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率
icon
搜索文档
降AI率,咋比写论文还难
新京报· 2025-06-17 08:08
新京报记者 李聪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赵琳 毕业论文写完那天,王子依进行第一次AIGC率(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比例,以下简称AI率)检测。结果给了她重重一击:论文被系统判定70%为AI生成。 过去两年,湖北大学、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将毕业论文的AI率纳入毕业答辩流程,并设置比率红线。 但许多学生发现,AI率检测结果并不稳定:不同平台差别大,有时甚至相互矛盾。写得越规范、用词越准确,AI率反而越高。有人引用公式、法条、经 典文章被判"AI生成",有人连致谢也被标红。 一边是学生想尽办法"降AI率""向AI证明自己不是AI"才能参与答辩。模糊的判定标准下,还催生出一条隐秘的灰色产业链。 另一边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感知和把握AI"介入"。查还是不查、用还是不用、在哪个阶段使用算"作弊"?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答案。 这一学术监管难题,正在困扰全球教育系统。AI率检测似乎在帮助识别"人"与"机器"的边界,但已有不少教师开始反思,当论文写作正好落入AI最擅长的 范围时,当前的考核,是否已经悖离了教育的初衷? 降AI率,比写论文还难? 直到答辩前一周,王子依仍深陷AI率的困扰。 她就读于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 ...
用“AI率”对论文“一票否决”科学吗
科技日报· 2025-06-03 09:01
原标题:用"AI率"对论文"一票否决"科学吗 有人将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上传至某常用论文检测系统,结果显示其AI生成内容中"总体疑 似度超过六成"。一位高校教师在朋友圈吐槽,系统标红的"高度疑似AI生成"学术论文段落,由研究团 队耗时3年扎根基层、追踪多个真实案例写成。 "AI率"检测引发的争议,是技术变革时代下教育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我们渴望用确定性方案消除 AI的负面影响,但让AI检测AI本质上还是一种技术迷信。它可能迫使原创作者为降低"AI率"而进行无 意义的修改,最终产出平庸甚至糟糕的文本。 AI检测工具给出的数据,只能是一种参考,学术委员会才是最终把关人。有教师表示,学生的文 章是否由AI写就,自己一看便知。毕竟,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水平和研究过程是最了解的。基于教育过 程的专业判断,应该优于任何模型。而且,论文质量高低,在学界也早有成熟的评判标准,与其纠结字 词句的表述是否有"AI味",不如看论文是否有独立思考,是否提供创新观点,研究方法是否恰当,数据 和结论是否可靠,等等。总之,能为论文打出公正分,是导师、是审稿人,而不是任何一种AI工具。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能通过AI检测的写手,而是具备独立思 ...
花钱给论文降“AI味儿”,灰色产业链盯上毕业生
36氪· 2025-05-30 07:26
临近毕业季,对于一些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而言,毕业论文除了传统的查重、答辩等环节,如今又多了一 道关卡——AIGC检测。 今年以来,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湖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发布了对毕 业论文进行AI率检测的通知,通常要求人文社科类的论文AI生成内容占比不超过20%,理工医科类毕业 论文不能超过15%。 此外,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高校,则在毕业论文正式答辩前,要求学生如果论文中使用了AI工具,需 要在毕业论文承诺书中披露使用AI工具的信息。 当毕业论文是否应该使用AI检测、AI检测是否存在误判等问题在网络引起等诸多讨论和争议之时,一 条围绕论文AI检测的产业链正在形成。过往靠降重、论文代写服务等赚钱的兼职个人或专门机构,开 始增设降低毕业论文"AI率"的服务,通过低价门槛,疯狂收割这届毕业生。 论文降"AI味儿",滋生灰色产业链 高校增设论文AI检测考核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AI在文献搜索、论文框架、语言润色、论文致 谢等环节中辅助使用。 2024年,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曾对3000多名中国高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大学生将AI 用于论文或作业写作。 今年毕业季,很多学生在社 ...
