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船舶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上半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分析及后市展望
搜狐财经· 2025-08-21 02:27
摘要: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航运市场在"政策扰动、需求分化、运力重构"的叠加作用下演进。全球经 济受美国关税政策、地缘冲突 ( 如红海局势 ) 拖累,陷入"弱增长、高波动"的新常态。集装箱贸易量增 速放缓,但近洋航线 ( 如亚洲区域 ) 需求相对稳健,头部班轮公司垄断地位依旧,并持续通过订单扩张 巩固地位。新造船市场方面,虽然船队运力增速放缓,且手持订单交付后增速或进一步下降,但新船订 单大型化与绿色化趋势依然显著,LNG/甲醇/氨燃料动力船舶及近洋航线有望成为市场新动能。 ( 资料来源:克拉克森 ) 关键词:集装箱船;航运市场;造船市场 2025年上半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呈现出复杂但整体趋稳的发展态势,与2024年的剧烈波动相比[1], 今年市场在多重挑战中展现出更强的韧性与稳定性。2025年第一季度集装箱运价比2024年第四季度有所 下降,但较2024年第一季度明显上涨。2025年上半年集装箱运价的相对稳定与2024年同期的剧烈波动形 成鲜明对比,表明市场正在逐渐摆脱"过山车"式震荡。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全年集装箱航运市场贸易 量预计同比增长4%~6%,这一增速虽低于历史高位,但已回归至相对健康的增 ...
共计3.8亿元!恒力重工再获政府补助
搜狐财经· 2025-07-22 17:28
政府补助与财务影响 - 恒力造船(大连)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18日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基础设施费用分摊资金2 6亿元人民币 确认为递延收益 [2] - 2025年6月16日恒力造船(大连)收到另一笔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1 20亿元人民币 两笔补助合计3 8亿元 [2] - 补助资金的具体会计处理及对2025年度损益和资产的影响需以审计机构年度审计确认为准 [2]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布局 - 恒力重工前身为STX大连 曾是中国最大外资船厂 2022年7月恒力集团耗资21 1亿元收购原STX大连资产 跨行业进入船舶制造业 [2] - 恒力重工一期项目"海洋工厂"于2023年1月投产 二期项目"未来工厂"于2024年1月投产 总投资近百亿元 [3] - "未来工厂"聚焦VLCC VLGC 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绿色船舶和高端海工装备 全面达产后年加工钢材230万吨 年产值突破700亿元 [3] 资本市场运作与融资计划 - 恒力重工现为松发股份全资子公司 松发股份拟募集不超过40亿元配套资金 用于建设绿色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船舶研发设计中心 [3] - 融资计划旨在提升生产效能与技术创新能力 增强高附加值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能力 [3] 订单与行业地位 - 2024年恒力重工新接订单排名全球第五 中国第四 目前手持订单约170艘 排产至2029年 [4] - 公司已开工建造60余艘船舶 未来将持续深耕高端装备研发制造 推动船舶工业高端化 智能化发展 [4]
净利飙升达5.8亿-7亿元!松发股份半年度预告扭亏,船舶制造成新增长引擎
证券之星· 2025-07-14 10:45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5.8亿元到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全面实现扭亏为盈 [1] - 业绩扭亏为盈标志着公司战略转型的阶段性成功 [1] 战略转型与并购 - 公司通过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实现向高端装备制造的战略升级 [2] - 该并购是"并购六条"新政后首单获批的跨界并购项目,2025年5月获证监会注册批复后高效完成资产交割 [2] - 恒力重工拥有全球领先的船台/船坞,可同步建造4艘30万吨级VLCC,年产180台船用发动机 [2] - 恒力重工实现LNG、甲醇、氨、LPG四种双燃料全覆盖,在绿色船舶赛道占据先发优势 [2] 行业地位与订单 - 恒力重工拥有170艘排产至2029年的高附加值订单储备 [3] - 公司已交付30.6万吨VLCC油轮等标杆船型,全面掌握高端船舶建造能力 [3] - 2024年全球新接订单排名第五、中国第四 [3] 产能与技术 - 恒力重工构建了从核心部件到整船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2] - 船用发动机涵盖12G95主机及以下机型 [2] - 公司抓住IMO脱碳政策带来的绿色船舶置换机遇,加速布局智能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制造 [3] 未来发展与投资 - 公司正在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恒力重工战略发展,重点投资建设"恒力造船(大连)绿色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与"国际化船舶研发设计中心(一期)"两大核心项目 [4] - 此举将显著提升企业生产效能与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船舶及高端装备的制造能力 [4] - 公司正全力推动恒力重工向全球顶尖的智能绿色船舶装备制造商迈进 [4] 行业机遇 -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持续深化的时代机遇下,恒力重工作为船舶制造领域的新锐力量,正积极布局全球领先的智能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产业 [4] - 未来将持续深耕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益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4]
海南打造国际航运枢纽 推动航运业智慧赋能与绿色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23:42
海南自贸港航运枢纽建设 - 海南正全力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航运枢纽,以智慧赋能、绿色转型、制度创新为抓手打造航运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1] - 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 [1] - 截至2024年底形成"四方五港"格局,洋浦港4个20万吨级泊位即将投产,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将达550万TEU [1] 航运政策与航线网络 -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登记国际船舶64艘、总载重吨635万,居全国前列,累计为新造船舶退税4亿元、外籍船舶免税超11亿元 [2] - 吸引近千家航运企业集聚,完成26单内外贸同船加注,首创"全岛一港"注册等10余项制度创新 [2] - 截至2025年6月稳定运行72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新开通4条东盟国家航线及"洋浦—印度"直达外贸航线 [2] 智慧港口与绿色转型 - 全省港口推进数字化改造,海口港重点探索无人船舶驾驶技术应用和新能源车辆人船分离运输模式 [2] - 2025年底前全省港口岸电设施实现全覆盖,洋浦港试点"风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并规划甲醇加注基地 [3] 制度创新与国际接轨 - 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水运条例》,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开放政策体系 [3] - 扩大"国际中转"业务试点范围,推动船舶、船员、资金等航运要素跨境自由流动 [3]
船舶行业高景气 中国动力半年报业绩有望大增
证券日报· 2025-07-08 00:42
公司业绩预增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8亿元至11 5亿元 同比增长68 28%至141 90% [1] - 预计归母扣非净利润7亿元至10 5亿元 同比增长66 99%至150 49% [1] - 业绩高增长受益于船舶行业高景气与政策支持双重驱动 [1] 业务与订单情况 - 公司主营七类动力业务及机电配套业务 涵盖燃气 蒸汽 柴油机等动力领域 [1] - 截至4月份在手订单约620亿元 低速柴油机订单排产至2028年 [2] - 2025年交付的低速机多为2022年承接订单 价格较去年交付订单上涨 [2] 行业驱动因素 - 全球造船业处于新周期上行阶段 绿色动力船舶订单爆发式增长 [1] - 1-4月中国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量 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市场49 9% 67 6% 64 3% [2] - 中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从2021年31 5%增至2024年78 5% [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低速柴油机销售规模快速增长 船用低速发动机价格增长带动毛利率提升 [2] - 成功研发甲醇双燃料 氨燃料等低碳发动机应对IMO减排要求 [3] - 提升低碳零碳主机占比 优化新能源汽车低压电池等高附加值产品结构 [1]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在LNG船 大型集装箱船 汽车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取得突破 [3] - 绿色智能船舶技术优势叠加政策支持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4] - 头部企业有望通过维保服务和技术迭代进一步打开盈利空间 [4] 成本与盈利优化 - 深入贯彻"成本工程" 聚焦三项费用压控提升产品盈利能力 [2] - 柴油机板块量价齐升叠加降本增效措施使毛利率显著提升 [1]
逐“绿”而兴 “智”造未来——访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温永生
搜狐财经· 2025-06-18 17:02
