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

搜索文档
大V机构法人被换:AI时代的人脸识别风险
虎嗅· 2025-07-24 07:49
人脸识别技术发展 - 人脸识别技术是AI时代的重要成就 通过模糊识别解决人类面部表情和细节变化的包容性问题 [3] - 技术面临两种错误类型 漏判(需增加容错性)和错判(需收紧兼容性) 两者对技术的要求截然相反 [3] - 实际应用中 提升识别率(减少漏判)更容易成为考核重点 而误判率常被忽视 [4][5] AI生成内容带来的安全挑战 - AI技术已能生成动态人脸视频 包括张嘴 摇头等动作 大幅降低伪造门槛 [6] - 公众人物面部素材在互联网广泛存在 为AI伪造提供丰富数据源 [7] - AI识别技术与AI生成技术形成对抗关系 安全攻防进入新阶段 [8] 行业潜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 人脸识别系统可能为追求识别率指标而过度放宽容错标准 增加误判风险 [9] - AI生成视频成为突破人脸识别系统的主要攻击手段 但缺乏直接证据 [10] - 建议AI厂商重视"AI攻破AI"的技术难题 需持续升级防御能力 [14] 平台安全管理建议 - 互联网平台需加强对高粉丝量账号的权限变更审核 增加人工校验环节 [13] - 内容平台应建立二次验证机制 防止黑客通过人脸识别篡改账户控制权 [13]
“AI换脸”可以绕过人脸识别防线?
央视网· 2025-07-20 00:48
案件概述 -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利用AI换脸技术实施的诈骗案 被告人符某非法获取195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并通过AI换脸软件侵入23名被害人金融账户 [1][2] - 符某成功突破某金融支付平台人脸识别系统 修改5人支付密码和绑定手机号 冒用1人银行卡购买两部手机共计消费15996元 [2] - 符某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信用卡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4年6个月 需承担15996元公益损害赔偿金并公开赔礼道歉 [6] 技术漏洞分析 - 某金融支付平台因风控系统存在漏洞被符某通过AI换脸技术攻破 仅通过单一刷脸认证即可修改密码和绑定信息 [4][6] - 其他金融支付平台因风控严格未能被攻破 案发后涉事平台已完成整改 [4][6] - AI换脸技术可生成动态视频模拟用户摇头、张嘴等动作 突破传统人脸识别系统的指令验证 [4] 行业技术发展 - AI换脸技术升级对人脸识别安全性构成挑战 网络安全领域认为漏洞难以完全避免 [7] - 顶尖AI安全技术检测率超过95% 可通过分析眼球运动方向等特征识别伪造人脸 [10] - 部分智能手机已集成实时伪造人脸检测功能 应用于视频通话等场景 [10] 行业建议 - 使用人脸识别的单位需采用多层身份认证机制 避免单一生物特征验证被攻破 [6][11] - 需持续提升防伪鉴别技术 通过AI治理AI的方式应对新型攻击手段 [8][10] - 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措施 防止公民信息泄露被用于技术犯罪 [11]
刷脸怎样规范?个保合规审计注意啥?这场政策宣贯活动邀你来
南方都市报· 2025-07-07 11:07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政策宣讲活动 - 活动由广东省委网信办指导 广州市委网信办 广东省网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协会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主办 [1] - 活动内容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和《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的权威解读 [1] - 活动时间为7月9日14:30-17:00 地点在广州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多功能会议室 [1] 活动流程安排 - 14:30-14:40为领导致辞环节 [2] - 14:40-15:35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解读《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 [2] - 15:35-16:30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数据安全部副主任刘行解读《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 [2] - 16:30-16:55为互动答疑环节 [2] - 16:55-17:00由广东省网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协会秘书长王卫国进行协会交流 [2]
售楼处“偷”了我的“脸”?
虎嗅APP· 2025-06-24 07:45
核心观点 - 售楼处普遍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记录看房者信息,用于区分客户来源并作为佣金结算依据,但未明确告知或取得同意,违反《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3][6][13][14] - 开发商通过密集部署摄像头实现无感抓取人脸数据,看房者动线被全程监控,但现场缺乏显著提示标识[5][6][9][17] - 行业存在渠道飞单、内单外转等乱象,开发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控制佣金支出,但实际执行中侵犯消费者隐私权与公平交易权[13][14][21] 记者看房调查 - 浦东三林某楼盘前台区域设2-3个摄像头,沙盘区部署3个摄像头,抓取信息存储1-3个月,无提示标识[6][8] - 康桥某楼盘大堂、沙盘区、洽谈区共安装3-6个摄像头,登记小程序协议未明确数据用途,工作人员催促用户快速点击同意[9] - 部分楼盘通过iPad扫码同步完成人脸扫描,隐私政策条款模糊化处理[9] 中介佣金机制 - 中介确认售楼处通过人脸识别标记客户来源,首次自行到访者后续无法通过中介获取佣金返利[12] - 开发商要求签约时二次采集人脸信息,与到访记录比对验证渠道来源,作为佣金结算依据[13] - 存在规避手段:家属代登记房产后再加名,以获取中介返佣优惠[12] 技术服务商方案 - 明源云等公司提供"智慧案场解决方案",支持实时判客分客、全程业绩追踪,合作开发商众多[16] - 典型方案包含4个摄像头组网,覆盖入口、沙盘、洽谈区等场景,支持口罩识别,数据上传云端存储[17][18] - 系统自动弹窗提示客户历史到访记录,签约时强制人脸+身份证双重验证匹配[17] 行业合规动态 - 重庆某售楼处因违规采集1.2万条客户数据(含5000条人脸信息)被罚1万元,系当地首例[20] - 上海松江区某地产公司因同类问题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25万元[21] - 专家建议采用门禁卡、VR看房等替代方案,通过合同明确渠道责任划分[23]
