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搜索文档
沪深交易所对“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的差异对比
梧桐树下V· 2025-07-01 18:39
深交所与上交所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比较 核心观点 - 两交易所对轻资产认定标准完全一致,但对高研发投入的认定存在差异:深交所满足任一条件即可(三年平均研发占比≥15% 或 累计研发≥3亿元且平均占比≥3%),上交所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三年平均研发占比≥15%或累计研发≥3亿元 + 研发人员占比≥10%)[1][3][4] - 对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两所均允许补充流动资金/偿债比例超30%,但深交所要求超限部分原则上用于主业研发投入,上交所无此限制[2][4] - 深交所额外规定: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补充流动资金/偿债比例不得超过30%,上交所无此条款[2][4] 适用范围 - 深交所规则适用于创业板,上交所规则适用于科创板[3] 轻资产认定标准 - 两所均要求:最近一年末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实物资产(含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占总资产比重≤20%[3][4] 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 **深交所**:符合以下任一条件 - 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15% - 三年累计研发投入≥3亿元且三年平均研发占比≥3% [1][3][4] - **上交所**:需同时满足 - 三年平均研发占比≥15%或累计研发≥3亿元 - 最近一年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10% [1][3][4] 特殊情形处理 - 不符合认定标准但属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公司,两所均允许突破30%补充流动资金限制,需充分论证合理性[2][4] - 深交所明确超限资金应优先用于主业研发,上交所仅要求符合《18号意见》原则[2][4][5] 信息披露要求 - 两所均需在募集说明书中披露:轻资产构成及占比、三年研发数据、超限资金合理性、研发投向及转化预期等[4] - 保荐机构需核查:资产科目归集准确性、研发投入口径合理性、内控制度有效性等[4] - 实施后需在年报中披露超限资金使用进度、研发项目进展及变更情况[5] 资金用途变更限制 - 深交所规定超限部分变更用途后仍需用于主业研发,上交所要求符合《18号意见》相关原则[5] - 违反变更规定的公司需在下次融资时调减对应募集资金规模[5]
博时市场点评7月1日:两市涨跌不一,成交有所缩量
新浪基金· 2025-07-01 17:11
市场表现 - 沪深两市涨跌不一,上证指数上涨0.39%至3457.75点,深证成指上涨0.11%至10476.29点,创业板指下跌0.24%至2147.92点,科创100上涨0.41%至1074.93点 [4] - 申万一级行业中综合、医药生物、银行涨幅靠前,分别上涨2.60%、1.80%、1.54%,计算机、商贸零售、通信跌幅靠前,分别下跌1.18%、0.79%、0.45% [4] - 市场成交额缩量至14967.62亿元,两融余额上涨至18504.52亿元 [5] 经济数据 - 中国6月财新制造业PMI为50.4,高于上月2.1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回升至荣枯线上方,生产指数创七个月新高 [1] - 经济呈现弱复苏态势,但企业采购行为仍谨慎,价格指数处于低位,主动去库存持续 [1] 政策动态 - 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可享受10%税收抵免,政策有效期至2028年底,需连续持有5年以上,旨在鼓励外资长期投资并聚焦高新技术、绿色能源等领域 [2] - QDII额度新增30.8亿美元,支持境内机构合规开展跨境投资,缓解资本单向流动压力并促进全球资产配置 [2][3] - 深交所发布新规,松绑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的募集资金用途限制,提升融资灵活性,创业板超六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受益 [3] 海外影响 - 以伊冲突缓和及美联储鸽派言论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当前预期三季度开始降息,全年降息两次 [1] - 若美联储7月意外降息且中国央行同步宽松,可能成为流动性推动市场的催化剂 [1] 市场展望 - 短期指数维持震荡,中报业绩将成为主要逻辑,建议关注业绩向好或具备反转逻辑的方向 [1] - QDII额度扩容中长期或提升境内投资者对港股及海外中概资产的关注度 [3] - 新规有望引导资金向创新领域倾斜,优化资本市场结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