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质量价值创造
icon
搜索文档
刘晓曙解读“反内卷”:本质是打破零和博弈,推动高质量价值创造
新浪财经· 2025-09-18 14:50
反内卷政策新趋势 - 本轮反内卷被视为供给侧改革2.0,与2015年以行政手段去产能的1.0版相比,目标从“去总量”升级为“提质量”与“破内卷”,旨在建立高质量竞争规则[3][4] - 治理对象从钢铁、煤炭等传统“旧经济”行业扩展至新能源、半导体、平台经济等存在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现象的“新经济”[5] - 政策工具从行政命令“一刀切”演变为侧重规则制定与宏观引导,如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等[6] 反内卷的本质与界定 - 反内卷的本质是通过重构市场规则和竞争范式,打破“存量争夺”的零和博弈,推动行业从“低水平重复竞争”转向“高质量价值创造”[1][6] - 反内卷并非反对竞争,而是反对“恶性内耗”的内卷式竞争,其与旨在保护“正和博弈”的健康行业竞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7] - 内卷式竞争表现为企业通过价格战等手段在有限市场内“抢蛋糕”,而健康竞争则倾向于通过创新“做大蛋糕”,前者是零和博弈,后者是正和博弈[8] 政府与市场的协同治理 - 长期治理核心在于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政府需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扫清障碍、创造条件[1][9] - 具体措施包括减少地方政府过度干预、以法治化市场化手段构建公平竞争规则、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打破地方保护与区域分割[9][10][11] 不内卷市场的积极影响 - “不内卷”市场将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实现供给结构调整,使资源流向新兴产业,增强供给需求的适配性[11] - 竞争将从“存量争夺”转向“增量创造”,通过高品质、差异化的供给升级创造新需求,例如新能源汽车创造增量新需求[12] - 最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增长[12] 银行业内卷现状与成因 - 银行业内卷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与净息差持续收窄下的无奈之举,2025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全行业净息差降至1.42%的历史最低纪录[2][13] - 贷款规模增速连续4年下滑,2025年6月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速降至8.54%,个人贷款增速仅2.99%,较2021年末分别回落5.61和9.55个百分点[13] - 长期内卷式竞争会压缩银行盈利空间并增大经营风险,导致“息差收窄”与“不良抬升”,对银行健康发展和实体经济支持产生不利影响[14][15] 银行业破局路径 - 银行业内卷根源在于经济结构变迁导致传统服务客群信贷需求萎缩,问题的核心是结构而非经济总量,我国GDP仍保持5%以上增速[15] - 破局根本之道在于客群结构转型,银行需加快能力建设特别是风险管理能力升级,在新经济领域拓客、活客,从“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开拓”[2][16] - 风险管理能力决定了银行的业务边界,实现与经济转型相适配的客群结构转型是走出内卷的关键[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