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手

搜索文档
“鼠标手”纳入职业病 你中招了吗?
央视网· 2025-08-03 10:13
职业病目录更新 - 腕管综合征(鼠标手)首次被纳入国家《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并于8月1日生效 [1] - 视频终端工作者中患病率达12%-15% [1] 发病机制与症状 - 病因是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压 表现为手腕疼痛和手指麻木 [1][2] - 典型症状为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一半的麻木 无颈部不适 区别于颈椎病 [2] - 女性因腕管较窄及激素变化 患病风险更高 [2] 高危人群 - 办公族(电脑/手机使用者)、司机(方向盘操作)、流水线工人、厨师为主要风险群体 [3][4] - 弹琴者、家务劳动者(如揉面、拖地)也易患病 [4] 临床诊断标准 - 夜间/晨起手指麻木加重 握力下降 严重时大鱼际肌肉萎缩 [5] - 自检方法包括对比双手肌肉饱满度 观察特定区域麻木和萎缩情况 [5] 治疗与误区 - 早期可通过拉伸、热敷、药物(消炎/神经营养)缓解 [6][7] - 晚期需手术干预 神经损伤不可逆 按摩无法根治 [6][7] 预防措施 - 肌腱滑动训练:每日3-5次手指屈曲+握拳动作 [8] - 正中神经牵拉:掌心向上伸直前臂 每日5次 每次10秒 避免麻木感 [8]
“鼠标手”被纳入职业病,可认定为工伤!8月1日起正式实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21:40
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实施 - 腕管综合征("鼠标手")首次被纳入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 [1] - 新版目录从8月1日起正式实施 [1] - 被诊断为"鼠标手"的员工可申请工伤认定 [1] 工伤认定与待遇 - 因工作原因被诊断为"鼠标手"可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1] - 认定为工伤后可按规定享受工伤待遇 [1] 行业影响数据 - "鼠标手"在我国视频终端工作者中患病率达12%到15% [1]
朝“问”健康丨“鼠标手”纳入职业病 你中招了吗?
央视新闻· 2025-08-02 10:32
职业病目录更新 - 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于8月1日实施,首次将腕管综合征("鼠标手")纳入法定职业病范畴 [1] - "鼠标手"在视频终端工作者中患病率达12%-15% [1] 发病机制与高危人群 - 病因与长期重复手腕动作或局部压力过大相关,表现为手腕疼痛或手指麻木 [1] - 女性因腕管天生较窄且激素变化易水肿,中年女性患病风险更高 [2] - 高发职业包括办公族、司机、流水线工人、厨师及家务劳动者 [5][7] 症状鉴别诊断 - 典型症状为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一半的麻木,无颈部不适 [4] - 区别于颈椎病的放电样疼痛,定位明确 [4] - 夜间/晨起麻木加重、握力下降、大鱼际肌肉萎缩为进展信号 [7][9] 治疗与预防措施 - 早期可通过拉伸、热敷、药物缓解,晚期需手术干预 [10] - 预防黄金动作:肌腱滑动(每日3-5次屈曲握拳)和正中神经牵拉(每日5次10秒拉伸) [11] - 按摩无法根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 [10]
中年女性患“鼠标手”的概率更大 “鼠标手”是怎么发生的?
央视新闻· 2025-08-02 10:25
腕管综合征的病理机制 - 腕管是位于人体手腕部掌侧的骨性纤维管道 长期重复手腕动作或局部压力过大会挤占腕管空间 导致压力增高并压迫正中神经 [1] -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腕部疼痛和手指麻木 与长期重复性手腕动作密切相关 [1] 易感人群与性别差异 - 女性腕管天生较窄 激素变化如孕期和更年期可能加重水肿风险 因此中年女性患"鼠标手"概率更大 [3] - "鼠标手"症状易与颈椎病引起的手臂不适混淆 但两者在症状表现上有明确区别 [3] 典型症状特征 - "鼠标手"不会出现颈部不适 也不会有颈椎病那种从颈部到手臂的放电感 [4] - 最典型症状是大拇指 食指 中指和无名指一半区域的麻木 即三个半手指的麻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