新造船订单与业务结构 - 公司手持订单中绿色船型占比超过90%,以21万吨散货船和超大型矿砂船为主,兼顾大型油轮和中型集装箱船 [3] - 已建造交付4艘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32.5万吨甲醇双燃料超大型矿砂船订单生效6艘 [8] - 主攻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21万吨氨双燃料散货船、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等绿色船型 [4] 绿色船舶技术突破 - 突破氨动力船舶总体设计、适用规范应用、氨动力系统配置设计等关键技术,实现安全性能优化 [7] - 研发LNG双燃料散货船、甲醇燃料系列散货船和矿砂船,以及新型LNG加注船、氨加注船 [8] - 在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中,通过风力转子等技术实现推进功率降低7.2%,日油耗减少5吨 [15] 修理改装业务发展 - 聚焦LNG、氨燃料、甲醇燃料绿色动力改装及FPSO、FLNG等高端海工改装业务 [7] - 拥有40万吨修船干船坞等设施,承接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结构改造与系统升级 [11] - 完成脱硫塔加装、空气润滑气泡减阻系统等绿色改装项目,采用超高压水除锈技术实现环保修船 [11]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 - 2025年计划建设数字化分段建造车间、工业5G+数字孪生智慧厂区仓储物流等项目 [13] - 未来将构建统一数字孪生智慧工厂底座,整合三维数字模型、AI大模型等技术 [13] 与中国船级社合作成果 - 合作船舶总数达63艘,累计载重吨位1191万,涵盖超大型矿砂船、大型散货船等多种船型 [13] - 在26.2万吨超大型矿砂船项目中首创九舱九口设计方案,攻克单舱高速装载技术难题 [14] - 联合成立"姚建伟新造船技术创新工作室",推动散矿船型技术研究与智能制造 [15] 未来发展方向 - 瞄准绿色、低碳、智能技术方向,巩固大型散货船和超大型矿砂船全球领先地位 [4] - 研发全系列氨动力和甲醇动力散货船、矿砂船及油船船型储备 [8] - 深化与中国船级社在氢燃料、氨燃料等零碳技术及智能船舶认证领域的合作 [16]
首制船接连交付出海 拳头产品创新不断扬州船舶海工冲刺“500亿”
新华日报· 2025-06-17 07:16
行业动态与技术创新 - 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交付全球最大汽车滚装船"安吉宏盛号",拥有9500个车位,刷新世界纪录 [1] - 扬州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72家规上企业2023年产值431.8亿元,同比增长23.1%,增幅居新兴产业链榜首 [1] - 中船澄西扬州船舶公司通过三大工艺革新(精确钻孔技术、机舱油漆作业拆分、电脑模拟预演)将62000吨重吊船建造周期压缩22.6%,手持订单45艘排至2028年 [2] - 招商局金陵船舶通过船坞接长工程和数字化管理创新实现滚装船批量化生产,单船建造周期大幅缩短,交付量居世界第一 [2] 绿色船舶与低碳转型 -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交付全球首制万吨级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年减排2918吨二氧化碳,计划2024年6月交付16000箱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可减少8.9%碳排放 [3] - 新大洋造船交付全球首艘950箱甲醇双燃料支线集装箱船,签约MR油轮项目,适配未来甲醇燃料需求 [3] 产业链协同与政策支持 - 扬州发布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五大行动(产业升级焕新、创新能力提升等),目标2026年产值500亿元 [4] - 产业链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合作,扬州中远海运重工通过"大厂带小厂"模式带动本地企业进入国际供应链 [4] - 目标高技术船舶占全省市场份额40%,配套产业占比提升至30% [4]
心智观察所:14年的博弈,中国造船是如何取代韩国霸主地位的
观察者网· 2025-06-02 09:12
全球造船业格局演变 - 中国造船业2024年以74.7%的新船订单份额终结韩国20年霸主地位,改写全球造船版图 [1] - 造船业主导权更迭伴随技术、规模与国家意志碰撞,历史轨迹从英国、日本到韩国,最终转向中国 [1][3] - 2000年韩国以40%市场份额超越日本时,中国仅占4%订单量,2010年首次超过韩国进入顶级行列 [3] 中韩造船业竞争数据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面领先:完工量55.1%、手持订单量61.4%、新接订单量74.7%,韩国分别为25.6%、24.1%和17% [4] - 中国新接订单量达8711万载重吨(同比+51.7%),手持订单2.0872亿载重吨,韩国新接订单仅1098万修正总吨(CGT) [4] - 2024年7月韩国短暂以40%订单反超,但9月中国以90%市场份额强势回归 [4][5] 中国造船业竞争优势 - 规模效应:2024年承接全球71%CGT订单,集装箱船占83%、干散货船78%、油轮及化学品船76% [6] - 产业集群:江苏靖江2022年完工量占全球9.3%,新接订单占全球10.2%,手持订单占全球10.7% [6] - 产业链整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CSSC)通过设计-采购-建造闭环体系提升效率,2024年吸收中国船舶重工进一步优化资源 [6] 技术突破与高端船型进展 - LNG运输船:中国订单占比从0%升至2024年48%(韩国50%),打破韩国2018-2019年94%的垄断 [8] - 大型邮轮:2024年交付首艘自主研发"爱达·魔都号",涉及2500万零部件,技术复杂度比肩航母 [8] - 绿色船舶:中国承接全球70%以上订单,覆盖LNG双燃料、甲醇双燃料、氨燃料船等,韩国仅集中在LNG双燃料船 [8][9] 标志性技术成果 - 全球首艘LNG动力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远瑞洋"由大连船舶重工2022年交付 [9] - 最大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Höegh Aurora"由招商局重工江苏船厂2024年交付 [9] - 最大700标箱纯电动力集装箱船"绿华山"由江南造船2024年交付 [9][11]
