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定义

搜索文档
较二代车型下探超11万元!全新ES8定价“背刺”老车主?李斌:我们做了最合理的决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23:21
每经记者|李星 每经编辑|裴健如 "为了活下去,公司做了一个对整体发展而言最合理的决定。"8月22日,蔚来董事长李斌针对全新ES8的预售定价策略进行了回应。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星 摄 8月21日晚间,蔚来全新ES8公布预售价,新车共推出三个不同版本,将于9月下旬正式上市并开启交付。售价层面,整车购买新车,预售价41.68万元起;电 池租用方式购买新车,预售价30.88万元起。相较第二代蔚来ES8(上市时起售价52.8万元),新一代ES8的起售价下探了11.12万元。这一定价也低于市场此 前预期的50万元。 对此,李斌坦言,全新ES8的预售定价,会对原有用户有一定影响。但如果蔚来继续保持高价策略,将很难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二代车型相比,全新 ES8的成本要低很多,即便是目前的预售价格仍有毛利。"李斌称。 承认第二代ES8产品定义错误 "公司虽不对外公布具体订单数量,但截至目前,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全新ES8的订单量已超过上月的乐道L90。"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透露。 7月31日,蔚来旗下另一款纯电大三排SUV车型——乐道L90正式上市。8月12日,乐道汽车方面表示,乐道L90上市10天,累计交付超4 ...
蔚来新SUV“试驾车轮子都快跑冒烟了”,销售系统被挤爆,门店排长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08:23
乐道L90上市表现 - 乐道L90以整车购买最低26.58万元的价格上市,当晚便开启交付,定价相对较早但冰箱加入标配是上市头一天晚上定的 [1] - 上市后门店人潮涌动,看车、下单的消费者络绎不绝,销售表示每天看车的人从早到晚都没停过,试驾车轮子都快跑冒烟了 [1] - 上市当天新增订单比预期多很多,蔚来美股股价涨超5%,被用户评价为"蔚来真的好起来了" [3] - 蔚来上海区域公司总经理表示销售系统被挤爆是第一次,认为乐道L90这次是真的支棱起来了 [4] 产品定价策略 - L90的定价没有经历过太复杂和挣扎的过程,因为设定成本目标已经在那,还要考虑整个毛利率的情况 [7] - 全系标配冰箱、大沙发等核心配置,既简化用户决策,更大幅提升供应链效率,采购员只需按车数订冰箱,彻底规避选装组合的产能调度难题 [7] - 26.58万元的起售价被市场称为"惊喜",背后是蔚来对产品逻辑的重构,产品定义包括设定成本目标和在成本目标下制定最优解 [7][8] 交付策略与节奏 - L90采取"上市即交付"的高效节奏,避免重蹈ET5和L60因交付问题错过新车势能窗口的覆辙 [9] - 提前准备现车库存、展车试驾车尽早到位、传播与线下体验紧密衔接,4月中旬完成工信部公告,7月上旬展车到店,7月23日开启试驾,8月1日上市并同步大规模交付 [10] - 交付即上量体现两个能力:需求够说明产品好定价准,预见性好说明对需求的预测和供应链匹配管理跟上 [10] 组织变革与挑战 - 推行"全员经营"机制,乐道团队在减员背景下实现L60销量逆势增长,印证了体系化提效的成果 [10] - 订单火爆可能面临一线销售、交付到售后环节的短缺,新人培训到成熟有过渡期,如何保证服务标准和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10] - 需要解决如何跟用户讲好车、带好试驾、做好订车用户后续服务、面对友商策略等问题 [10] 未来产品规划 - 蔚来全新ES8即将在8月下旬亮相、9月下旬的NIO DAY上市交付,将承载蔚来品牌"商务兼顾大家庭"的使命,与L90形成差异化协同 [11] - 乐道的第三款车型——纯电大五座SUV也将于四季度上市 [11]
