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重卡

搜索文档
六款新型氢能重卡同期下线 鹏飞集团引领商用车氢能化变革 定义氢能重卡新标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9 14:09
在与会领导的共同见证下,鹏飞集团旗下东风特汽与博世氢动力、未势能源等六家核心供应商签署 合作协议,携手共建氢能重卡产业链生态圈。博世氢动力公司总经理肖浩栋作为供应商代表发言,表示 将深化与鹏飞集团的协同创新,共同加速氢能重卡的商业化推广与应用。 业内专家指出,氢能重卡是我国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之一。鹏飞集团依托全球行驶 里程最长的氢能车队运营经验,以及覆盖-40℃至50℃极端环境的可靠性验证,率先实现多款氢能重卡 批量下线,并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这不仅有力推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也为我国新能 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彰显企业在绿色变革中的技术领先与产业担当。 此次下线的六款氢能重卡在产品轻量化设计、能耗效率、续航能力等方面实现系统性技术突破,该 系列车型整备质量最轻可至9980kg,氢耗最低达7.5L/百公里,续航里程超650公里,加氢仅需20分钟, 极大缓解中长途干线运输的里程焦虑。2款大功率燃料电池及小容量动力电池,续航里程达650Km以 上、综合氢耗低于7.8kg/100km; 4款小功率燃料电池及大容量动力电池、续航里程480公里、综合能耗<1.6元/公里。此次下 ...
更安全、更绿色、更智能 从煤博会看煤炭行业新图景
新华社· 2025-09-16 12:29
第十九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核心内容 - 第十九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与第三届西部氢能博览会于陕西榆林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的900多家能源企业和制造厂家展示技术和装备 共同勾勒更安全、更绿色、更智能的煤炭行业新图景 [1] 更安全:新技术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系数 - 林州重机集团自主研发三伸缩立柱掩护式液压支架 支护高度范围覆盖2.5米至7.0米 无需频繁更换设备适应不同高度煤层 立柱千斤顶采用内外壁激光熔覆提高安全性能 [2] - 英杰达技术有限公司展示工业无人车 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AI算法 在复杂环境中自主运行 通过雷达和摄像头识别障碍物实现自动避障或停车 用于解决高危环境下样品配送问题 [3] - 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坚持机械换人理念 梳理重体力作业126项 累计研发应用39种329台机器人 成功替代85项重体力作业 实现采煤、掘进、安控和救援等5类机器人应用全覆盖 [3] - 无人采煤设备和各类机器人应用改变传统生产模式 极大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系数 [5] 更绿色:变废为宝成为行业共识 - 陕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展示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技术 建立完善瓦斯抽采利用工艺技术体系 探索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 [5] - 延长石油集团展示煤矸石充填技术 将煤矸石制成泥浆充填到岩层裂隙中实现变废为宝 正在一处煤矿筹建煤矸石充填项目加快技术推广应用 [5] - 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 其中煤制氢产能约2800万吨/年 产量约2070万吨 [6] - 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展示氢燃料电池通勤车、氢能重卡、50标方电解水制氢撬装产品 榆林零碳产业园氢能示范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生产绿氢10万吨 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00万吨 未来绿氢将大规模应用于煤化工项目 [7] - 煤炭开发到生产、储运、使用全流程清洁化已成为行业共识 [9] 更智能:为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深刻变革 - 林州重机集团创新推出虹膜识别智能储物柜 识别时间不到1秒 错误率仅为万分之一 柜中增加通风、除菌功能 已在多个大型煤矿推广应用 [9][10] -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展示煤科卫士人工智能大模型 专门针对煤矿应用处理采煤、掘进、运输等专业问题 集成财务结算、产量跟踪等系统数据 大幅提升设备利用效率 [11]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 全国建有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建成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907处 煤矿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50% 超1.6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13] - 智能设备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深刻变革 从单一设备智能化到整个生产系统智能化 煤炭产业经历深刻数字变革 [10][13]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新华社· 2025-09-12 00:56
