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票规则

搜索文档
专访瑞士百达美国高级经济学家崔晓:特朗普施压美联储相当于打开“潘多拉魔盒”
第一财经· 2025-08-08 12:29
特朗普施压美联储降息的动机与手段 - 特朗普通过提名"影子主席"和公开施压试图影响美联储降息决策 旨在推动长期利率下行[1][4][9] - 上周美联储利率决议中两名特朗普任命的理事(鲍曼和沃勒)首次联合反对维持利率不变 为1993年以来首次出现两名理事持异议[1] - 特朗普政府以美联储大楼翻修案为攻击点 试图为解雇鲍威尔寻找法律依据[1][4][10] 美联储独立性的法律保障与挑战 - 根据1913年《联邦储备法》和1935年最高法院判例 总统仅能"因故"解职理事 政策分歧不构成合法理由[5] - 特朗普可能通过废除参议院"60票规则"改变立法程序 进而削弱美联储独立性[11][12] - 历史上仅有两次总统成功干预美联储决策案例(1965年约翰逊和1972年尼克松) 均导致严重通胀后果[13][14] 潜在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分析 - 主要候选人包括白宫顾问哈塞特、前理事沃什、现任理事沃勒、财长贝森特和前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6][7][8] - 所有候选人均比鲍威尔更"鸽派" 但专家评估无人会完全执行特朗普要求的1%极端利率[6][7][8] - 沃什近期立场转向"鸽派" 沃勒在加息周期中曾具领导地位 两人若上任可能保持部分独立性[7] 市场影响与投资者策略 - 市场已开始计价2024年6月后更大幅度降息 预计鲍威尔任期内最多降息50基点[16][17] - 建议投资者交易美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并布局美联储与欧央行政策分化带来的美元下行机会[16] - 极端情景下若美联储独立性丧失可能导致美元资产全面贬值 长期利率飙升和滞胀风险[17] 国际央行独立性对比 - 土耳其案例显示政治干预央行导致2022年通胀达72% 里拉贬值60%[15] - 日本央行面临政治压力 但市场通过加息预期倒逼其保持独立性[15] - 经济学模型证实央行独立性可维持更低且更稳定的通胀水平[16]
特朗普造访美联储“敲打”鲍威尔,为何紧盯翻修案是影响美联储独立性更狠一招?
第一财经· 2025-07-25 14:56
特朗普与美联储关系动态 - 特朗普罕见造访美联储总部并展示翻修成本文件 声称两座大楼翻修成本超31亿美元 但鲍威尔驳斥其计算方法不当[1] - 特朗普再次敦促降息 希望将基准利率从4.25%~4.5%降至1% 但暗示不会因翻修问题罢免鲍威尔[1] - 特朗普政府官员近期转向攻击美联储独立性根基 财政部长贝森特呼吁对美联储运行展开全面调查[3][4] 美联储机制改革可能性 - 前美联储理事沃什提议全面改革运作方式 建议效仿1951年与财政部建立政策联盟 可能动摇《财政部-美联储协议》确立的独立性[4] - 特朗普试图废除参议院"60票规则" 若成功将更容易推动政策主张 包括改变美联储支出授权和理事任命机制[6][7] - 改革可能涉及增加总统任命理事数量 将地区联储主席改为政治任命 从而扩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7] 市场反应与政策预期 - SOFR期货显示交易员押注2024年降息76个基点 显著高于4月预期的25个基点 反映市场预期鲍威尔卸任后政策转向[8] - 特朗普持续施压导致投资者开始认真考虑美联储独立性受损的尾部风险 美联储信誉已受到实际影响[8] - 历史数据显示总统直接干预货币政策案例极少 但特朗普访问时机敏感 恰在7月利率决议前一周[1][8] 法律与历史背景 - 根据1913年《联邦储备法》和1935年最高法院判例 总统无权因政策分歧罢免美联储官员[6] - 美联储独立性建立在法律框架与政治共识动态平衡上 但法律架构存在被国会改写的先例(如2009年审计提案)[5] - 1951年《财政部-美联储协议》曾确立央行独立性地位 当前债务高企情境与历史存在相似性[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