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药物发现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创新药进入3.0阶段,企业“国际化”不止于“卖青苗”
第一财经· 2025-10-28 16:36
行业阶段定位 - 中国创新药行业从“in China, for Global”阶段进入“in China, in Global”的3.0阶段,中国研发融入全球生态 [1][7] - 行业不再强调中国与世界的差别,而是将中国作为全球创新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7] - 医药创新不再是大厂主导,具有技术优势的小微企业成为创新主力 [8] BD交易模式演变 - BD交易模式从单一的License-out向Co-Co模式转变,授权方需承担研发责任和成本,但可共享产品化成果和商业收益 [3][4]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的Co-Co合作总交易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首付12亿美元,并按40/60比例分割美国市场利润 [3][4] - 百利天恒与BMS的ADC药物合作亦采用Co-Co模式,潜在总交易额最高达84亿美元 [4][5] - 合作模式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包括项目交接和从研发源头共同创造等多种形式 [6] 交易规模与数量 - 单笔BD交易金额突破天花板,从20亿美元级别提升至70亿、80亿乃至150亿美元级别才被视为大新闻 [3] - 进入10月后,翰森制药、奥赛康等五家药企在两天内“扎堆”官宣达成BD交易 [5] - 跨国药企认为中国本土创新力量快速成长,这类合作机会将越来越多 [6] 研发实力与市场前景 - 中国医药试验数量及本土企业研发药物数量在近十年以近400%的速度提升,超过国际增速一倍以上,达到全球第一 [7] - 预计到2040年,美国FDA批准的新药中,中国创新药占比将达到35% [7] - 中国企业在新一代技术平台如AI药物发现、ADC、双抗、RNAi等方面积累优势 [10][12] 资本视角与生态建设 - 资本目光从追逐“明星管线”的“单品逻辑”转向青睐具备持续创新输出能力的“平台价值” [12] - 国际资本青睐具备全球稀缺技术平台、健康现金流及已验证国际化商业模式的本土药企 [12] - 多家跨国药企近期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或共创平台,看重中国的科学家资源、工程师红利及临床研发效率优势 [10][11] - 政府支持加速生态合作,如北京借鉴剑桥经验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 [11]
Indian Patent Office Grants Acurx Patent for DNA Polymerase IIIC Inhibitors
Prnewswire· 2025-04-17 19:30
文章核心观点 Acurx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2025年3月获印度专利局授予的一项新专利 该专利与DNA聚合酶IIIC抑制剂有关 公司在抗菌领域专利布局持续扩大 其创新药物研发平台不断发展 [1]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专注于开发治疗难治性细菌感染的新型小分子抗生素的后期生物制药公司 [3] - 公司采用具有革兰氏阳性选择性谱(GPSS®)的方法 阻断革兰氏阳性特异性细菌酶DNA聚合酶IIIC(pol IIIC)的活性位点 抑制DNA复制 导致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死亡 [3] 专利情况 - 2025年3月印度专利局授予公司一项与DNA聚合酶IIIC抑制剂(包括物质组合物)相关的新专利 这是公司在抗菌领域一系列已授予专利和待决专利申请中的最新成果 [1] - 截至目前 公司已获得三项美国专利 一项以色列专利 一项日本专利和一项印度专利 均涵盖与DNA聚合酶IIIC抑制剂有关的ACX - 375C项目 其他国家层面的申请正在进行中 [1] 公司高管观点 - 公司执行董事长Robert J. DeLuccia表示 在印度获得该专利使公司覆盖的国家数量增加 有助于进一步开发创新的 人工智能支持的第二代DNA pol IIIC抑制剂药物发现平台 [2] - 公司领先的DNA pol IIIC抑制剂已准备好进入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3期口服治疗阶段 项目中的第二代化合物可被全身吸收 有望用于多种临床环境下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感染的口服和肠胃外治疗 [2] 研发管线 - 公司研发管线包括针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生素产品候选药物 如艰难梭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药物肺炎链球菌(DRSP)和炭疽芽孢杆菌(炭疽;生物恐怖主义A类威胁级别病原体) [3] - 公司领先的产品候选药物ibezapolstat用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 已准备好进入3期 并计划尽快开始国际临床试验 [3] - 公司临床前管线包括开发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ABSSSI)的口服产品候选药物 并正在并行规划治疗吸入性炭疽的开发计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