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默认模式网络
icon
搜索文档
哈佛研究:逃避无聊,就是在喂养焦虑
36氪· 2025-08-31 01:39
大脑默认模式网络与无聊的认知价值 - 无聊状态触发默认模式网络活动 促使大脑思考人生意义和目标等深刻问题[1] - 实验中67%参与者宁愿选择电击自己也不愿忍受15分钟无聊状态[1] 数字设备对默认模式网络的抑制效应 - 智能手机使用几乎完全关闭大脑默认模式网络[2] - 人们平均等待15秒红灯时就会立即使用手机避免无聊[2] 无聊缺失与心理健康关联 - 当代社会抑郁焦虑情绪泛滥与生活意义认知缺失存在直接关联[2] - 频繁使用手机避免无聊会导致意义缺失恶性循环 成为抑郁焦虑和空虚感的根源[4] 行为改变方案与效果 - 无电子设备健身可产生最有趣的想法[4] - 实施晚间7点后无电子设备政策可改善心理状态[5] - 家庭用餐时不使用电子设备可增强成员间陪伴质量[5] 数字设备管理实践方法 - 定期戒除社交媒体并减少屏幕使用时间[5] - 手机可设置为仅允许1-2个紧急号码接通的状态[5] - 不与手机共眠 就餐不用手机 定期远离社交媒体三项措施被证实有效[5]
思考时,大脑仅多消耗5%的能量?
36氪· 2025-06-10 20:22
大脑代谢研究 - 专注思考时大脑能耗仅比静息状态高5% [1][4] - 大脑占体重2%却消耗全身20%能量 婴儿时期可达50% [3] - 神经元维持膜电位消耗大脑总能量50%以上 [3] 大脑功能机制 - 默认模式网络在休息时负责回忆 计划及身体监测活动 [5] - 大脑通过预测而非反应来维持内稳态 消耗大量基础代谢能量 [5] - 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仅4赫兹 远低于理论最佳值250赫兹以节省能量 [7] 演化与能耗限制 - 5%额外能耗在资源匮乏环境中具有显著生存压力 [6] - 神经元突触传递成功率仅20% 演化优先能量效率而非信息量 [7] - 疲劳机制是演化形成的能耗限制系统 [6] 研究方法 - 通过PET和fMRI间接测量葡萄糖代谢与脑血流估算能耗 [4] - 神经信号传递研究显示大脑演化出节能倾向 [6][7]
科普|为什么我们的大脑有时会一片空白
新华社· 2025-04-27 22:09
大脑空白研究 - 大脑空白是一种与生理唤醒水平相关的精神状态,具有独特的神经和生理特征,不同于走神 [1] - 大脑空白发生在生理唤醒水平过高或过低时,大脑会短暂减少对外界和内部信息的处理,导致思维内容暂时"消失" [1] - 大脑空白不是认知的缺失或失败,而是大脑活动的重新配置,减少感觉和认知处理 [1] 大脑空白的发生频率和场景 - 大脑空白出现的频率在不同人之间差异很大,一个人平均有5%至20%的时间会出现这种现象 [2] - 大脑空白往往发生在长时间注意力任务结束时、睡眠剥夺后或剧烈体育锻炼之后 [2] -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比正常人更频繁地出现大脑空白 [2] 大脑空白与走神的区别 - 走神时大脑思维在不同主题间跳跃,而大脑空白是指没有任何思维内容的状态 [2] - 走神会激活"默认模式网络",大脑空白则表现为信号复杂度下降,注意力、语言和记忆相关区域活动减弱 [2] 未来研究方向 - 研究团队希望将大脑空白定义为独特体验类别,推动针对性研究,如探索其与冥想状态的关系 [2] - 未来可研究大脑空白作为神经和精神疾病临床生物标志物或诊断特征的潜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