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突破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资源型地区发展把脉指向,要求"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 路子"。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资源型地区持续推进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不断迈出转型新步伐,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 展。 能源转型——"几字弯"筑起绿色能源新体系 黄河"几字弯",上演新"风光"。 作为传统煤炭大市,鄂尔多斯曾因能源结构单一、碳排放偏高而面临发展瓶颈。"'双碳'战略目标下,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已势在必 行。"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张秀玲说。 "几字弯"南岸的鄂尔多斯高原北缘,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 展的重中之重。" 昔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海中,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将炽热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板下沙地中,沙柳、柠条 等沙生植物茂密生长。 牢记总书记嘱托,鄂尔多斯主动跳出"舒适区",变压力为动力,驭风逐光、"氢"装上阵,加速重塑能源产业格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年发运量6年增长3.5倍
广西日报· 2025-09-06 10:27
通道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超过80% 预计2025年建成 将成为全国第三个具备江海联运能力的大通道[1] - 黄桶至百色铁路加快建设 预计2028年通车实现西线通道全线贯通[1] - 黔桂铁路增建二线计划2024年9月开工 崇左至凭祥铁路将于2024年内开通运营[1] 北部湾港发展成效 - 建成钦州港2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防城港20万吨级散货码头 北海港邮轮母港等重大项目[2] - 开通集装箱航线91条 实现东盟国家主要港口全覆盖[2] - 集装箱吞吐量从2019年382万标箱增长至2024年902万标箱 年均增长率达18.7%[2] - 2024年1-7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55万标箱 稳居全国前十 年内有望突破千万标箱[2] 通道运营规模扩张 - 海铁联运班列覆盖范围从中西部4省4站点扩展至18省163站点[2] - 班列年发运量从2019年11万标箱增长至2024年50万标箱 6年增长3.5倍[2] - 2024年1-7月累计发运32万标箱 同比增长2%[2] - 中越跨境直通班列(经凭祥口岸)开行1768列 同比增长65%[2]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 引进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 中远海运集团等国际港航企业参股北部湾港运营[3] - 与中国铁路成都局合资成立海铁联运平台企业 构建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模式[3] - 与重庆 贵州共同推动氢能重卡干线物流通道建设 加快构建西部"氢走廊"[3] - 平陆运河经济带形成新能源 绿色化工 先进装备制造等超百亿元产值主导产业[3] - 沿边临港园区引进比亚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等超百亿元重大产业项目[3] 贸易与产业链协同效应 - 通道沿线省份经广西进出口额从2019年3448亿元增长至2024年6769亿元 增幅近100%[3] - 2024年1-7月实现进出口额4463亿元 同比增长18%[3] - 中柬(北海)产业园 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建设推进 加速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3]
“十四五”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总净利润增幅73%
中国电力报· 2025-09-02 13:28
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 能源行业总净利润从2021年4476.91亿元跃升至2024年7755.28亿元 增幅73% 年均复合增长率20.02% [2] - 盈利增长模式从政策扶持和估值扩张转向成本控制、规模扩张及新能源转型 [6] 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 - 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双轮驱动:油气行业2024年净利润3536.15亿元较2021年翻番 电力行业2024年净利润2363.82亿元较2021年增长1765.63亿元 [5] - 单位油气操作成本降至9.76美元/桶同比下降6.0% 储能业务收入激增314%(锦浪科技) [6] - 新能源发电企业三年复合增长率14.60% 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达23.5%较2020年提升0.7个百分点 [5][11] 能源转型与投资 - 2024年中国能源转型投资总额8180亿美元 超过美国、欧盟和英国之和 [9] - 传统能源企业布局新能源:中国石油2025年一季度风光发电量16.8亿千瓦时同比增94.6% 中国华电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7.5%同比提升5.1个百分点 [12] 技术研发与创新 - 隆基绿能2024年研发投入50.14亿元较2020年增长93.5% BC电池组件效率突破26% [11] - 氢能企业重塑能源核心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41.8% 海外收入激增360.3% 亏损同比收窄28.7% [11] 盈利质量与现金流 - 电力企业分红金额和分红比例创历史新高 现金流强劲增长印证利润质量提升 [10] - 多能互补电源结构(如甘肃能源收购调峰火电业务)提升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 [10]
