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原反应
icon
搜索文档
高原反应
猛兽派选股· 2025-10-27 12:21
核心观点 - 领涨股的表现领先于大盘,其异动和联动是重要的市场信号,应作为投资决策的核心关注点 [1] - 当前市场状况复杂,整体成交量虽在下降态势中,但领涨股的努力有可能挽救全局的摇摇欲坠 [1] - 投资方法论是追随领头羊,放弃所有杂毛,因为领涨股波动起伏相对简洁,信号清晰 [1][3] 市场状况与大盘推演 - 大盘警报尚未解除,市场推演延续着最初的调整框架 [1] - 市场出现类似高原反应的状态,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但领涨股仍带来晕眩感 [1] - 博弈的另一面是即便出现连续放量,整体成交量仍然在下降态势,并非顺风顺水 [1] - 历史经验表明,缩量市场未必不行,例如2015年初就是在缩量中完成全局调整的 [1] 领涨股策略 - 对领涨股的观察是连贯的,应使用系统去推演,而不是用感觉去想象 [1] - 领涨股之所以是领涨股,在于其领先大盘的特性,例如在周二就提示了领涨股的异动和联动 [1] - 应只关注领涨股,放弃所有杂毛,因为其信号清晰且往往领先于大盘 [1] - 当领涨股出现异动时,应随着信号跟进去,但环境不顺时仓位需谨慎 [1] - 最近三季报密集释放,部分公司走势出现呼应,例如东方钽业 [3]
越过群山追斜阳,川西小环线 5 天自驾攻略
36氪· 2025-09-22 17:23
川西旅游市场概况 - 川西地区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雪山、湖泊、草原、藏族文化的集合地 [2] - 该区域拥有九寨沟、黄龙、海螺沟、稻城亚丁等经典景点,以及四姑娘山、雅拉、贡嘎、格聂等著名雪山景观 [2] - 被称为“此生必驾之路”的318国道贯穿川西,适合边走边游的自驾旅行模式 [4] 旅游季节性特征 - 除7、8月雨季以及11月至次年3月部分景区封闭的冬季外,其余季节均相对适宜旅行 [4] - 旅行体验更依赖于每日天气,晴天是观赏雪山的关键条件,但天气多变,常规天气预报不可靠 [4] - 建议使用Windy、天文通等天气App查看云图以做行程参考 [4] 经典旅游路线规划 - 行业形成了多条经典游玩路线,包括约3天的四姑娘山环线、约4天的九寨沟环线、约4天的川西小环线以及约7天的川西大环线 [5] - 以成都为主要旅行集散地,小环线全程约1250公里,最高海拔达5000米 [7] - 错峰策略效果有限,更有效的方案是提前一天抵达住宿目的地,次日直接游玩 [7] 核心景点与游玩方式 - 四姑娘山风景区有双桥沟、长坪沟和海子沟三个主要沟谷,其中双桥沟因基础设施完善且适合自驾而最易到达 [17] - 双桥沟景区含游客中心共6个观景点,海拔递增至3840米,游玩方式为乘坐摆渡车至沟尾后逐站向下游览 [17] - 冷噶措是海拔约4500米的高原湖泊,为观赏贡嘎主峰倒影的绝佳点位,有A线(徒步或骑马)和B线(乘车+徒步)两种上山方式 [34] - 云绕雅拉是近距离观赏雅拉雪山的点位,需行驶约20公里盘山砂石路,停车场海拔约4600米 [22][24] 交通与基础设施状况 - 成都前往四姑娘山路况不佳,多隧道和拐弯,对新手司机具有挑战性且伴随海拔迅速攀升 [14] - 部分景点如云绕雅拉路况为盘山砂石路,建议使用底盘较高的车辆并确保油量充足 [22] - 热门景区如四姑娘山双桥沟在假期停车位紧张,需提前规划 [17] - G248国道等部分路段因单车道且景点集中易出现拥堵,动辄1千米拥堵路段需行驶半小时 [28] 高海拔旅行适应性 - 高原反应是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后因缺氧导致的生理反应,通常在进入后6-24小时内发作 [46] - 行程中最易高反的地点包括四姑娘山、云绕雅拉和冷噶措,建议初到避免剧烈运动 [47] - 建议准备氧气瓶(案例中5天行程人均消耗约2瓶)并考虑入住有弥散式供氧的酒店 [31][46] - 饮用酥油茶被视为缓解高反的有效方法之一 [16]
又有游客疑因高反离世 这两类人谨慎前往高原旅行
央视新闻· 2025-05-18 22:40
