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换脸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AI时代 新规守护你的脸
河南日报· 2025-05-02 07:57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现状 - 人脸识别技术已深入日常生活场景,如手机解锁、支付、门禁等,但存在信息泄露和身份盗用风险 [3] - 2024年孟州市法院宣判的案例显示,不法分子以赠送物品为诱饵非法获取公民人脸信息,涉案金额达600余万元 [4] - 郑州公安机关破获的犯罪团伙通过发展代理收集动态人脸信息400余套,每套售价超千元 [5] 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 -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于6月1日施行,明确非必要不得强制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3][9] - 此前人脸识别技术规范散见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中 [6] - 《办法》规定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需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禁止在私密空间安装 [9] 技术风险与防范措施 - AI换脸技术可模拟面部特征,被用于电信诈骗,如安阳市案例中犯罪分子冒充熟人诈骗98万元 [11] - 河南警察学院专家建议通过动作验证(如眨眼、摸鼻子)和私密信息核对识别AI换脸 [14] - 减少社交媒体个人信息发布,避免非必要人脸验证以降低泄露风险 [14] 企业合规与整改行动 - 确山县检察院发现15家物业违规采集业主人脸信息,未履行告知义务,后通过检察建议推动整改 [7][8] - 郑州警方指导互联网企业整改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行为,加强隐私保护 [10] - 四部门联合专项行动将公共场所违规使用人脸识别列为重点整治问题 [9][10]
一款“虚拟相机”竟能解锁人脸识别!多平台现“过脸教程”
南方都市报· 2025-04-21 17:44
在手机上改装植入一款"虚拟相机"应用程序,竟能轻松突破平台"人脸识别"防线。近日,一起"帮助网 约车司机非法改装手机"的刑事案件再次引发了对AI技术滥用的关注——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改装"虚拟 相机"应用程序,再结合AI换脸技术,便帮助被封号司机绕过了网约车平台的人脸识别。 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随即调查发现,在主流的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及电商渠道中,潜藏着 大量宣称可"规避人脸识别"的灰色服务,这些技术原理基本相似——通过为手机植入"虚拟相机"应用程 序,替换本地手机相机,再利用AI换脸技术合成一段动态验证视频,当平台调取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 验证时,屏幕中的人脸就自动被替换成了这段合成视频。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服务商声称,"任何平 台的人脸识别都能'直接过'"。 调查: "过脸教程"现身多平台 为灰色服务引流 "网约车远程刷脸教程""替换系统相机""网约车过脸""苹果安卓均可,全平台通用"……南都记者留意 到,在多个社交、短视频平台上,有着不少宣称可"规避网约车人脸识别"的账号。 这些账号所发布的视频演示了在滴滴、高德打车、货拉拉、哈啰顺风车、阳光车主等多个网约车平台上 操作一款"虚拟相机"应用程序,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