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产业低碳转型

搜索文档
碳路中国 | 中国氢能驶入快车道:3650万吨背后的绿色引擎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13:10
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氢能生产与消费规模达到3650万吨,跃居全球首位,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中贡献率超过一半 [6] - 全国已有超过560项氢能专项政策落地,22个省级行政区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布局氢能 [6] - 中国累计涉氢专利申请数量超过8万件,占全球总量的27%,位居全球第一 [7] 吕梁氢能产业实践 - 吕梁拥有3800万吨焦炭年产能与35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为氢气制备提供丰富原料 [2] - 吕梁已形成13万吨制氢产能,拥有11座加氢站,投运氢燃料汽车超过600辆 [4] - 吕梁开通至天津、跨越700公里的氢能重卡运输线路,实现从源头制备到远程应用的全链条打通 [4]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吕梁市政府每年设立不低于1亿元氢能产业支持资金,减免氢能车辆过路费用,开放氢能车辆路权 [4] - 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台,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 [6] 商业模式与应用场景 - 吕梁率先打通"氢能重卡+长途运输"闭环应用场景,验证氢能在重载运输领域的商业化可行性 [9] - 中国西部产业园区将光伏风电制氢装置和运行系统结合,减少运输损耗、提高使用效率,未来可形成"零碳工业园" [9] - 氢能叉车已形成规模化市场效应,氢能重卡运行将带动中下游协同发展 [9] 国际合作与技术突破 - 2024年全球清洁氢能项目投资总额达到750亿美元,项目数量从2020年的228个激增至1572个 [7] - 中国自主研发的"氢腾"燃料电池在南极秦岭科考站成功实现发电,首次将氢能送入极地能源系统 [7]
山西大学团队提出高碳产业低碳转型新方案
科技日报· 2025-06-04 18:32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建立了"化工—环境—经济"融合的动态混合评估模型,构建覆盖全国361家钢 铁厂、331焦化厂、1531家水泥厂的点源数据集及空间匹配模型,系统研究了焦炉煤气—废渣协同减碳 效益,阐明了当前产业布局与资源约束下,煤—焦—冶—建—化产业链共生的脱碳潜力。 6月3日,从山西大学获悉,日前,该校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程芳琴团队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鲁玺联合在《自然·可持续性》期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构建了"尾气—熔渣协同循环体系", 并提出分阶段脱碳技术路线图,系统研究了焦炉煤气—废渣协同减碳效益,阐明当前产业布局与资源约 束下,煤—焦—冶—建—化产业链共生的脱碳潜力。 工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钢铁—焦化产业贡献了全球工业碳排放量的30%,其 伴生的高温熔渣(1600℃)与工艺尾气(含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蕴含大量热能与碳氢资源,然而 其中的物质—能量协同减碳潜力尚未充分开发。 该研究系统量化了煤基产业废弃物能—质循环的深度脱碳潜力,为高碳工业低碳转型与循环经济发展提 供了借鉴。 责任编辑:王萍 论文构建了以吸附重整技术链接"渣热回收—吸附重整—高炉喷吹—建材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