高原反应概述 - 高原反应是由于海拔升高导致空气稀薄 机体无法适应缺氧状态而产生的不适症状 [2] - 主要发生在海拔超过2500米的地区 较重的高原肺水肿多出现在海拔4000米以上区域 [4] 高原反应症状 -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 头晕 恶心 疲劳 呼吸急促 心跳加速等 [5] - 严重症状包括连续干咳 粉红色泡沫样痰液 长时间头痛 意识混淆 昏迷等 [10] 高原反应预防措施 - 缓慢提升海拔有助于机体适应低氧环境 建议先到2000-2500米地区适应1天再继续上升 [6][8] - 夜晚尽量在海拔较低地区过夜 因睡眠时缺氧症状更明显 [9][10] - 保证充足碳水化合物摄入 避免剧烈活动 可间断吸入低流量氧气 [12] 高原反应应对方法 - 出现症状应立即停止上升 尽快吸氧 轻微症状通常24-48小时内好转 [13] - 头痛可服用止痛药 睡眠障碍可临时服用安眠药 症状恶化需立即下降300-500米海拔 [15] 高原旅行禁忌人群 - 严重低氧血症高风险人群如肺疾病 心脏病患者不建议前往高原地区 [17] - 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压 冠心病需咨询医生并备药 病情不稳定者不建议前往 [18]
高原旅行别大意!收藏这份高反应对指南
央视新闻· 2025-05-12 19:32
高原反应定义与症状 - 高原反应是人体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因缺氧、低气压、寒冷等环境变化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反应,主要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吸入氧气量减少,多数人1-3天能适应,但严重时会危及生命[3] - 轻度高反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心跳加快、呼吸急促[4] - 中度高反症状包括持续头痛和呕吐、腹泻、睡眠障碍、胸闷气短、意识模糊,重度高反可表现为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如咳嗽带粉红色泡沫痰、极度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步态不稳、昏迷[4] 易感人群与禁忌人群 - 平时耗氧量大的人群如健身爱好者、运动员,以及心肺功能较弱的人群如哮喘、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高反[6] - 严重低氧血症高风险人群,如患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者,不建议前往高原地区[6] - 慢性疾病患者如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颅内血管畸形患者,高海拔缺氧环境可能加重病情,孕妇、8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及感冒或呼吸道感染者也不建议前往高原地区[7] 高原反应预防措施 - 缓慢提升海拔有助于机体适应低氧环境,降低高反发生率,建议前往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时,先到2000米或2500米中等海拔地区游玩并至少留宿1天[10] - 在高原地区旅行期间,晚上尽量在相对低海拔地区过夜,因为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卧位回心血量增加,夜眠时缺氧症状可能更明显[11] - 到达高海拔地区后应保证摄入充足碳水化合物,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可间断吸入低流量氧气并保持平静放松心情[12] 高原反应应对方法 - 出现高反应先告知同行者并终止体力活动,不要继续前往更高海拔地区,轻微高反通常在24至48小时内好转,有条件的应尽快吸氧,轻微反应吸氧流量通常为2升/分钟[14] - 如以头痛为主可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药,如以睡眠障碍为主可考虑临时服用安眠药[16][17] - 如果症状恶化或两天内无任何改善,应尽快前往海拔较低地区,一次至少下降300至500米,病情紧急需尽快前往当地正规医院就诊[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