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比较

搜索文档
中金 | AH比较系列(3):买A还是买港?
中金点睛· 2025-08-18 07:39
市场表现对比 - 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强劲,三大指数同步创下近四年来高位,上证指数突破3700关键点位,单日成交额重新回升至2万亿元以上,上证指数/万得全A年初至今涨幅分别达10%/16%,下半年以来涨幅分别为7.3%/9.8% [2] - 港股市场同步改善,恒生指数一度突破25000点位,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下半年至今分别上涨5.0%/4.2%,涨幅略低于A股主要指数 [2] - A股市场资金筹码结构明显改善,赚钱效应带动增量资金入市,对市场表现形成有力支撑 [2] 盈利与市值结构 - 非金融领域中A股中游制造领域盈利占比较高,AH两地占比分别为12.3%/5.8%,大消费基本持平、科技领域相对偏低,A股大消费和科技分别贡献14.1%/7.3%盈利 vs.港股市场14.4%/10.4% [3] - 金融行业在沪深300及恒生指数权重占比分别超25%/30%,A股大消费/TMT/中游制造占比分别为23.9%/18.4%/18.0%,其中白酒/硬科技/电力设备新能源占比分别为6.5%/14.0%/7.1% [3] - 港股大消费/软创新占比分别为14.4%/29.6%,主导市场表现 [3] 行业优势对比 硬科技vs.软创新 - A股硬科技领域在行业高景气以及政策支持下实现较好发展,目前贡献约3.5%左右盈利,伴随去产能取得较好进展,盈利能力有所修复,1Q25普遍实现高速增长 [4] - 港股软创新领域贡献港股市场13.5%盈利,市值层面占据主导地位,恒生指数权重占比近30%,年初DeepSeek技术突破改变宏观叙事,港股互联网龙头吸引大量国内外资金配置 [4] 泛消费vs.新型消费 - A股大消费板块主要覆盖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领域,白酒行业近5年对全A盈利贡献2.5%左右,龙头企业ROE长期维持在20%以上水平,市值占沪深300权重达6.5% [5] - 港股新型消费企业近年表现相对占优,恒生新消费指数成份近3年累计盈利增速超200%,新消费企业实现了市值的快速扩张 [5] 新能源中上游vs.下游应用 - A股新能源中上游领域全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电力设备新能源板块此前一度贡献A股5%左右盈利,电池1Q25盈利同比实现20%以上增长,光伏设备等尚待进一步出清 [6] - 港股新能源领域主要集中于下游的新能源汽车,标的稀缺性较强,行业仍处于转型期,盈利贡献相对偏弱 [6] 医药产业链 - A股医药产业链涉及公司更为齐全,医药生物板块贡献A股3%盈利,医疗器械为主要构成 [7] - 港股市场医药领域聚焦创新药、生物科技等细分方向,药品及生物科技细分方向盈利占比由2022年的0.4%增长至2024年的1.6% [7] 后续市场展望 - 增量资金入市或将驱动本轮行情延续,A股上涨弹性仍将阶段性优于港股,但不排除资金流入、估值较快抬升背景下指数波动会有所加大 [14] - "反内卷"等政策更利好新能源占比相对较高的A股指数,如若后续政策力度进一步加码,A股有望相对更为受益 [15] - 配置层面建议关注景气高且有业绩验证的AI/算力、创新药、军工、有色等板块;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光伏等;以及业绩弹性较高,受益于居民资金入市的券商、保险行业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