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新药

搜索文档
政策加持叠加需求爆发,港股创新药进入发展黄金期?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7-02 10:00
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设立创新药目录,从制度上明确创新药与普通药的差异,实现资源和政策的精准聚焦 [1] - 2024年7月国常会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从研发初期投入、审批效率优化到上市后医保定价、医院准入等环节提供全方位扶持 [2] - 未来创新药领域或将迎来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2] 市场需求 - 全球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提高推动医药需求爆发式增长,中国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为创新药市场提供巨大空间 [3] - 重大慢性疾病和肿瘤治疗需求攀升,创新药物成为关键解决方案,例如糖尿病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624亿元增长至2030年1323亿元,胰岛素及GLP-1RA等创新药物细分领域增长强劲 [3] - 医药消费从治疗向预防延伸,个性化医疗理念催生预防性药物、精准医疗等新兴细分市场,肿瘤早筛和慢性病管理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3] - 创新药物从"补充选择"转变为"主流治疗方案",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成为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领域市场规模扩张的核心驱动力 [4] 行业趋势 - 医药行业具有浓厚科技属性,创新药赛道叠加AI应用场景落地,进一步提升行业科技含量 [1] -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政策支持、AI技术提升效率以及中国药企逐步成为全球领跑者 [5] 投资机会 - 港股创新药ETF基金(520700)聚焦50只港股创新药板块龙头,提供一键布局稀缺港股创新药优质企业的工具 [6]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PE-TTM估值为28.25倍,位于指数基日以来19.85%分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长期配置性价比较高 [6] - 政策面、产业面、资金面三重因素共振,港股创新药的长期战略性配置窗口已至 [7]
听说 创新药可能是2025年的新主线?
雪球· 2025-04-04 11:16
创新药行业核心观点 - 创新药近期表现强劲,$创新药ETF(SZ159992)$单日涨幅达4 19%,$港股创新药ETF(SZ159567)$单日涨幅达6 57%,市场普遍认为创新药有望成为新主线 [3][7][8] - 创新药成为主线的四大原因包括:海外需求扩张、国内需求扩张、AI降本增效、盈利端扭亏为盈 [29][30] 需求端-海外扩张 - 中国创新药企出海加速,截至2024年底海外获批原研创新药累计18款,2024年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达519亿美元 [9] - 中国与美国Top10药企市值差距显著(中国以人民币计,美国以美元计),百济神州等龙头药企海外上市后估值体系有望向全球美元评价体系切换 [13][14][15] - 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全球领先,2024年在研创新药数量全球第二,细胞疗法、ADC等管线数量全球首位 [16] 需求端-国内扩张 - 医保基金支出增速加快,2023年为近4年最快,2025年多款新产品纳入医保后有望加速放量 [18] - 医保集采政策有望优化,从价格导向转向质量导向,药企盈利预期改善 [19][20] 供给端-AI降本增效 - 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接入AI技术,研发周期可缩短30%-50%(从8-11年降至5-7年),成本下降25%-30% [22][23][24] - 美联储降息周期改善融资环境,2024年创新药企融资总额同比回升1 39% [24][26] 盈利端-业绩改善 - 信达生物2024年收入94 22亿元(同比+51 8%),亏损收窄90 8% [27] - 三生制药2024年归母净利润20 9亿元(同比+34 9%) [28] - 2024年多家药企扭亏或亏损收窄,如百利天恒收入增速936 3%,2025年或为扭亏为盈元年 [29] A股与港股创新药对比 - 港股创新药研发费用率更高(2024H1港股10 2% vs A股6 2%),海外收入占比更高(2023年港股44 6% vs A股14 4%) [32][33] - A股创新药ETF以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为主,重仓药明康德(11 3%)、恒瑞医药(10 25%),规模最大ETF为159992(115 92亿元) [35][36] - 港股创新药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为主,重仓药明生物(12 03%)、百济神州(11 4%)、信达生物(10 07%)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