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造船业
icon
搜索文档
九三阅兵后,北约秘书长:中国在造船领域已远超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根本无法追上
环球网· 2025-09-05 11:28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倩】"北约秘书长吕特就美国海军与中国(的差距)发出严厉警告",美国《新闻周刊》9月3日以 此为题报道称,在中国九三阅兵仪式展示出包括潜射洲际导弹在内的一系列先进武器后,吕特4日表示,中国在造船领 域已远远超越美国及美国的西方盟友。 "谈到造船业,以及我们的海军——尤其是美国海军——我真的很担心。"吕特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参加英国智库国际战略 研究所主办的防务峰会时表示,"如今,中国现役舰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而美国的造船速度根本无法追上中国当前步 伐。" 吕特同时表示,欧洲造船市场正在发展,"但如果我们希望共同弥补这一缺口,就需要做得更多"。 《新闻周刊》评论说,美国海军是西方主导性的海上力量,但其"兵力分散且注意力分散"。维持一只庞大舰队运转、保 养并配备充足人员已经耗资巨大,更不用说装备先进武器。 报道提到,相关评估称,中国大部分舰艇都是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现代化舰艇和潜艇。"中国的造船能力整体上大约是 美国的200倍。"国际战略研究所海军力量与海上安全高级研究员尼克·柴尔兹近日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相比之 下,美国造船业长期饱受工期延误与成本激增的困扰。 《新闻周刊》称,美国退役海 ...
中国重工正式终止上市——全球最大上市造船企业诞生! | 航运界
搜狐财经· 2025-09-04 20:00
换股吸收合并交易安排 - 换股实施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9月4日 中国重工股东按1:0.1339比例转换为中国船舶股票[2] - 中国重工A股股票于2025年9月5日终止上市 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4][6] - 非整数股处理按小数点尾数排序分配 尾数相同则随机分配直至换股数与计划发行股数一致[1][8] 交易审批与法律程序 - 交易于2025年7月18日获证监会注册批复[6] - 中国重工2025年8月14日提交终止上市申请 8月18日获上交所受理 8月29日获终止上市决定[6] 财务与业务规模影响 - 交易金额达1151.50亿元 为A股史上最大规模重组及全球船舶业最大合并案例[10] - 合并后总资产超4000亿元 年收入突破1300亿元 成为全球最大上市造船企业[10][14] - 2024年上半年中国船舶营收403.25亿元(同比+11.96%) 归母净利润29.46亿元(同比+108.59%)[12] - 中国重工上半年营收326.21亿元(同比+47.56%) 归母净利润17.45亿元(同比+227.07%)[12] 业务协同与战略整合 - 消除同业竞争 整合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优质资产[11][14] - 推动船舶制造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提升研发制造协同效应[14] - 中国船舶聚焦船舶海工装备 中国重工专注舰船研发设计制造[11] 订单与市场地位 - 中国船舶上半年新接民品船舶订单59艘/543.98万载重吨/489.05亿元 绿色船舶占比超50%[13] - 中国重工新接订单47艘/838.26万载重吨 绿色船型占比35.19%[13] - 截至2025年6月底 中国船舶手持民品订单333艘/2649.11万载重吨/2334.87亿元[13] - 中国重工手持订单229艘/3493.92万载重吨 较上年末增长15.3%[13]
高盛:全球造船业将在2032年前进入升级周期
华尔街见闻· 2025-09-04 17:32
全球造船业正蓄势待发,高盛分析师预计,在脱碳要求、老旧船队更新以及全球贸易增长的共同驱动 下,行业将迎来一个持续至2032年的多阶段上行周期。其中,中国造船厂凭借其产能扩张和成本优势, 有望在全球市场份额争夺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份来自高盛的最新报告指出,全球造船业正迎来一个长达数年的升级周期,中国造船厂将在其中扮演 核心角色。 高盛9月2日的报告预测,在环保法规、船队老化和贸易增长的共同推动下,全球造船业正进入一个可能 持续到2032年的"多阶段、长期上行周期",并带来价值1.2万亿美元的新船订单。在此轮扩张中,中国 造船厂将主导全球产能增长。 我们看好造船业的长期上行周期,并认为环保要求和老旧船队的替换需求将是关键的长期驱动因素。 脱碳与船队更新:驱动新订单的关键引擎 中国主导产能扩张 高盛预计,新造船价格在2025-2028年期间将保持高位,尽管可能较2024年峰值略有回调12%,但主要 得益于产能纪律性和结构性更强的新订单需求。报告强调,全球产能扩张主要来自中国的造船厂,而韩 国和日本的造船厂则保持相对保守的水平。 高盛基于对全球400多家造船厂的排期和历史交付数据以及已公布的产能扩张计划进行的自下而上 ...
