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船舶

搜索文档
中国造船业“超级周期”启幕:全球69%订单背后的技术突围与重组革命
华夏时报· 2025-05-23 15:06
行业表现 - 2024年4月中国船企新承接51艘、251万修正总吨新船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69% [1] -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58.8%,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49.7% [2] - 2025年1-4月中国船企新船订单全球占比54%,手持订单量9467万修正总吨,全球占比59% [7] 技术突破 - 沪东中华交付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运输船,承接卡塔尔"百船计划"24艘超大型LNG船订单 [2] - 2024年中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78.5%,覆盖LNG双燃料、氨燃料预留等主流船型 [2] - 中船防务自主设计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标志深海资源开发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3] 企业动态 - 中国船舶手持订单排期至2029年,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进入关键阶段 [1] - 中国船舶2024年末累计手持民船订单322艘、2461万载重吨、2170亿元,中高端船型占比88% [4]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为A股市场最大规模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 [4] 市场数据 - 2025年4月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187.11点,同比上涨1.7% [8] - 17.4万立方米级LNG运输船平均单船价格2.55亿美元,VLCC平均1.25亿美元,超大型集装箱船平均2.735亿美元 [8]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船厂新签订单1980万载重吨/895万修正总吨,金额29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6%/46%/35% [8] 战略布局 - 中船集团围绕"高端、绿色、智能、深海、极地"五个维度加快科技创新布局 [3] - 中国船舶工业需加速推进硬件软件化、软件智能化进程以适应全球新需求 [9] - 中国船舶工业连续15年稳居三个世界第一,造船能力超越全球第二至第十名国家之和 [7]
国际船东重返中国,造船大省“链主”争霸谁领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21:01
国际船东回流与中国造船市场复苏 - 4月大陆船企新承接51艘、251万修正总吨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69%,重回全球榜首 [1][4] - 中国船舶集团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6%,手持订单排期至2029年 [1] - 5月12日至18日全球新船订单28+2艘,中国船厂接获18+2艘,包括瑞士地中海航运旗下4艘LNG双燃料豪华客滚船订单 [1][5] 全国造船指标表现 - 2025年1-4月造船完工量1532万载重吨(同比-8.4%),新接订单量3069万载重吨(同比-11.1%),手持订单量22978万载重吨(同比+43.6%) [3][4] - 同期国际市场份额:造船完工量49.9%,新接订单量67.6%,手持订单量64.3% [3] - 出口船舶占比:造船完工量88.4%,新接订单量84.8%,手持订单量92.4%,出口金额158.3亿美元 [5] 区域造船竞争格局 - 江苏2023年造船完工量2026万载重吨,占全国总量近50%,大幅领先上海(667万载重吨)、浙江(413万载重吨) [7][8] - 辽宁、广东、山东三省完工量集中在300-400万载重吨区间,竞争激烈 [7] - 2024年全国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1370亿元,同比增长14.9% [7] 产业升级与政策支持 - 头部船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三维模型共享率提升80%,生产设计效率提高20% [6] - 江苏、广东等省2025年政策聚焦绿色船舶、高技术船舶,上海推动LNG燃料供应及内河船舶电动化 [9][10] - 深远海养殖产业链(如养殖工船、配套船队)和游艇经济被视为新增长点 [10][11] 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势 - 骨干船企实现三维数字化工艺模型(MBD)全流程应用,智能制造生产线覆盖型材切割、焊接等环节 [6] - 规模效应带来边际成本递减,中国船厂单位成本降低,全球价格竞争力提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