研判2025!中国全回转起重船行业市场现状、产业链及未来趋势分析:全回转起重船广泛应用于海上风电、海洋工程等领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7 09:12
起重船行业概述 - 起重船又称浮吊,专供水上作业起吊重物,广泛应用于海上风电施工、海上大件吊装、桥梁工程建设等领域 [1][2] - 按结构分为回转式(机动性强但起重能力较小)和固定扒杆式(起重能力强大但转向受限) [1][2]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23年115.5亿美元增至2024年123亿美元 [1][7] 全回转起重船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球领先: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占全球55.7%)、新接订单11305万载重吨(占全球74.1%)、手持订单20872万载重吨(占全球63.1%) [5] - 2024年交付多艘大型全回转起重船,包括4000吨"海洋风电76"号、5000吨"铁建起重5000"轮、2200吨华南最大全回转起重船 [1][9] - 中国在散货船(占比46.8%)、集装箱船(36.9%)、油船(8.1%)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5] 产业链分析 上游 - 船用柴油内燃机2024年销量5.72万台(同比+1.2%) [13] - 钢材价格从2024年初4200元/吨降至2025年4月3400元/吨 [15] 下游应用 - 海上风电:2024年中国累计装机4331万千瓦(新增562万千瓦),连续七年全球新增市场第一 [17] - 海洋油气:2024年全球勘探开发投资2096亿美元(四年CAGR 11%),中国海洋石油产量6550万吨(2025年预计6800万吨) [19] 行业发展趋势 - 绿色化:政策推动船舶制造业低碳转型,2030年目标建成绿色发展体系 [21] - 智能化:如"秦航工5000"配备智能化电站实现无人管理 [22] - 大型化:需求驱动起重船向海上风电、油气开发等重型作业领域发展 [23] 主要企业动态 - 江苏韩通赢吉重工交付4000吨"海洋风电76"号 [1][9] - 上海振华重工交付5000吨"铁建起重5000"轮 [9][10] - 中交四航局交付华南最大2200吨全回转起重船 [9][10]
中国造船业“超级周期”启幕:全球69%订单背后的技术突围与重组革命
华夏时报· 2025-05-23 15:06
行业表现 - 2024年4月中国船企新承接51艘、251万修正总吨新船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69% [1] -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58.8%,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49.7% [2] - 2025年1-4月中国船企新船订单全球占比54%,手持订单量9467万修正总吨,全球占比59% [7] 技术突破 - 沪东中华交付全球首艘第五代大型LNG运输船,承接卡塔尔"百船计划"24艘超大型LNG船订单 [2] - 2024年中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78.5%,覆盖LNG双燃料、氨燃料预留等主流船型 [2] - 中船防务自主设计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标志深海资源开发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3] 企业动态 - 中国船舶手持订单排期至2029年,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进入关键阶段 [1] - 中国船舶2024年末累计手持民船订单322艘、2461万载重吨、2170亿元,中高端船型占比88% [4]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为A股市场最大规模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 [4] 市场数据 - 2025年4月克拉克森新造船价格指数187.11点,同比上涨1.7% [8] - 17.4万立方米级LNG运输船平均单船价格2.55亿美元,VLCC平均1.25亿美元,超大型集装箱船平均2.735亿美元 [8]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船厂新签订单1980万载重吨/895万修正总吨,金额29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6%/46%/35% [8] 战略布局 - 中船集团围绕"高端、绿色、智能、深海、极地"五个维度加快科技创新布局 [3] - 中国船舶工业需加速推进硬件软件化、软件智能化进程以适应全球新需求 [9] - 中国船舶工业连续15年稳居三个世界第一,造船能力超越全球第二至第十名国家之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