中船南北合并,能否在美国管制下逆风飞扬?
日经中文网· 2025-09-04 16:00
核心观点 - 中国船舶集团通过合并旗下核心公司中国船舶工业和中国船舶重工 旨在提升生产及研发效率 巩固全球造船业第一地位 同时应对美国政策带来的订单下降压力 [2][4][5] - 美国政府对运营中国建造船舶的海运公司征收入港费用 导致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减少 但可能加速中国企业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 [7][8][11] 合并背景与结构 - 合并采取中国船舶工业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的形式 中国船舶重工将于9月5日摘牌退市并注销法人登记 [4] - 合并后新公司销售额将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2024财年) 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4] - 中国船舶工业与中国船舶重工原为一家国有企业 1999年分拆为"南船"和"北船" 2019年设立共同控股公司中国船舶集团 [5] - 完全合并旨在解决业务重复问题 合并报告72次提及"同业竞争" 证券公司预计整合可降低业务运营成本8%~10% [6] 行业地位与订单表现 - 2024年中国船舶工业与中国船舶重工总接单量达2862万载重吨 位居世界第一 是日本造船企业合计1008万载重吨的近3倍 [5] - 2025年1~6月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4433万载重吨 同比减少18% 为三年来首次上半年下降 [10] - 中国船舶工业1~6月新接订单量543万载重吨 同比减少36% 中国船舶重工838万载重吨 同比减少28% [10] - 民营造船企业扬子江船业1~6月新接订单仅14艘 比去年减少8成 上半年订单完成金额仅占全年计划9% [10] 外部环境与应对策略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2025年秋季征收入港费用 对运营中国建造船舶的海运公司停靠美国港口时征收费用 [7][8] - 美国政策导致面向美国从事物流业务的船东暂停向中国造船公司下单的趋势扩大 [8] - 集团重组可通过提高业务效率节省资金 提升订单谈判中的价格竞争力 可能抵消部分美国入港费用影响 [10][11]
全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9-04 13:21
核心观点 -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5年累计新增投放制造业项目122个 投资金额超450亿元 积极支持制造强国建设[1] 金融支持力度 - 近5年累计新增投放制造业项目122个 投资金额超450亿元[1] - 灵活运用不良资产收购 市场化债转股等业务模式 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2] - 通过"不良资产收购+实质性重组"模式帮助无人机企业重要股东缓解阶段性财务危机[2] - 2025年5月参与赛力斯汽车增资扩股 支持新能源车企发展[3] - 设立专项基金参与中创新航增资 定向偿还企业对外金融负债[3] 企业纾困案例 - 纾困无人机头部科技企业 避免企业股权价格贬损 维护股权结构稳定[2] - 参与赛力斯汽车增资扩股 支持企业壮大资本实力 控制资产负债率[3] - 参与中创新航市场化债转股 助力企业降低负债率 加快创新发展[3] - 参与中利集团破产重整 帮助企业卸下近百亿元债务包袱 保住2600余名职工就业岗位[4] - 支持增洲系公司破产重整 解决原超过18亿元债务问题 新引入产业投资人释放36艘新造船订单[5] - 推进磷化工龙头破产和解 通过"产业+金融"结合助力解除退市风险 重整后市值大幅提升[6] 产业转型升级 - 助力合肥市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链主"企业 拓宽资本金融资渠道 降杠杆调结构[7] - 2024年3月增资英诺赛科 缓解债务压力 支持企业扩产和推进上市 成功实现港股上市[7] - 支持青海省盐湖产业地方国企 助力高质量碳酸锂项目建设投产 修复区域信用状况[8] 业务模式创新 - 采用"定制组包+主动收购+分别重整+产业赋能+分类处置"一揽子方案处理增洲系公司重整[5] - 联合产业投资人定制"庭外债务重组"衔接"庭内重整和解"方案处理磷化工企业危机[6] - 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等投行化手段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发展[7]
高盛:全球造船业将在2032年前进入升级周期,主要扩张来自中国造船厂
华尔街见闻· 2025-09-02 11:00
一份来自高盛的最新报告指出,全球造船业正迎来一个长达数年的升级周期,中国造船厂将在其中扮演 核心角色。 高盛9月2日的报告预测,在环保法规、船队老化和贸易增长的共同推动下,全球造船业正进入一个可能 持续到2032年的"多阶段、长期上行周期",并带来价值1.2万亿美元的新船订单。在此轮扩张中,中国 造船厂将主导全球产能增长。 我们看好造船业的长期上行周期,并认为环保要求和老旧船队的替换需求将是关键的长期驱 动因素。 脱碳与船队更新:驱动新订单的关键引擎 分析师预测,2025年至2032年间,全球新船订单总量将达到4.41亿修正总吨(CGT),总价值高达1.2万 亿美元。 其中,脱碳法规将贡献26%的需求,船队替换需求将占据48%,而贸易增长则贡献26%。报告指出,脱 碳和替换需求将通过持续推动新船订单来延长此次上行周期,尤其是在2029年之后,届时2009-2012年 交付的船舶将超过20年船龄,急需被更环保的新船取代。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 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 ...