李想本身倾向L9不要双腔双阀
理想TOP2· 2025-06-14 22:44
产品定位与悬挂技术决策 - MEGA坚持极致舒适定位 双腔双阀悬挂因偏运动属性被放弃 会牺牲漂浮感[1][2] - L9采用双腔双阀悬挂 较单阀提升侧倾支撑 但减弱漂浮感 量产时间比原计划大幅提前[1] - 主动悬挂技术因偏操控特性同样不适合MEGA 过稀碎路面无法满足舒适需求[2] 内部决策过程 - 李想个人偏好漂浮感 曾要求L9改回双腔双阀 但被团队基于用户价值否决[1] - 产品团队通过会议达成共识 认为用户更易感知侧倾改善 漂浮感敏感度较低[1] - 技术团队采取"不回复"策略避免决策反复 由产品负责人向李想说明以达成一致[1] 团队能力建设 - 25款L9/MEGA产品定义体现团队超越创始人个人判断的能力 重现22款L9成功模式[2] - 技术负责人老汤哥主导关键决策 与刘立国/刘杰/马东辉形成有效决策机制[1] - 第二/第三产品线因负责人风格差异 决策透明度较低 难以观察类似能力[2] 技术迭代方向 - 当前双腔双阀技术专为SUV运动属性设计 未来可能跳过该技术直接开发新型悬挂[2] - 技术路线选择以产品定位为核心 MEGA舒适性优先级高于技术先进性[2]
比亚迪的高端化,只做对了一半
远川研究所· 2025-04-20 20:47
核心观点 - 比亚迪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3年从106亿增至542亿)和技术创新(易四方、云辇等)推动高端品牌(仰望、腾势、方程豹)布局,但市场表现不及预期,20万以上车型销量占比从2020年18%下滑至10% [13][15][24] - 高端化受阻主因包括:技术驱动而非用户需求导向的产品定义(如仰望U9赛道表现不佳、腾势Z9空间折损)、产品定位割裂(如N9"可城可野"口号)、技术等级叙事被中端车型(汉L/唐L)参数突破稀释 [29][36][39][45][55] - 公司20万以下市场依赖度高(占比80%),单车收入降至14.5万元,与高研发投入形成财务压力 [25][26] 研发与技术投入 - 研发投入3年增长411%(106亿→542亿),研发团队从4万扩至12万,年报研发项目从2页增至6页 [13] - 技术矩阵包括易四方(四电机驱动)、云辇(底盘系统)、DMO(越野平台)等,差异化配置于高端品牌(如仰望U8搭载云辇X,腾势Z9GT用易三方) [22][23] - 目标通过技术溢价攻占20万以上市场(占行业利润80%),但实际20万以上销量占比反降8个百分点 [15][19] 高端品牌市场表现 - **仰望U8**:上市4个月销量破5000辆后放缓,终端优惠超10万元,累计交付过万台 [6][32] - **腾势**:D9 MPV成功后,N7/N8未达预期(N7降价8万),Z9GT DM月销从3000+跌至不足1000辆 [11][39] - **方程豹**:豹5降价5万保销量,豹3售价下探至14万,高端形象弱化 [12] - 三大高端品牌合计销量19万辆,占公司总销量不足5% [24] 产品定义问题 - 技术优先导致场景错配:仰望U8越野功能(应急浮水)成功,但U9赛道表现不佳;易三方技术(圆规掉头)对主流用户低频 [30][36][39] - 空间与定位矛盾:腾势Z9GT因三电机布局牺牲后排空间,5.2米车身稀释驾控标签 [43][44] - 设计割裂:N9混动SUV强调"可城可野",U7行政轿车配运动外观,与奔驰EQS教训重复 [46][49] 市场竞争环境 - 20万以下市场面临合资品牌降价(如比亚迪10-15万SUV市占45%)、新势力下沉(零跑、小鹏)挤压 [18] - 华为验证技术高端化路径:车BU 7000人团队研发ADS智驾/激光雷达,问界M9成50万级销冠带动车BU盈利 [20][21][22] 战略矛盾 - 中端车型汉L/唐L搭载10C闪充(810kW电机)突破参数,冲击高端品牌技术溢价叙事 [52][55] - 工程师文化导致"技术信仰优先",用户需求调研权重不足 [50][51][61]