穹蓝映绿迎客来——天津推动绿色发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9-02 00:56
绿色发展政策与法规 - 天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并审议通过全国首部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立法主旨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2] - 天津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并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2] - 天津持续推动全面绿色转型以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 [4] 环境质量改善成效 - 截至8月30日天津全市优良天数比率达77.7% 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 [2] - 天津2024年全市煤炭消费同比减少194.23万吨 [2]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 [2]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 天津12家砖瓦企业全部停产淘汰且焦化工序企业转型退出 [2] - 天津拥有243家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覆盖多行业 [2] - 12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 循环经济与资源利用 -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废旧动力电池拆解线资源利用率超95% [3] - 新天钢钢铁集团通过废钢铁回收利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2万吨 [3] - 大港油田光伏发电年发电能力超1.5亿千瓦时 [3] 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 天津荣程新能科技集团氢能重卡运营规模达860辆 [3] - 氢能重卡运输将大量减少碳排放 [3] - 天津港的智慧化绿色化和数字化水平受国际关注 [4] 国际推广与产业输出 -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柬埔寨鲁班工坊定制光伏风电光热智慧能源管控教学装备 [4] - 天津绿色发展经验向海外推广以助力当地技能培训 [4] 区域产业升级案例 - 西青区王稳庄镇制钉产业全国市场占有率曾超40% 企业数量达上千家 [3] - 该镇通过产业转型与生态修复推动产业由散乱向集约转变并发展智慧农业 [3]
9月起,又一批商用车行业新规将实施!|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9-01 15:56
全国政策法规更新 - 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核电站乏燃料运输管理办法》,明确运输许可管理和应急保障措施,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3][4] - 国务院公布《农村公路条例》,强化超限运输治理和农村货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9月15日实施 [5][9] - 交通运输部修订《国际道路运输管理规定》草案,涵盖客货运管理及跨境运输检查等环节 [10][12] - 三部门联合开展车辆运输车专项治理行动(2025年7月至12月),严查外廓尺寸违规和临时号牌挂车运输行为 [14] - 新国标《公路避险车道设计规范》将于2025年10月1日施行 [16] 地方政策与举措 - 江苏省自2025年9月起免收高速公路救援拖车和吊车费用,两项费用占比总救援成本70%以上 [19] - 浙江省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司机之家"服务标准,计划新建19个、改造93个服务区,年底实现基本功能全覆盖 [21] - 甘肃省敦当高速实施差异化收费(2025年8月-2026年7月),普通货车通行费优惠40%、ETC货车优惠50%、ETC新能源货车优惠57.5% [24][25] - 河北省自2025年10月1日起全面推行高速公路电子发票,取消纸质票据 [26][28] - 湖南省发布《汽车客运站服务规范》,2025年10月18日实施,涵盖服务评价与信息化要求 [30] - 重庆市施行《公路货物运输超限超载治理办法》,禁止车辆改装并实行源头责任管理 [31] - 海南省试点"汽车维修码"平台,提供维修企业查询与评价功能,未来拓展保险对接服务 [34][35] - 内蒙古开展"司机之家"标准化提升行动,提供免费基础服务和保险保障,并于2025年9-11月专项治理车辆运输车违规行为 [37][38] 行业动态与市场表现 - 8月重卡销量达8.4万辆,同比增长35%,全年销量预计超百万辆 [45] - 氢能重卡领域出现1.6亿元招标大单,新能源公交车招标47辆 [46] - 多家商用车企业上半年业绩亮眼:潍柴盈利56亿元、宇通盈利19亿元,福田与重汽表现突出 [46]
“煤城”鄂尔多斯“绿”起来了
科技日报· 2025-08-27 09:37
