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金属产业链
搜索文档
大宗商品框架系列(二):解构黑金链:下行周期中的新破局
平安证券· 2025-11-20 17:35
行业投资评级 - 煤炭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黑色金属产业链已步入成熟期,进入长周期顶弧阶段,供需两端进入低增长乃至缓步下降时期,但作为传统长生命周期行业,刚性需求使其不会立即进入衰退期 [3][4] - 行业基本面改善更多依赖供给端调整,政策驱动的兼并整合和总量管控是优化供给结构、提升集中度的有效路径,相较于美国(CR5=84%)、日本(CR3=87%)等成熟工业国,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CR10=43.7%)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45] - 需求侧结构发生转变,地产用钢影响弱化,制造业用钢占比提升,钢材出口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地产用钢量约2.5亿吨,较2021年下降约0.75亿吨,预计2025年将继续下降约0.36亿吨,而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42%提升至2024年的50% [3][52] - 产业链利润分配向上游矿资源倾斜,上游矿端利润占比最高;2025年焦煤和铁矿石平均利润约320元/吨,螺纹钢和热卷利润分别为160元/吨和60元/吨,但近期煤价回升导致焦钢成本增加,钢材利润已下降至亏损 [30][31] - 当前黑色金属产业估值处于历史中低位,在经历供需两端调整后,中长期仍具备配置价值 [4][65] 产业链图谱和定价框架 - 黑色金属产业链以矿资源为起点,主要包括煤矿/铁矿石-煤炭-焦炭-钢铁行业,最终产品广泛应用于地产、基建、制造业等领域 [8][9] - 供需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主因,煤焦钢在供需和价格上具有高联动性;库存的阶段性变化(累库或去库)常被作为商品价格的前瞻指标 [11][14] - 约70%炼焦煤下游为钢铁生产,约85%的焦炭用于钢铁冶炼,产业链需求传导性强 [14] 价格周期、成本解构和利润分配 - 价格周期复盘显示,行业当前价格水平已回落至供给侧改革初期,正等待新一轮出清破局;2020H2-2022H1因供需阶段性错配价格高涨,2022H2-2025年因地产下行、供应充足价格步入下行通道 [21][26] - 展望后市,供应端在反内卷政策下有收缩趋势,需求端制造业和出口支撑强劲,黑色金属有望逐渐走出价格周期底部 [26] - 成本端,铁矿石和煤炭是核心成本项;铁矿石采购成本约占螺纹钢总生产成本的35%,焦炭成本约占24% [27][28] - 利润分配方面,上游矿产开采业因资源稀缺性享有最丰厚回报,焦煤和铁矿石开采板块毛利率显著高于钢企和焦炭企业 [30][33] 基本面周期和供需两侧转变路径 - 供给周期已步入顶弧阶段,产能投放趋缓、结构再调整;参考成熟工业国经验,未来中国粗钢供给总量预计将控制在10亿吨左右缓步减少 [37][40][41] - 供给端调整方向是集中度提升与总量管控;2016-2018年供给侧改革累计压减粗钢产能超1.5亿吨,煤炭行业亦通过兼并整合(如山西省形成“2+3”新格局)提升集中度 [38][45][48][49] - 需求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高度相关;需求结构正从依赖地产转向制造业和出口,2020-2024年钢材出口量年复合增速近20%,钢坯出口量年复合增速高达335% [50][54] - 库存周期方面,2025年焦煤供给收紧导致库存去化,钢材库存已处于历史较低位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