2025届毕业生已经和AI合体
经济观察报· 2025-05-27 21:15
AI工具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应用现状 - 多位毕业生在论文写作中使用AI工具进行文献整理、语言翻译、搭建文章框架、概念搜索、文本处理、论文降重、语言润色等 [1][3] - 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生王芝使用AI生成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并修改,认为AI效果优于自己写作且节省时间 [2] - 北京重点高校研究生琦琦使用AI生成1500字研究综述补充盲审意见 [2] - 西南地区本科毕业生徐子翔预估毕业论文含AI量25%,借助AI发散思维并提炼内容 [3] 高校对AI工具使用的监管措施 - 复旦大学禁止在关键环节使用AI工具,包括研究方案设计、创新性方法设计、论文结构设计等 [2] - 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要求论文AI生成内容比例不超过20%-40%,部分高校区分人文社科与理工医科比例 [5] - 杭州师范大学计划明年全面检测本科毕业论文AI生成内容比例 [5] - 西南地区某院校要求本科毕业论文AI率不高于30% [14] AI工具对学术能力的影响与争议 -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董晨宇认为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强调阅读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基本功的重要性 [7] - 西南地区经管系教师张雪依指出学生需具备扎实研究能力才能判断AI分析结论的合理性 [7] - 北京高校社会学研究生刘予在10万字论文中自评贡献7分,AI辅助翻译文献但需警惕错误 [8] - 刘予强调使用AI需拆解问题并细化要求才能获得有效反馈 [9] AI与学术共存的未来方向 - 董晨宇认为AI率检测技术不成熟,AIGC检测是学术界的应激式自我保护 [11] - 大学课堂逐步引入AI技术,如数字音频广告课程允许AI生成音乐,部分课程推荐AI收集数据 [12] - 教师张雪依在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用AI寻找灵感,但需应对AI作弊问题 [12][13] - 张雪依建议减少项目评审对形式的关注,转向核心内容评估 [13]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查AI特征含量”我是不以为然的
虎嗅APP· 2025-05-25 18:0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扯氮集 ,作者:魏武挥二世,原文标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是不以为 然的》,题图来自:AI生成 小红书上搜了一下这个关键词:降ai率方法,竟然有37万+条笔记。 | 〈 Q降ai | × | 搜索 | | --- | --- | --- | | Q 降ai率方法 | 37万+篇笔记 尺 | | | Q 降aigc哪个软件靠谱 | | | | Q 降ai率指令 | | K | | Q 降ai率工具 | | | | Q 降ai率工具免费 | | 下 | | Q 降ai率网站哪个更靠谱 | | 1 | | Q 降ai率方法网站 | | | | Q 降aicg率 | | | | Q 降ai率人工 | | | | Q 降 ai率方法中文 | | | | 除aioc 哪个女性气进色 热 | | | 一 考虑到这个事,绝对算是新鲜事物,这样的数量,可谓是蔚为大观了。 显然这个行为的主要关心者,应该是论文写作者,尤其是毕业季来临,学生就毕业论文查重之后,开 启了一个新的工作:查所谓AI特征含量。 这给知网这种平台,大概带来了第二条业务增长曲线。我知道知网是装在上市公司同方股份里的,于 是和人半开玩笑 ...
学者三年田野调查被判AI代笔,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央广网· 2025-05-18 08:57
AI生成论文检测现状 - AI工具已能生成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的学术论文,引发学术界和教育界广泛讨论 [1] - 部分高校要求学生毕业论文需检测AIGC工具使用情况,AI生成率过高可能影响毕业资格 [1] - 检测系统存在误判现象,原创内容被标注为AI生成,导致学生需反复修改并支付额外检测费用 [4][6] AI检测技术问题 - 同一论文在不同时间检测结果差异显著,AI检测率从10.37%升至27.54% [4] - AI检测工具对古籍文献引用和排比句等表述易产生误判 [6] - 技术专家指出AI检测准确率约80%,但无法完全避免误判,尤其面对新领域数据时 [7] 高校政策与行业建议 - 教育部门尚未出台统一论文AI检测规定,高校政策制定总体审慎 [8] - 专家建议避免强制AIGC检测,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并培养创新思维 [8] - 未来学术评价或转向人机协同能力,短期内仍以传统标准为主 [9] 检测平台争议 - 平台计费方式不合理,空格和标点符号计入字数导致费用增加 [4] - 大学定制版与大学生版系统不互通,学生需重复支付检测费用 [4] - 黑猫投诉显示不合理收费和误判问题非个案,包括已发表论文也被误标 [5][6]
论文AI率检测如何避免“误伤”
中国青年报· 2025-05-17 06:41
高校AI检测政策与争议 - 西南交通大学规定本科毕业论文AIGC检测结果不得超过30%[2] - 中国传媒大学要求学生披露AI工具使用细节,包括模型名称、版本及使用时间[6] - 复旦大学允许学生在指导教师同意下使用AI辅助文献检索、图表制作等[6] AI检测工具的技术局限性 - 检测工具误判《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名篇AI率超50%[1] - 现有工具通过文本特征模型比对,但人类模仿AI风格会导致特征趋同[3] - OpenAI因检测准确率低暂停相关服务,国内商业公司仍在开发此类工具[5] 学术界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 同济大学取消期末论文改为现场考试,强化基础能力培养[7] - 四川师范大学建立申诉机制,被误判学生可提交说明表由学院研判[3] -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不依赖单一检测系统,结合教学经验判断作业真实性[4] 学生应对AI检测的实践 - 学生修改文献综述部分,将分句改为长句以降低AI率[2] - 排比句、对偶句等工整表达易被判定为AI生成[2] - 部分学生花费上百元购买"降AI率"服务[2] AI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 学者建议将AI作为辅助工具,用于文献整理、数据处理等非核心环节[8] - 反对用AI直接撰写论文,但支持其用于检索研究和提炼内容[9] - 考核应转向过程导向,关注学生与AI的互动及思考表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