人脸识别概念涨2.67%,主力资金净流入38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5-26 17:10
人脸识别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5月26日收盘,人脸识别概念上涨2.67%,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6位 [1] - 板块内97股上涨,20股涨停,包括智莱科技、星宸科技、中科信息等20%涨停,云内动力、同为股份等涨停 [1] - 涨幅居前的个股包括安凯微(15.30%)、*ST汇科(8.85%)、利尔达(8.45%) [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天迈科技(-3.99%)、盛视科技(-3.02%)、奥比中光(-2.17%) [1] 资金流动情况 - 人脸识别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6.24亿元 [2] - 38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6股净流入超5000万元 [2] - 中科信息净流入2.65亿元居首,云内动力(2.14亿元)、星宸科技(2.05亿元)、智莱科技(1.45亿元)紧随其后 [2] - 资金流入比率方面,云内动力(66.24%)、同为股份(40.21%)、智莱科技(25.48%)居前 [3] 个股资金明细 - 中科信息:涨幅19.99%,换手率11.27%,主力净流入2.65亿元,流入比率24.12% [3] - 云内动力:涨幅10.03%,换手率4.09%,主力净流入2.14亿元,流入比率66.24% [3] - 星宸科技:涨幅20.00%,换手率11.86%,主力净流入2.05亿元,流入比率15.45% [3] - 智莱科技:涨幅20.00%,换手率25.80%,主力净流入1.45亿元,流入比率25.48% [3] - 同为股份:涨幅10.01%,换手率7.38%,主力净流入6893万元,流入比率40.21% [3] 资金流出情况 - 盛视科技:跌幅3.02%,主力净流出3655万元,流出比率7.66% [8] - 奥比中光:跌幅2.17%,主力净流出2241万元,流出比率6.78% [8] - 科大讯飞:涨幅0.17%,主力净流出2801万元,流出比率5.10% [8] - 欧菲光:涨幅1.06%,主力净流出7853万元,流出比率5.74% [8]
山姆被立案,4亿中产害怕了
商业洞察· 2025-03-07 17:02
山姆会员店人脸识别争议 - 广西大学法学研究生丁先生起诉山姆超市,因其强制要求会员码"专人专用"并通过人脸识别验证身份,拒绝提供其他核验方式 [5][9] - 山姆规定线下消费必须上传本人照片作为会员头像,否则无法提供服务,但线上购物不受影响,更改照片需持身份证到店办理 [9] - 法院已对案件立案,原告要求山姆提供替代身份核验方式并公开道歉 [9] 用户隐私与法律风险 - 山姆此前因强制刷脸支付遭消费者投诉,工作人员最初称自助结账只能刷脸,后改口称可应要求取消 [12][13] - 消费者认为山姆强制采集人脸信息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必要性与最小化原则",且侵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 [19] - 社交平台反映家庭场景下使用副卡不便,即使提供结婚证、身份证仍被要求本人到场 [16][17] 会员制度与商业表现 - 山姆通过260元/620元年费建立会员壁垒,中国付费会员超500万人,年费收入达13亿元 [21][22] - 2025财年Q4沃尔玛中国净销售额51亿美元(同比+27.7%),山姆贡献七成营收,电商增长34% [22] - 山姆中国门店数达53家,过去12个月新增6家,成为沃尔玛在华核心增长引擎 [22][23] 品牌声誉挑战 - 2024年山姆10天内被五次曝光食品安全问题,2025年持续出现蛋糕异物、车厘子坏果等事件 [23] - 强制人脸识别引发"隐私收割机"质疑,削弱其"中产天堂"的品牌定位 [24]
山姆被立案,4亿中产害怕了
创业邦· 2025-02-27 11:03
山姆会员店人脸识别争议 - 广西大学法学研究生丁先生因无法使用朋友会员码被拒之门外,起诉山姆强制人脸识别涉嫌违法 [3] - 山姆规定会员码必须"专人专用",线下消费必须通过人脸识别验证,线上购物则不受限制 [4] - 用户更改照片需持身份证到店办理,亲友卡也需上传个人信息 [5] 隐私保护法律风险 - 山姆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身份认证方式,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必要性与最小化原则" [10] - 该做法可能侵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 [10] - 此前已有消费者投诉自助结账被强制刷脸,经投诉后山姆才改口称可不刷脸 [8] 会员制度商业价值 - 山姆中国付费会员超500万人,仅260元/年的基础会费年收入达13亿元 [12] - 2025财年Q4沃尔玛中国市场净销售额51亿美元(同比+27.7%),山姆贡献中国区七成营收 [12] - 山姆门店数达53家,过去12个月新增6家,成为沃尔玛在华核心增长引擎 [14] 品牌形象挑战 - 2024年10天内被五次曝光食品安全问题,2025年又出现蛋糕异物、车厘子坏果等事件 [14] - 强制人脸识别政策被质疑为"隐私收割机",影响品牌信誉度 [15] - 会员制度虽构建中产优越感,但实际使用中给家庭用户带来不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