好处。旅游消费具有不可逆性,行程中一旦出现擅自变更行程、 增加购物点等违规行为,游客往往陷入"维权成本高、赔偿周期长"的困境。而暂停电子行程单备案权 限,相当于在出行前就为游客筑起一道"防火墙"——违规旅行社若无法出具合法行程单,将直接失去市 场信任,游客可通过选择合规企业规避风险。这种"预防性监管"比事后追责更能保护消费者权益。 然而,处罚只是手段,根治"老问题"才是目的。行前解约、服务缩水、强制购物等乱象屡禁不止,根源 在于部分旅行社将"低价揽客、高价宰客"的短视模式视为生存之道。要彻底扭转这一局面,需构建"处 罚—整改—信用"的闭环机制。一方面,对违规企业实施动态监管,将处罚记录纳入旅游市场信用体 系,让"一次违规、处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