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端思维
搜索文档
揭秘小米汽车的产品方法论
雷峰网· 2025-10-23 16:16
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义、对标顶级品牌的产品力以及极致的C端用户思维,实现了从行业不被看好到成为市场“鲇鱼”的逆袭 [2][3][6][7] 产品定义 - 公司创始人亲力亲为,强调在正面战场打败对手,产品力是成功的基石,营销是锦上添花 [8] - 产品定位对标全球顶尖品牌保时捷,以“保证好用,努力好看”为基本理念,将驾驶性置于极高优先级 [8][12] - 公司为造车进行了密集调研,创始人带队在70天内完成85场调研,并计划投入至少100亿美元,目标进入全球前五 [9][10] - 大力吸纳行业顶尖人才,如前吉利研究院院长等,为产品研发注入成熟经验与高标准 [11][12] - 产品规划采用SKU组合策略,旨在占领最大市场份额或成为细分市场第一,早期聚焦于20万+价格区间 [14][15] 产品力 - 公司强调将资源用在“刀刃上”,以极致性价比满足用户需求,不浪费一分一厘 [13][14] - 吸取手机业务经验,造车直接走高端化路线,采用顶级电机和材料,并以强劲续航能力作为核心卖点 [16][17] - 成熟研发流程与质量标准的引入,确保了产品的基本下限,而消费电子经验则助力其在正面竞争中取胜 [12][13] - 产品外观设计、定义获得认可,庞大的用户基础为产品提供了品牌认知和容错空间 [13] C端思维 - 目标用户画像为30岁左右、生活在一线城市、有个人积蓄且悦己属性强的年轻人 [19][20] - 产品外观起到决定性作用,提供多种颜色、轮毂等个性化选择,内饰用料达到“母婴级”标准,在同价位段表现突出 [20][24] - 公司深度洞察用户需求,通过App收集超10万条反馈以快速迭代产品,例如防晒玻璃、隐形挂钩等设计均源于用户意见 [22][23] - 创始人注重与真实用户沟通,亲自参与并敲定针对女性和年轻市场的产品细节 [22] - 尽管整体优秀,但在部分配置(如电动方向盘)和产能、交付等后置环节仍有提升空间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