核心观点 - 鄂尔多斯市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能源产业绿色智能转型 并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 实现能源基地低碳化发展 成为国家能源安全与城市转型的示范样本 [1][2][3][4][5] 煤炭产业智能化转型 - 全市煤炭储量超2500亿吨 日产量超200万吨 供应覆盖25个省区市 [1] - 内蒙古累计建成绿色煤矿180处 智能化煤矿215处 千万吨级煤矿全部实现无人化开采 [2] - 黑岱沟露天煤矿实现采运排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300吨级矿卡完成无人驾驶改造 [2] - 鄂尔多斯建成智能化煤矿148座 占全区70% 智能化产能达7亿吨/年 占内蒙古总智能化产能10.87亿吨/年的三分之二 [2] 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 - 零碳产业园形成"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 氢能重卡加氢8分钟续航500公里 排放仅为纯净水 [3] - 2024年产业园新能源产值超200亿元 同比增长100% 新能源产品出口额39亿元 增长63% [3] - 风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潜力1.4亿千瓦 相当于6.2个三峡电站 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 [3] - 2024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000万千瓦 累计装机达2124万千瓦 占内蒙古总装机规模的六分之一 [3] 科技创新平台支撑 - 全球首条电石法PVC无汞化生产线投产 产品纯度达99.99% 每吨成本降低1200元 年减排汞120吨 [4] - 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等平台支撑硅碳负极材料 智能运载机器人等技术孵化 [4] - 形成"应用场景提出问题-平台研发解决问题-产业落地验证成果"的创新闭环 [4] 人才培育与产业对接 - 通过人才新政2.0版 飞地建设 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形成人才虹吸效应 [5] -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开设氢能工程 储能科学等专业 年输送技术人才超5000人 [5] - 校企双元实训基地实现高校育才与产业用才精准对接 [5]
从氢能重卡到零碳船舶,探访东方氢港“绿”变丨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2:17
氢能产业发展战略 - 氢能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成为新一轮区域竞争热点赛道[2] - 嘉兴港区2018年切入新能源赛道 构建以绿色化工新材料为根基 航空航天与氢能产业为双翼的"1+2"产业格局[2] - 依托富集工业副产氢资源与多元应用场景 加速氢能全链条布局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东方氢港"[2] 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 - 嘉兴港区位于上海南侧 杭州湾北岸 是嘉兴市主要开发区之一 已建立一小时交通网络[2] - 2024年嘉兴港位列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第60名 凭借海河联运优势成为推广氢能重卡和船舶的理想地[2] 氢能交通应用成果 - 截至2025年5月已投运100辆49吨级氢能重卡 单车加氢15分钟实现450公里续航 较燃油车降低运营成本15%[2] - 氢能重卡每年减少碳排放近1万吨 节约燃料成本300万元[2] - 计划将港区物流车辆全面替换为氢能动力 2025年目标投运300台 打造全球最大氢能港口运输集群[2] 氢能船舶研发进展 - 启动64标箱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研发 搭载2套240千瓦氢燃料电池组 续航约380公里[3] - 氢能船舶已建好并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将用于乍浦港到下沙港的内河运输航线[3] - 未来将进行运营示范和效益验证 打造绿色氢能内河集装箱运输专线[3] 绿色运营创新实践 - 全面推行"散改集"作业模式 铜金矿 煤炭等货物均先以散货形式到港 再统一转换为集装箱进行后续运作[3] - 环保举措有效降低散货作业对环境的影响 切实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3] - 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清洁能源应用场景 为码头绿色运营再添助力[3]
从氢能重卡到零碳船舶,探访东方氢港“绿”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2:13
行业战略定位 - 氢能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已成为新一轮区域竞争的热点赛道 [1] - 嘉兴港区自2018年前瞻性切入新能源赛道 着力构建绿色化工新材料为根基、航空航天与氢能产业为双翼的"1+2"产业格局 [1] - 依托富集工业副产氢资源与多元应用场景 加速氢能全链条布局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东方氢港" [1] 基础设施优势 - 嘉兴港区位于上海南侧、杭州湾北岸 已建立一小时交通网络 [1] - 2024年嘉兴港位列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第60名 凭借海河联运优势成为推广氢能重卡和船舶的理想地 [1] - 全面推行"散改集"作业模式 将铜金矿、煤炭等散货统一转换为集装箱运作 降低散货作业环境影响 [2] 氢能交通应用 - 截至2025年5月已投运100辆49吨级氢能重卡 单车加氢15分钟实现450公里续航 较燃油车降低运营成本15% [1] - 氢能重卡每年减少碳排放近1万吨 节约燃料成本300万元 被称为"零碳物流动脉" [1] - 计划2025年投运300台氢能重卡 打造全球最大氢能港口运输集群 [1] 氢能船舶发展 - 启动64标箱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研发 搭载2套240千瓦氢燃料电池组 续航约380公里 [2] - 氢能船舶已建成并处于联调联试阶段 将用于乍浦港至下沙港的内河运输航线 [2] - 未来进行运营示范和效益验证 打造绿色氢能内河集装箱运输专线 [2] 经济效益与战略 - 清洁能源应用场景拓展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 [2] - 环保举措是集团重点推进的战略方向 为码头绿色运营提供助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