李在明赠特MAGA帽,中韩制造业全面冲突,韩国已决心彻底倒向美国
搜狐财经· 2025-09-02 07:49
韩国总统李在明访美时送出的十顶MAGA帽,背后竟牵扯着1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赌注——这个曾自诩"经济靠中国"的国家,正毫不犹豫地把整个造船业押 注在美国身上。 韩华集团宣布向费城造船厂注资50亿美元,计划将年产量从不到两艘提升至20艘以上。 而这还只是开始。 韩国整体计划向美国造船业投入1500亿美元,包 括升级船厂、培训工人,甚至直接支持美国海军的舰艇维护任务。 这已远超普通外交示好的范畴,更像是一场由国家主导的产业迁徙。 李在明在访美期间公开表态,韩国不能再走"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路线。 这番话被外界解读为韩国对外经济战略的彻底转向。 尤其在美国持续推进 对华科技封锁的背景下,韩国似乎已选择完全站入美国阵营。 从历史角度看,韩国的选择并非毫无缘由。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仅约10万平方公里、资源匮乏却拥有超过5000万人口的国家,它始终依赖与大国结盟来维持 生存和发展。 二战之后,韩国通过参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所谓"血税"换取美国支持,获得初步工业化资金。 但产业转移从来不是零成本游戏。 韩国国内已有声音担忧,如此大规模对外投资将导致本土产业空心化。 尽管韩华强调不会影响本国产能,但百亿级别的 资金 ...
广东掘金深蓝,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21:53
海洋经济政策与规划 - 广东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和《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1] - 省委成立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并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 聚焦打造"海上新广东"[4] 海洋能源发展 - 阳江市电力能源总装机容量超2280万千瓦居广东首位 其中绿色能源占比约50%[1] - 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 已并网超600万千瓦占广东省50% 全国排名第二[1] - 在建和前期工作项目700万千瓦 待竞配700万千瓦 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1] 海洋牧场与渔业 - 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完成第三年养殖投苗[2] - 深水网箱规模及数量居全省第二 水产品年产量达122.91万吨[2] - 建成全国最大海水鱼苗基地 海水鱼苗产量全省第一[2] - 预制菜产能突破8万吨[2] - 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居全国首位 海水产品产量全国前列[2] 产业链与技术创新 - 海洋专利前三领域为海水淡化处理 船舶制造 水产品加工[2] - 形成上游育种创新-中游智能化养殖-下游预制菜与品牌的完整产业链[2] - 海洋牧场配套船舶需求为中小船厂提供效益增量[2] - "AI+海洋"应用潜力巨大 可向无人化智能化升级[2] 区域发展实践 - 潮州饶平县投资2.12亿元建设预制菜省级现代产业园 培育产业龙头[3] - 发展跨境电商和冷链仓储物流 推动农产品出海[3] - 珠海 湛江 茂名 阳江 潮州等海域海水资源条件优越[2] 滨海旅游与文旅融合 - 广东海岛资源丰富 滨海旅游前景广阔[4] - 联合央视打造《奔赴山海不负热爱》广东海岛音乐会[3] - "请到广东过暑假"成为暑期热邀约 带动文旅消费市场[3] - 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推进文旅融合扩大消费[4]
学习笔记|广东掘金深蓝,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16:29
政策与规划 - 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并实施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1] - 广东省委成立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并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 聚焦打造"海上新广东"和全方位推进海洋强省建设[4][5] 海洋能源发展 - 阳江市电力能源建成装机容量超2280万千瓦居广东首位 其中绿色能源占比约50%[1] - 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 其中并网装机容量超600万千瓦占广东省50%居全国第二[1] - 在建和前期工作项目700万千瓦 待竞配700万千瓦均位居全国第一[1] - 国际风电城已汇聚多家龙头企业[1] 海洋牧场与渔业 - 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已完成第三年养殖投苗[2] - 深水网箱规模及数量居全省第二 水产品年产量达122.91万吨[2] - 预制菜产能突破8万吨 建成全国最大海水鱼苗基地且海水鱼苗产量全省第一[2] - 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居全国首位 海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2] - 形成上游育种创新-中游智能化养殖-下游预制菜与品牌建设的完整产业链[2] 科技创新与装备制造 - 广东海洋专利数前三的科研领域为海水淡化处理、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水产品加工[2] - 海洋制造业可向无人化、智能化升级 依托广东造船业优势和广阔海域面积[2] - 海洋牧场配套小型船舶可为中小船厂提供效益增量[2] 区域发展实践 - 潮州饶平县投资2.12亿元建设预制菜省级现代产业园 培育预制菜产业龙头并发展跨境电商与冷链物流[3] - 采用"科技赋能、生态优先、全链融合"模式建设"蓝色粮仓"[3] - 珠海、湛江、茂名、阳江、潮州等海域具备良好海水资源条件[2] 滨海旅游与文旅融合 - 广东海岛资源丰富 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等活动推动暑期文旅消费市场[4] - 联合央视新闻打造《奔赴山海 不负热爱》广东海岛音乐会 覆盖央视新闻融媒体矩阵和总台文艺频道[3] - 加快旅游强省建设 推进文旅融合和扩大文旅消费[4]
新“超级船厂”诞生!同城两大船厂年内正式合并
搜狐财经· 2025-08-30 15:54
合并重组计划 - HD现代重工与HD现代尾浦将于2024年12月完成合并 新公司名称为HD现代重工 合并需经股东大会批准及企业合并审查程序 [2] - 合并换股比例为HD现代重工1股换HD现代尾浦0.4059146股 合并后存续公司为HD现代重工 HD现代尾浦将解散 [5] - 合并日程定于10月23日股东大会批准 12月1日完成合并登记 [5] 战略目标与市场背景 - 合并旨在实施海洋军工领域"超级差距"战略 整合技术经验以引领全球海洋军工市场增长 [2] - 全球海洋军工市场未来10年新合同规模达3600亿美元 各国计划新增超过2100艘舰艇 [2] - 公司目标到2035年军工业务年营业收入达10万亿韩元(约71.6亿美元/512亿元人民币) [3] - 将拓展破冰船等特种船舶市场 应对北极圈开发需求 [3] 协同效应与竞争优势 - 合并通过规模大型化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 增强全球造船市场绝对竞争优势 [2] - 整合HD现代重工舰艇建造经验与HD现代尾浦中型船坞设备及熟练劳动力 形成多规格军用舰艇生产能力 [3] - HD韩国造船海洋将加速技术整合 集中研发设计力量以减少技术风险并提升开发速度 [3] 海外市场布局 - 新加坡投资法人将于2024年12月成立 负责管理越南、菲律宾等海外生产基地及新业务合作 [4] - 利用海外船厂竞争力恢复散货船油船等普通商船市场份额 同时简化决策流程提升效率 [4] 财务业绩与目标 - 2024年HD现代重工营业收入144865亿韩元(约760亿元人民币) 营业利润7052亿韩元(约37亿元人民币) 营业利润率4.87% [6] - 2024年HD现代尾浦营业收入4.63万亿韩元(约243亿元人民币) 营业利润885亿韩元(约4.64亿元人民币) 营业利润率1.91% [6] - 2025年接单目标合计135.51亿美元(约969亿元人民币) 其中HD现代重工97.51亿美元 HD现代尾浦38亿美元 [8] - 2024年第一季度HD现代重工营业利润率11.35% HD现代尾浦5.79% 第二季度分别为11.37%和7.24% [7] 业务整合规划 - 合并后将优先安排HD现代尾浦4座船坞中的2座用于特种船建造 [5] - 新公司将在韩美造船合作项目MASGA中发挥主导作用 并扩大美国军工业务并购及联合建造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